旗下微信矩阵:

盘点:那些年被微软做死的互联网产品

尽管“小冰”本身口碑不错,但不合时宜的推广仍然可以说是失败的。微软作为PC巨头,在互联网产品方面却一直走得跌跌撞撞,甚至你很难举出几个微软旗下的优秀互联网产品。下面,猎云网就为您盘点微软在互联网的失败战役。
2014-06-05 08:58 · 猎云网     
   

  端午三天长假前,微软在微信平台上放出了聊天机器人“小冰”。不料短短几天,“小冰”就被腾讯官方以“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为由封禁。尽管产品本身口碑不错,但不合时宜的推广仍然可以说是失败的。微软作为PC巨头,在互联网产品方面却一直走得跌跌撞撞,甚至你很难举出几个微软旗下的优秀互联网产品。下面,猎云网就为您盘点微软在互联网的失败战役。

  MSN Messenger,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MSN Messenger已经无需多介绍了,稍老的网民都用过它。MSN作为最早几款im软件之一在1997年出现时,腾讯公司甚至都不存在。早年,MSN甚至还是中国网民某种逼格的象征。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六七年间,MSN被QQ轻松反超。

  只要用过这两款软件的用户,都能够作出很容易的选择。相比QQ不断改进自身的功能与界面,MSN却似乎十几年如一日并无变化,用户体验几乎没有改善。这不可避免地导致MSN的市场份额持续走低。2012年,MSN的用户数仅有4500万,而QQ却达到了6亿。在巨资收购Skype后,微软于2012年11月正式宣布,Skype将取代MSN业务。

  Wallop,社交网络前浪死在沙滩上

  不光是MSN,微软在几乎现在所有的热门IT概念上都可以算是先驱。在Facebook、MySpace横空出世的几年前,微软已经开始了对社交网络的研发。2004年11月,在微软研究院诞生的Wallop开始小规模测试,2006年4月,Wallop被微软分拆,成立的新公司得到两轮13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支持,微软占有股份,硅谷创业人士Karl Jacob担任CEO。

  Wallop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认为“朋友邀请”是其发展用户的正确方式。并且,Wallop拒绝将广告作为收入来源。网站以0.99到4.00美元的价格出售Flash动画、图片、游戏等,用户用它们来打造自己的个人网页。显然,这与时下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成功模式大相径庭。这样的盈利模式至今未被证明是可行的,用户打扮自己页面的需求远远低于可资盈利的水准。

  2008年9月,仍处在测试阶段的Wallop结束了自己作为SNS的身份,网站被关闭。目前,Wallop是为Facebook、Bebo等著名社交网站开发应用程序的公司。

  Zune和Marketplace,跟风依然失败

  2008年,微软效仿苹果的 iPod音乐播放器和iTunes商店,推出了Zune和Marketplace。这回,微软也做了一回跟风者,想学一把成熟的盈利模式。可怜的是,微软做先驱不成,做跟风者也同样失败。从专业角度来看,Zune和后来的Zune HD都是很棒的音乐播放器,但是2007年苹果的iPhone横空出世,让Zune难逃门可罗雀的悲剧命运。2011年,微软终于宣布将放弃Zune而集中精力开发Windows Phone手机。

  Hotmail,花钱买个硬盘这么难?

  相比前面几位壮士,Hotmail应该算是不那么失败的了——至少它还在稳定运营。不过,作为一个1995年创立,1997年就并入微软的老牌产品,落到今天的地步也只能算是失败了。

  Hotmail和MSN一样,也是一个没有进取心而最终失败的例子。这可以拿邮箱容量举例。1995年Hotmail的容量是1MB,微软收购后曾提升至2MB。不过,直到2005年4月,Gmail已经将容量从1GB提升至2GB,Hotmail容量升至250MB的计划仍未实现。至于2GB微软直到2007年推出Windows Live Hotmail之后才赶上这个数值——难道微软这家大公司就那么缺钱来买硬盘吗?

  2007年5月,微软决定用Windows Live Mail取代Hotmail。不过前者足足测试了两年之久。不幸的是,许多用户认为新版界面非常蹩脚,更加青睐旧版Hotmail的界面及名称。尽管此时Windows Live Mail也有不少亮点,但此时的Hotmail已经沦为一个捆绑MSN的帐号,大部分用户已经转投Gmail

  IE6 & IE7,险些又坐吃山空

  作为PC巨头,微软随操作系统搭售的IE浏览器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头羊。但靠“搭售”这种模式可能会让一个产品丧失主动性,特别是打败了网景以后。在IE6的地位尚未被撼动的时候,人们对网页浏览器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线分享和播放视频、在线交友、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上的互动日渐风靡。在微软以IE6和IE7为主打浏览器的2001至2008年,微软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从90%急遽跌落了二十多个百分点。2009年4月,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从3月份的66.82%下降到了66.1%,创下历史新低,而Firefox浏览器市场份额升至22.48%。不久后,Google Chrome又异军突起,一把抢过了IE以下的头把交椅。

  微软意识到Firefox的挑战之后迅速地宣判了IE6的死刑——但IE7仍未能解决一直困扰微软的兼容性和开放性问题。直到IE8,微软总算才挽回颓势。

  下一个会是谁?

  虽然每个成功的公司都能扒拉出一串死掉的产品,不过微软恐怕尤其多——上面这些还只是互联网,没算上其他软硬件呢。从微软在互联网的黑历史来看,不靠谱的传统大概还会延续。小冰已死,下一个会是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