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姬十三:果壳网为什么要发布“科学人”品牌?

在果壳“好大一盘棋”里,“科学人”这个新品牌,不是改个名字和版式那么简单。从去年开始,我们和nature,science两大国际学术刊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和中国科协尝试合作,旨在让科学共同体声音在第一时间不失真地传递给靠谱媒体。
2014-06-09 14:09 · 投资界  姬十三   
   

  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果壳的媒体属性重,UGC不纯粹,投资人不喜欢。

  因为,很多时候,科学事实是反认知本能的。科学不是多数人说了算,不能靠投票转发选胜负,坚持一条科学结论往往意味着挑战日常认知。因此,果壳呈现出鲜明的价值观,媒体属性重。

  工作上也越来越“重”:为了保证输出内容的科学性,我们建立了专业编辑和外部专家队伍;为了报道最全面的科研进展,要在科研领域深耕,对接打通和科研机构、高校、政府部门的关系;我们小心翼翼处理商业和市场项目,接每一个案子之前要判断是否在科学上站的住脚,为此拒绝了大量合作。

  但是这么做下来,果壳成了一个受尊敬的、响当当的品牌。可能很少有一个初建互联网品牌,能这么高频度地和国际机构、500强企业对等合作。一位品牌营销前辈对我说,“果壳是个有稀缺性、气质佳的品牌,有突出的人格属性,占据了一个品类,这很难得”。

  气质佳的结果是,用户识别度高。社区里有50万用户在聊美容护肤背后的知识和技术,30万用户的女性内衣小组讨论“为每一个妹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Bra”……等等。这就是“科学在生活”。

  气质佳的结果是,网友和我们的精神联结很强。去年开始,果壳尝试将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开源化管理,效果很好,现在每周都有2-4场几百人的活动在不同城市举办,完全由网友策划、组织。在上海几个学校试点的万有青年协会,挂靠校团委,也稳定运营中。

  因为品牌气质佳,用户识别度高,大量一线商业品牌积极找我们合作,今年这部分的预期收入很不错。接下来我们会在品牌和粉丝经济方向上试很多有趣玩法。

  很多年的网友给我留言,

  “你变了”,“你越来越像一个商人了”。

  怎么说呢,这就是当初选择这条路必然要面对的改变啊。

  我开始认识到个人理想只有在企业理想同步实现之际,才值得尊重。

  耐心看这些事慢慢变好,不再激动嚷嚷。

  回到一开始谈论的“初心”问题。

  因为在模式上选择深耕,现在,我们有机会回到原点,来做一个有价值、有质感的科学传播品牌。

  在果壳“好大一盘棋”里,“科学人”这个新品牌,不是改个名字和版式那么简单。从去年开始,我们和nature,science两大国际学术刊物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全球科学媒体抢报道速度;增加直接对话科学家的文章比例;和中国科协尝试合作“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项目,旨在打通中国顶级科学家与媒体的传播通路,让科学共同体声音在第一时间不失真地传递给靠谱媒体。网友熟悉的@wuou @瘦驼 @Steed @Ent 新一代粉碎娘@窗敲雨 都在这个项目里。

  很显然,“科学人”这个品牌,是对《科学美国人》的致敬,我们将加大投入,向国际一线品牌看齐。这可能需要更持久的耐心,很多次实验的推倒重来。“每片森林的家史中,都曾有火光闪耀”,一个网站的生态也是如此。

  谢谢你们的一路同行。

  铁甲依然在。

  本文作者:姬十三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姬十三,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406/20140609366889.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