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美国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California),Y Combinator加速器诞生,自此“加速器”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且近些年也逐渐传入中国。然而,“舶来品”入驻本土,不得不经受本土气候的考验,许多国内加速器并未有效落地,纠其根源,主要在于Mentor(教练)系统错配、习惯抄袭以及规模冗杂三方面。
那么,创业加速器如何实现本土化?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率领的“AC加速器”正在设法消除加速器入驻国内的本土化桎梏。他带领几个合伙人前去硅谷探因,回国后以AC加速器创始人的身份,详细阐述打造AC加速器的幕后原因,并诠释中美加速器的模型构造,期望通过加速器孵化出行业“独角兽”。
为了寻找独角兽,徐勇一行人找到了盛产独角兽的“加速器”模式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创业圈子里,也有不少怀抱做“将军”心思的创业公司,奔着独角兽的而去。
创业者会有很多困惑:找人、找钱、找方向,求帮、求助、求曝光。创业者还有一个诱惑,那就是独角兽的诱惑。“独角兽”是美国最近几年新出来的一个词儿,就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未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叫做独角兽企业。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如何让自己成为独角兽企业,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如何让中国产生更多独角兽?AC加速器的几个合伙人前去美国硅谷进行探索,发现美国一半左右的独角兽企业都来自于一个嫁接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体系——加速器(Accelerator),这是一个去美国之前并没有太受关注的名词,因为在这之前许多人只知道孵化器(Incubator),但是徐勇一行人在拜访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很多个孵化空间之后,发现这些创始人几乎每一位都告诉他们:自己是加速器(Accelerator),而不是孵化器(Incubator)。
在去美国之前,普遍认为加速器孵化的是已经有一定发展的项目,而孵化器一般孵化的是早期项目。但这次在美国,徐勇他们得到了硅谷对于加速器的定义:有能力帮助创业企业加速成长,有能力孵化顶级优秀企业的孵化空间是加速器。加速器和入孵企业的发展阶段没有必然的关联,顶级加速器孵化的多数是早期项目。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508/201508273875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