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BAT带队,华为们猛追,都在押注云计算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云化的IT系统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的又一新标识,面对如此巨大的前景市场,BAT自然也纷纷下重注抢先布局。除此之外,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通讯企业,也一举杀进云服务市场。
2015-09-25 07:59 · 钛媒体  宋长乐   
   

  云端数据安全,任重而道远

  从PC到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数据大爆炸正在加速来临,数据将成为每一个个体和机构最有价值的资产,云端数据安全也将是云计算服务商未来竞争的焦点。 事实上,国内云计算厂商在数据安全这方面,也在尝试性的做一些努力。今年7月22日,阿里云在分享日上就曾发起“数据保护倡议”,针对用户普遍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进行了界定,主要内容包括:数据是客户资产,运行在云计算平台上的开发者、公司、政府、社会机构的数据,所有权*属于客户;云计算平台不得将这些数据移作它用。平台方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客户保障其数据的私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无独有偶,在刚刚结束的HCC2015大会上,华为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就提到,华为坚持“聚焦”和“被集成”战略,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开放的云生态,让平台更开放。他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是说明我们能力有限,华为将向上不做应用,向下不碰数据,华为云计算业务不会触及到企业的用户数据,更不会用数据流量去交易”。

  巨头们想要呈现给用户的无非就是:我们的云不仅开放,而且*安全,你值得拥有。

  这样的做法或许可以打消用户的顾虑,获取他们的信任。但紧接着的问题是:自家的云端技术能否抵挡来自黑客以及不法分子的攻击?国内外采取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策。

  以亚马逊AWS为例,它采用的安全策略是与用户共担,亚马逊不对租户自身的安全负责,AWS的租户安全也不依赖于AWS本身,而是依赖于租户在Market Place里选购的那些安全厂商的产品。

  国内云服务厂商在做的是通过自研安全工具和产品,以此增强攻防方面的技术积累,比如阿里在2005年便成立了安全部,专注于研发安全技术,服务于包括淘宝、支付宝在内的全集团业务。但由于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整个云计算安全市场现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和自适应的防护体系,安全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市场现状:总量过剩,有效供给不足

  那么,除了安全是中国云计算领域需要克服的一大挑战之外,目前国内云服务市场还面临哪些问题?

  在9月15日腾讯云计算技术*峰会上,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的观点给了风潮正劲的云计算市场一剂猛药。他说,云计算在中国是铺天盖地,但总体来看是三教九流,总量过剩但有效供给不足。企业真正需要的,真正能够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云平台并不多。

  他还提到,国内很多人成天挂在嘴上的“云计算”本质上还是IDC,因为它只解决了三个问题:计算、存储和通讯。

  事实上,放眼全球,虽然我们看到国内云服务商增速明显,但相比国外的成熟市场,国内云计算仍然处于基础布局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切实的落地。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于2015年7月发布的Q2数据,全球云服务市场被亚马逊、谷歌、微软、IBM四大厂商垄断,他们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54%的市场份额,平均云计算业务年增长高达84%,相比之下中国云计算领域内占据全球的市场份额仅仅不到5%。

  于是,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国内云计算厂商们像吸了毒品一般,纷纷拉上媒体和创业者,召开一次次云计算大会,争相发布多款新品自吹自擂,友商之间PK、自嗨之后,更是期望下一次“狂欢”的到来。然而,地球那头却隐隐传来声音,一群鼠目寸光的企业,只知道窝里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