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7亿美金烧完,美团还能打什么牌?

以外卖为例,据媒体报道,美团外卖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月补贴额就将近2亿人民币,如果报道属实的话,光是去年最后几个月,外卖业务就耗费了美团小十亿的资金。
2015-06-29 10:38 · 品途商业评论  土妖   
   

7亿美金烧完,美团还能打什么牌?

  如今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土妖认为除了7亿美金所剩无已,资金链吃紧外,如今美团*的威胁在于,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竞争对手也早已经不是互联网小企业,而是百度糯米网、大众点评、饿了么、携程、去哪儿、58同城等或老牌、或新锐的互联网公司。老的有积累,新的有冲劲,并且背后大部分都有腾讯、百度的身影。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一个人是公认的“连续创业者”,他的名字叫王兴。在土妖看来,连续创业往往就意味着之前的创业都不太成功。这点在王兴的身上尤为明显。创办校内网,最终被陈一舟收购;创办饭否,被新浪微博后发先至;创办海内网也打不过当年的开心网。

  王兴算是*慧眼的中国互联网大佬之一,发现了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和在线团购的巨大机会,三次“*”并非偶然,这或许得益于王兴的聪明、好奇心以及对互联网的敏感度。但是人无完人,传言中的弱于管理、不善于和投资人打交道、不太会讲故事、过分拘泥于细节等,也成为了业内人士总结王兴三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就当人们以为连续失败的王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时候,前两年还如日中天的美团,已经隐隐地出现了危机。

  烧钱远比赚钱快,7亿美金所剩无几

  互联网公司最怕的事情,不是亏钱,而是没钱。所以,前几年电商大战时,当当、苏宁、国美,打击京东的要害就不是京东亏了多少钱,而是京东的资金链就要断裂了。所幸的是,京东每次都能够成功融资,并且规模一次比一次更大,直至最终的上市。

  和电商类似,行业对团购网站也是同样的衡量标准。吴波失权内斗、杜一楠关闭24券、冯晓海委身苏宁,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都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令人唏嘘的是,当年依靠现金流优势,而“剩者为王”的美团,最近也频频传出资金链吃紧的问题。不少投资界的业内人士,都表示美团正在跟多家投资公司接触,商谈下一步融资的问题,只不过美团和投资界对美团的估值究竟多少看法相差较大。一些消息灵通的媒体,也对此多有耳闻。综合各方面的反馈来看,美团资金链吃紧的传闻或许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对于一家非上市公司,判断其资金链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其融资的金额。如果从这点去看的话,美团资金链吃紧,则已是初入端倪之事。美团最近一笔融资,是今年年初宣布的7亿美元D轮融资,在此之前分别是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3亿美元的C轮融资。

  众所周知,中国互联网企业融资总是要在数额方面乘3、乘5甚至是乘10,即使美团的融资毫无水分,也不过区区十亿美元多点。要知道美团成立至今已经6年多了,而且还是身处在最烧钱的团购行业,除了团购,近年来美团还大肆进军电影票、酒店、外卖等业务,并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快速扩张,所有的这些都要求——钱钱钱!

  以外卖为例,据媒体报道,美团外卖从去年9月份开始,每月补贴额就将近2亿人民币,如果报道属实的话,光是去年最后几个月,外卖业务就耗费了美团小十亿的资金。此外,此前一直以来低折扣的团购很多也需要美团补贴、9.9块钱的电影票更是烧钱的大战。由此,稍微测算一下,就不难看出美团烧钱的速度远远比赚钱的速度快,“最近融的7亿美金已然是所剩无已”并非妄言。

  竞争对手升级,美团四面楚歌

  几年前的千团大战、万团大战虽然惨烈,但是那也只是局限于团购行业而已。彼时团购网站竞争的是折扣、资金、地推能力等等,说白了竞争还是比较粗犷的。而且美团的竞争对手也仅仅是拉手、满座、24券等小企业,因此已经创业失败三次的王兴,能够带领美团从中杀出来,并不让人意外。

  然而,如今形势早已今非昔比。土妖认为除了7亿美金所剩无已,资金链吃紧外,如今美团*的威胁在于,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竞争对手也早已经不是互联网小企业,而是百度糯米网、大众点评、饿了么、携程、去哪儿、58同城等或老牌、或新锐的互联网公司。老的有积累,新的有冲劲,并且背后大部分都有腾讯、百度的身影。

  可能有人会说,美团也有干爹啊,阿里不就投了美团么。实际上,会这么认为的人,大部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阿里虽然投了美团,但是并没有真正把其当作干儿子看,别说生态协同,即使是战略投资似乎都称不上,更有可能是财务投资而已。为何这么说?举个例子,以去年的淘宝38生活节为例,这是阿里集团仅次于淘宝双十一、天猫双十二的节日,但是淘宝整合了淘宝、天猫、拉手、窝窝等多方力量,却唯独看不到美团的身影。实际上,阿里和美团的嫌隙,有其天然的原因。对于王兴和美团来说,失败三次之后,成功的愿望比谁都大,试图和京东、小米、360、乐视、携程等知名公司争夺互联网第四极,自然不愿意寄人篱下,当人干儿子。而对于阿里来说,要进行移动转型升级,抢占O2O大市场,首当其冲的肯定是亲儿子手机淘宝,这也是阿里一直处处对美团留一手的重要原因。

  这不,近日就有报道称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合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双方各自注资30亿元,各占股50%。原先阿里巴巴旗下的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以及蚂蚁金服在线下的商超、医疗、售货机资源,都将整合进新的公司。

  本来还指望干爹帮自己,想不到干爹反倒给自己弄了两个主要的竞争对手——手机淘宝和口碑,可想而知美团最近的压力势必骤增。

  团购方面,要继续和百度糯米、大众点评进行厮杀;外卖方面,迟迟追不上饿了么,百度外卖就已经近在眼前;电影票方面,格瓦拉时光网等都是难对付的对手;酒店方面则要面对携程、去哪儿两大巨头,可以说用强手如林、四面楚歌来形容当前美团的处境,也并不过分。

  行业风云突变,团购或将重新洗牌

  回到本文的主角美团网和其主业团购上,就当大家以为团购行业格局已定时,基本上是美团、百度糯米、大众点评三足而立时,其实新一轮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当然,团购的主要对手仍旧会是这三家,但是未来的排位可能会有所变化。

  先说美团,虽然现在业务摊得很大,团购、外卖、电影票、酒店、购物等等都有涉及。但是美团的这些业务都是并行的,并没有像乐视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一样,形成了垂直整合的生态。这就意味着,美团各个板块业务只会是在争夺公司内的资源,而不能达到相互增值、良性循环的效果。每一个业务如果都做得好,固然欣喜;但是如果有某一块业务陷入泥潭的话,势必就会在主业团购上,拖累美团。最终,整体上缺乏协同竞争力的美团,很有可能就会被竞争对手分而食之。

  再来说一说大众点评。这家一度和豆瓣一起,被称为慢公司的企业,近年来掌舵人张涛屡屡喊出要革命,要变成快公司,要开足马力、适应草莽式节奏……但是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在去年,大众点评原以为认了腾讯为干爹,有着*的微信做入口支撑,一定能给业务带来飞速发展。但是花了数亿美元在微信入口占座后,大众点评的发展增速甚至还没有美团和百度糯米快,微信倒流的愿望已经破灭。不过,依靠着多年来在点评上积累的商户和用户,大众点评仍旧能够占据团购市场的前三甲。

  最后说一说百度糯米。很多人说到团购时,往往是美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这样的排序,但是如果用数字说话的话,以6月20日端午节为例,百度糯米单日流水冲破2亿元,同比去年翻8倍以上,在O2O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份额以30%的占比,远远超过了大众点评,占比数字离美团并不太远。

  相比于和干爹阿里心生嫌隙的美团、干爹腾讯不管用的大众点评,百度糯米因为有给力的亲爹百度,境况则要好得多。在入口贵如油的团购巨头战中,亲爹百度携百度搜索、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直达号等平台级、杀手级产品,能够给百度糯米带来庞大而精准的用户和流量。同时,以技术著称中国互联网的百度,还能够充分利用*的用户画像、互联网建模、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技术,帮助百度糯米及商家重新梳理管理体系、运营体系、会员体系、营销体系等,从而进行精细化、地域化、个性化管理。此外,在用户运营和品牌传播方面,包括随便退、以卡代券、“3.7女生节”、“517吃货节”、五周年等等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品牌战役,不仅进一步提升了百度糯米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好感度,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商家开拓市场、提升销量的步伐。所有这些,或许就是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天天撕逼的时候,百度糯米开始默默超越的重要原因。

  以百度糯米5周年为例,不仅广大用户得到了巨大的优惠,诸多商家也赚得盆满钵满。在北京,老广酒楼、Hi辣火锅等多个糯米*合作餐厅都火爆异常,营业从上午一直到深夜;在成都,百度糯米5周年俨然出现了“久久丫专场”,不少分店业绩超过去年的世界杯决赛日;在温州,万达广场前上千人围在一起现场参与5周年的摇一摇抢红包活动。此外,6.20当天,百度糯米上万张储值卡还被一抢而空,创下了近500万的流水额。

  虽然《汉书•项籍传》有言,“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但是,放眼整个中国互联网,无论是搜索、门户,还是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又或者是电商、安全,各个细分领域更多的却是后发先至、后发制人。原因就在于,互联网的一个细分领域在成熟之前,往往是一篇迷茫的森林,先行者试错的成本太高。

  团购行业竞争到现在,已经从简单团购的钱货交易、打折促销、便宜消费,升级到了追求用户体验、便捷服务、品质生活的O2O本地生活服务阶段。对用户来说,搜索-比较-购买-交易-消费,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其选择;而对商家来说团购企业的导流能力、运营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等,则是合作考量的因素。从这两个维度来说,相比于美团和大众点评,“百度+百度糯米”显示除了更强的潜力和后劲,后发先至、后发制人或为大概率事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