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今日头条创新路上的跨界“麻烦”:版权摩擦成挡板

在创新者的眼中,看到的更多是今日头条给传媒行业带来的新机会;而在“受害者”的眼中,看到的永远只是自己利益的受损。这种视角的不同,很可能决定一家媒体在这场正在发生的传媒变革中的命运。
2014-06-23 14:21 · 钛媒体  杨钊   
   

  今日头条,到底是什么?

  在探讨今日头条的是是非非之前,首先要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款产品。

  在普通用户眼中,今日头条就是一款资讯阅读应用,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它与搜狐网易等老牌新闻门户网站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产品大同小异。

  但实际上,今日头条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全新物种。

  在传统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上,用户阅读到的新闻大都是经过编辑筛选的,有着很强的编辑意志在里面,而在今日头条的产品里,这种人的主观因素被*限度的削弱。

  今日头条背后倚仗的是IT领域前沿的推荐引擎和机器学习相关的技术,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由机器判断哪些信息是用户感兴趣的,进而向其进行推送。

  简而言之,在今日头条上,你看到符合自己兴趣信息的概率要远超过其他同类型的产品。这意味着,每个用户在其首页上看到的新闻都是不同的,正如今日头条登陆页上的那句广告语所说——“你关心的才是头条”。相比之下,传统新闻客户端打开之后都是千人一面。另外,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加,今日头条推送的新闻也会越发精准。

  按照张一鸣的构想,今日头条本质上就是一个推荐引擎,新闻只不过是其承载的一个外壳而已,他希望自己的产品未来能够覆盖更多维度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新闻而已。

  对于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应用,除了产品本身技术层面的挑战,更大的挑战在于要获取到足够多的原始信息,只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个性化的分发才可能实现。这次今日头条的侵权麻烦正是出现在收集信息的这一环节上,一些媒体指责今日头条未经许可抓取了它们的内容,而今日头条则辩称,主观上并没有侵权的意图,只是为了方便用户阅读,对一些对移动端支持不够的网站进行了转码,并且也承认这种做法存在争议。

  在今日头条的引领之下,从2013年开始,搜狐网易以及百度的新闻客户端产品纷纷开始向今日头条靠拢,将推荐引擎技术引入自己的产品中。

  从2012年下半年产品上线,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发展,眼下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已经超过1亿,其中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月活跃用户达到4000万。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让内容重新增值

  在搞清楚今日头条的模式之后,再来看今日头条的这次的“麻烦”。

  关于今日头条是否“侵权”,这里不做讨论。一方面,对于法律条文的不同解读和引用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判断,这考验的是律师和法官的智慧;另一方面,在技术伦理层面采取不同的价值判断标准,同样会得出各异的结论。

  对于第三方的观察者和对它感兴趣的局外人,纠结这些没有意义。我们试图从行业的视角为你解读这次今日头条与传统媒体的“摩擦”。

  先来说说传统媒体的愤怒。

  专栏作家魏武挥在最近的一篇名为《媒体的估值》的文章里给出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最近资本圈的一些动作让外界得知了两家知名财经媒体的价值。成立于2004年、旗下拥有《*财经日报》的上海*财经报业有限公司的估值在4亿元人民币左右;成立于2001年,拥有《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商业评论》等众多优秀刊物的广东21世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估值在25亿人民币左右。

  这两家知名的传媒机构的估值加在一起,才与今日头条这款诞生不到两年,并且并不生产任何内容的移动App勉强打平,这让许多坚持“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人心里产生了不平衡。

  结合传统媒体生存境遇每况愈下的大背景,在今日头条1亿美元融资的消息刺激下,一些传统媒体人积聚许久的怨气终于爆发了。版权上的纠纷其实只是个导火索,给了一些传统媒体可以向今日头条发难的口实。

  很多传统媒体人始终想不通的一点是,明明应该是“内容为王”,为什么生产内容的人却赚不到钱呢?其实从商业的视角来看,一切都很好理解。“内容为王”没有错,但它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是成立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制造的门槛已经被拉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闻被专业媒体制造出来,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的原创内容,同样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新闻范畴。

  这些变化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今天的受众并不缺乏阅读的内容——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足够多的信息,而且几乎都是免费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果把新闻抽象看成是一种产品的话,那么它在市场正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局面。所以,内容的贬值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过,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虽然每天都会“摄取”大量的资讯,但是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被动接收的、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信息,比如那些出现在微博信息流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段子。

  而那些对他的工作和生活有实质性帮助的内容他却没有渠道获取。因为这些“优质内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迅速湮没在了浩瀚的资讯海洋里。这实在是个非常讽刺的现实。

  好的内容只有在需要它的读者那里才具有价值,找不到对应的读者,再好的内容也一文不值,“内容为王”也会沦为一句空话。

  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模式能够帮助打通优质内容的传播渠道,找到了对它们真正感兴趣的读者,这实际上是在信息过载的市场大环境下,提升了内容分发的效率,从而帮助内容重新增值。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会了解今日头条的价值所在,它所开创的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媒体生态,是对传统传播链条的一次重构。

  而眼下的问题则在于,内容的重新增值短期内还没有直接体现在“真金白银”上。

  不过,任何全新生态的建立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那些传统模式的既得利益者来说,最明智的选择是暂时让渡自己的部分权益。

  具体到今日头条这次的争议上,传统媒体应该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与今日头条合作。一味指责今日头条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过失,并不能扭转

  传统媒体的颓势。

  15年前,新力、华纳、博德曼、百代和环球这五大唱片公司在美国联手起诉音乐下载网站Napster,并且直接导致了Napster在2001年的破产,但这场胜利并没有挽救传统唱片工业的颓势,更没有阻挡数字音乐普及的步伐,此后几年时间,唱片公司们纷纷开始与苹果公司合作,iPod+iTunes不仅挽救了一度陷入危机的苹果公司,也改变了美国唱片工业的走势。而不能忽视的是,iTunes早期实际上正是借鉴了Napster的模式。

  传统媒体捍卫版权的做法无可指摘,但是如果因为版权的摩擦而堵住未来的合作之路,那*是得不偿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