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十年前,BAT还都是幼儿,当时正火的“站长”如今都去哪了?

“过去站长是实打实为用户服务,所以做同样的事情,我们会很要好。站长圈是互助的,大家强调的是共同进步。”这种彼此之间的惺惺相惜在今天动辄掐架撕逼的互联网行业早已绝迹。
2015-06-16 09:58 · 经济观察报  白晶   
   

十年前,BAT还都是幼儿,当时正火的“站长”如今都去哪了?

  高峰时期曾有过万人报名的中国互联网站长大会活动,今年却静悄悄。

  知名个人站长卢松松5月25日在其博客爆料称,已经连续举办九届的活动今年停摆,并且活动在去年就改了名,原来的“站长”二字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创业者大会。

  早就有人唱衰站长,消息传开之后,“站长落伍论”重新占领市场。自媒体人楼东升一篇《创业这么热,为何站长消失了?》的网文更是引爆微信朋友圈,随之而来的探讨与反思无数。

  中国互联网曾是众多个人站长缔造神话的行业。如今这一领域叫得上名字的大佬绝大多数都是从建一个简单的个人网站起家,就连造就数千亿美元市值腾讯帝国的马化腾也不例外,“他最早将美国的惠多网移植到深圳”,这样的描述至今在网络上有据可查。而在2005年厦门某机构出面组织的一次全国性的站长大会上,周鸿祎雷军等现在互联网的领军人物悉数现身捧场,站长这一身份当时的号召力可想而知。

  有说法称,2006年鼎盛时期个人站长数量接近千万。当时还在沈阳念大二的曹成明就是在那样的时代感召下成为其中一员。要知道在互联网版图之上,东北属于开化得比较晚的地区。更有知名站长,依靠网站导航等变现流量,赚得千万身家。

  不过,十年过去,经历了技术和经济革命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似乎逐渐把这个有过夺目绚丽光环的站长群体甩在了身后。曾经的站长在目前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大佬名单中寥寥无几。

  十年,这批中国互联网初期的创业者去哪儿了?

  “草根”崛起

  曹成明“触网”是在高中年代,2005年。

  那时,互联网还是四大门户和雅虎等外来和尚的天下,BAT还没有成长为今天的巨人。高中生、大学生在互联网开发一个站点,甚至赚取*桶金基本没太多障碍,而国内刚起步的互联网企业也需要与个人站长“抱团取暖”。

  “做站长的人都是半路出家,多半是学生或者所谓社会上没有学历的无业游民,喜欢上网。共同特征是不懂技术,借助开源的系统工具,简单地看下官方教程,就能买个虚拟主机,买个域名,开通FTP,把代码传上去,安装,形成一个站点。”曹成明说。

  2006年,读大二的曹成明一口气做了好几个网站。到大三下学期拿得出手的已经有三个,一个是网址导航站,一个是专门针对校园电脑维修的资讯站和一个同样针对校园的电商平台。其中电商网站日均独立访问量达到三四千,谷歌PR值达到4——这一指标相当于现在人们熟知的百度权重,数值越高网站越有价值。对个人站长而言4算是不错的战绩。

  曹成明当时经常泡的“站酷”图片站,同样脱胎于个人网站而且发展迅速。当曹成明只有上千IP,梁耀明已经做到过万。

  2006年,在公司当设计师的梁耀明总是为找不到好的图片素材发愁,加上发现不少人跟他遇到同样的问题,于是用业余时间建了个图片站。因为勤更新,加上图片质量好,例如他会把在国内买不到的香港杂志的精美图片扫描上去,几年下来网站不但积累了大量用户,还因获得不错的访问量而实现盈利。

  在中国互联网初期,不懂技术对这些爱折腾的年轻人而言不是什么问题。当时,网站按属性划分为五大类:社交论坛、下载站、网址导航站、电子商务站和资讯站,分别对应不同的系统开发工具。比如论坛对应Discuz!或者PHPWIND,下载站对应帝国系统,网址导航一般使用114,电商平台则可使用Discuz!开发的一个叫做ECMall的工具,再或者上海的商派,资讯站通常采用织梦系统。

  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和交流空间,其中一部分甚至配有专职客服,在各个站长QQ群里帮忙答疑解惑。

  知名的“半路出家”者还有网址导航站265.com创始人蔡文胜,高中辍学,hao123创始人李兴平,初中毕业;网站系统开发工具Discuz!创始人戴志康大学半途而废等等。站长们不以学历低为耻,反以为荣。戴志康成为80后互联网创业楷模在2006年做客《鲁豫有约》的时候,面对台下和电视机前亿万观众津津乐道自己高中成绩特别差,“全年级400多人,我排倒数第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