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柳青:滴滴为什么老烧钱?我们未来想做一件大事!再见,滴滴打车!

那天我发烧了,穿的跟今天差不多,非常痛苦,而且出了地铁我还做了“蹦蹦”,那是我*次坐“蹦蹦”,那时我还发烧。后来我就决定了,不管领导怎么样,我一定要加入滴滴,因为出行太重要了。
2015-09-08 07:12 · 品途商业评论  柳青   
   

  这是滴滴今天的数字。出租车是每天3百万订单,其实可以看到,相比较出租车大盘是3800万,所以互联网改变出租车才是刚刚开始、刚刚起步的阶段。专车是400万每天人次的订单,顺风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它就是刚才说的,如果哪位朋友自己有一辆车,上班和下班的时候都可以拼一个朋友给你,它是一个社交属性非常强的产品,因为你作为乘客可以挑司机,作为司机也可以挑乘客,你可以根据兴趣也好,当然也可以根据颜值。

  我有一个做风险投资的朋友,他老跟我说最喜欢开顺风车,当车主,我说你是不是为了找颜值高的乘客?他说不是,为了找项目。我就认识一位顺风车的车主,自己是一个淘宝店主,已经收入颇丰了,他觉得开顺风车很好玩,很有意思。专车里面包括了快车,这里面都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企业用车,比如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华为这样的企业,提供了专门的方案。包括代驾,很多出租车司机也是做代驾司机的。还包括滴滴巴士等等,这些都是用共享的模式,把所有的运力整合起来去满足高峰期的需求。

  这些是我们说的创造的就业机会,有135万的出租车司机,200万的专车司机,460万的顺风车司机,顺风车司机其实跟我们在座的一样,他只是更环保一些、更摩登一些就会上下班去接人。还有100万的代驾司机,我们希望未来中国人跳过有车阶级的概念,能够更绿色出行,也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最后再聊聊大数据。所有的事情,没有数据都没有办法完成。刚才我们说的拼车,你怎么能够找到谁要跟你一起拼,杭州这么大,你怎么知道从我们所在的饭店要到阿里巴巴的园区谁能跟你一起走呢?我虽然有共享的心,但我没有共享的能力,这需要非常大的数据匹配。滴滴快的的好处是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我们积累了三年大的数据,我们非常了解所有用户每天从哪儿到哪儿,而且是高频次发生这样的交易。

  刚才说的难题,还有一点,就是司机和乘客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某一个司机,到了下午6点钟就不想去接乘客,因为他想回家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数据,海量的数据,今天我们要计算的次数是10亿次,高峰是一分钟要匹配200万次的需求,这是在任何国家都不会见到的,每天我们的数据分析是10TB的数据,每天连续上传的连续定位数据是50亿次,这都是非常大的数字。

  有很多朋友都在问烧钱问题。

  其实这真的就是一个规模效应的问题。

  比如说,在滴滴刚刚创始的时候,在2012年的那个冬天,那个冬天是一个破局的冬天,如果不是那个冬天(滴滴也是阿里巴巴的线下铁军过来的创始团队),滴滴拉了1万个司机,如果不是有这1万个司机就不会有今天的滴滴,为什么呢?

  因为你必须有足够的运力基础才能够有乘客叫到车,如果在北京一跑只有10辆车或者20辆车,你永远是叫不到的。所以0—1这个步骤非常难,而且叫车成本也非常高,因为你的等待时间会非常长,所以确实感谢我们的团队。有了0—1,每个乘客等待的时间就更短一些,出行价格相对更低一些,因为有更多的司机在这个平台上不需要靠补贴,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订单量也会更多,客户留存率会更高,会满足更多多样化的需求。

  对每个司机的收入来看,他每天接单量多了,就不需要靠补贴留在这个平台上,就是靠每小时的收入留在这个平台上,他就会形成一个正循环。当如果这个平台规模不够大的话,从公司本身这个业务是不可持续的,但从用户体验来讲也是非常差的。

  所以很多朋友说,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么大,为什么一定要做那么多,就是为了用户的体验,如果在杭州,如果只有100辆专车或者100辆快车,大家等待的时间会非常长。所以做出行平台,一定要靠高规模,这样才能拉动整个平台的效率。

  同时也是一个多元的业务,很多同学说你们什么都做,会不会做不好?这要怎么思考这个问题呢,还是要从用户角度去想,今天中国用户需求非常多样化,在某一个时点就是要走,不管是坐出租车走还是坐专车走,还是坐快车走,你给我拼一个巴士他都走了。我们这里提供一个全系列的解决方案,用大数据直接匹配,这样匹配的几率会高很多。  

  我们未来想做一件大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