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为何跨国企业在中国屡屡折戟?领英中国区总裁是这么说的

我之前经常被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某某公司在中国能不能成功?我给记者的回答是:你拿人、架构、产品去衡量,如果在这三点中有一点没有做到,那肯定做不成。
2016-01-09 13:04 · 创业邦     
   

  1月8日,在创业邦100未来*峰会上,,领英中国总裁沈博阳发表了《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华失败魔咒》的主题演讲。沈博阳认为,未来一个趋势是中国的创业者要出海,要出海的时候就必须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关于应对当地市场竞争和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领英中国的经验对于创业者的出海非常有帮助。

  以下为沈博阳的演讲摘选:

  为什么跨国企业在中国屡屡折戟?

这个魔咒有很多原因:

中国互联网的激烈竞争,有时甚至没有底线;

跨国互联网公司的傲慢;

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缺乏创业的精神

中国特殊的监管政策等。

  从三个角度解决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尴尬  

人——心态必须是创业者而非职业经理人;

架构——给中国团队多少自主权和独立性

产品——对全球产品的路径依赖。

  既然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有这么难,通过我们过去2年的发展,我们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如果想做好的话无外乎做好三件事:人、架构、产品。

  *,关于人。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记者采访马云问这么多跨国互联网公司,尤其美国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都没做好,你觉得*的原因是什么?马云讲到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带领中国业务的这个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创业者?他每天想的是让美国的老板高兴还是让中国的用户满意?从骨子来讲我不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我是一个创业者,我用创业者思维做这个事和搭建这个团队。

  第二,关于架构,就是给中国团队多少自主权和独立性,我们在中国有领英中国自己的董事会,沈南鹏田溯宁、沈博阳、领英全球的CEO及创始人是领英中国董事会的成员,每个季度讨论的是领英中国,这些都是保证中国团队有更多独立性和自主权。

  第三,关于产品。每个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都会犯同样的错误——对全球化产品的“路径依赖”。想进中国的跨国互联网公司一定有非常好的产品,但同时因为这个产品他们养成了路径依赖,觉得这么好的产品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可以成功,为什么在中国不能成功?把这个全球化的产品改一改就在中国来用,但无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这样做不行。

  以领英为例,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职场社交领域领域都是垄断的或*的一家。做为服务全球4亿用户的职场社交平台,毋庸置疑,领英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职场社交产品。但在中国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首先,领英创立在十多年前,产品是围绕着PC和电子邮箱设计的,向无线互联网迁移的速度还不够快。而中国是一个无线为先的市场。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无线产品至关重要。

  其次,领英更适合讲英语的、跨国公司背景、海外背景的人使用,这些人有非常强烈的和世界相连的需求,但是中国有更大一群职场年轻人,更关心如何在中国发展得更好。

  再次,我们虽然做了很多中国化的尝试,但毕竟还是打补丁,没有应对中国互联网快速激烈的竞争,基于这三个原因我们在中国推出“赤兔”,它基于无线、针对中国年轻人、100%在中国开发,100%由我们团队来控制,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应对中国本土的竞争。这个产品是有跨历史意义的,在主营业务上敢于给中国独立开发一款产品,且与全球化产品有一定竞争和交集,这在跨国公司历史上是*次。

  我之前经常被问一个问题:你觉得某某公司在中国能不能成功?我给记者的回答是:你拿人、架构、产品去衡量,如果在这三点中有一点没有做到,那肯定做不成。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