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心!VR是个坑:创业者急着入局或成巨头炮灰

一旦在VR产业在某个细分领域呈现爆发的苗头,巨头可能会迅速跟进,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的创业公司或将在巨头资本、技术、资源满载的战车疯狂推进下被碾压。
2016-01-18 09:22 · 品途商业评论  王新喜   
   

  沿袭智能机低价的打法并不奏效 用户很难会为体验粗糙的VR产品买单

  根据相关业界人士的数据透露: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几百个不同形态的VR眼镜盒子产品,主流价格在一百到几百元之间。另外,有许多仅需30元就能用透镜和硬纸板就做出来的简易VR设备产品。而暴风就一直将旗下VR设备魔镜定在99元的价位,各初创公司的推出的眼镜盒子的售价普遍在300元以下。许多VR头盔也在200元左右的价格。总体来看,主流企业都在打低价牌吸引用户,美其名曰为普及用户的体验成本。但在这种思维主导下,各种“山寨”头盔和粗制滥造的游戏开始多了起来,国内,大大小小的硬件显已有百余家,许多公司研发几个月就推出产品,多数主打低价位抢用户抢市场,而在产品打磨上并未体现技术优势。

  目前,很多业界人士都提到了头盔类VR产品的共同问题就是眩晕感、清晰度及延迟等技术方面的体验问题尚未解决,许多产品都没达标。与国外的Oculus、PS VR相比,国内在这些问题上的解决技术尚存在差距。强烈的眩晕感也导致使用时间的的大幅缩短,也极度影响用户体验。但这种低价为普及用户的打法事实上很难奏效,VR代表的是未来的科技,用户对产品期待与要求标准就不一样,他们很难会为一种体验粗糙的VR产品买单,事实上,市场上更需要惊艳的VR产品。

  可以知道,VR产业的入局者很多,但创业者并没看到虚拟现实产品并不是一个可简单研制的产物,VR内容方面现在也极度空缺,比如魔兽、使命召唤等大型游戏。技术不成熟也缘于产业链本身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架构,VR的产业链包括处理平台、中间件、运行平台、应用、硬件供应商以及最终的用户端,而产业链较长以及中间件与处理平台、硬件供应商技术是较难突破的环节,导致整个产业迟迟未迎来爆发点。

  巨头在VR领域边观察边谨慎布局  创业者或成棋子与炮灰

  综上可知,虚拟现实硬件领域产业链并未完善、硬件产品技术与沉浸式的体验缺失、行业标准尚未确定,内容缺乏、市场需求与盈利模式尚待挖掘。巨头型公司则希望借助VR的概念试水一轮,看能不能在自有的平台、生态上加上点新的概念与玩法,将自身的资源与平台优势平移到这个领域,成功了固然通过新的业务给资本市场带来想象空间,即便失败,也只是一次试错,核心业务并无损伤。

  目前即便是腾讯,基于技术和市场环境并不成熟的考虑,都表示针对手机的移动VR、以及一体机方案在2017年第3季度才推出。而技术与市场环境不成熟这一点很好理解,比如基于手机的移动VR面临的困局是Android系统机型多,交互标准与SDK标准均为形成。我们还看到,即便是Oculus、索尼在VR领域耕耘多年,至今仍未拿出震撼性的消费级产品。比如也有业界透露,尽管VR游戏数量已多达几百种,但大部分都还处测试阶段,没有杀手级游戏出现。在平台商,游戏开发商以及专业的VR渲染方面的产业链条依然不完善。

  所以,巨头观望边走边看,推着创业者做开路先锋,承担前面的风险,自身在后面边观察边布局。有业界人士指出,国内VR 创业主要还是资本导向,资本要什么,就做什么。但业界未透露的是,一旦时机成熟,资本方背后的巨头则可能会将平台、资本、技术、团队全力推进,呈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思维。也就是说,创业者可能会成为资本推动创业者试错的棋子,一旦在VR产业在某个细分领域呈现爆发的苗头,巨头可能会迅速跟进,而缺乏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的创业公司或将在巨头资本、技术、资源满载的战车疯狂推进下被碾压。这里面,O2O创业领域有前车之鉴,众多失败者的累累尸骨的背后,则是巨头的资本战车疯狂推进之后的全面战争。

  当VR成为创业者的春天  正说明它的春天还很遥远

  或者,这批企业里面往往会出现一两个脱颖而出的创业公司,但VR产业是技术为王,这类企业必然是技术上有着一定优势的企业。但现实是,踏踏实实做研发和技术储备的创业型公司少之又少。中国的VR创业,真正需要投入的不是软件补贴硬件的生态战略,而是基于VR领域做一些创造性的产品。而没技术、没资源、没资金的创业者,想要在这个战斗中得以生存的几率相当渺茫。小玩家有想法和创意,也会玩概念,但是没有风控能力,由于本身技术资金的局限,往往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方面掉链子。它们的所谓成功,更可能会因为恰恰可在巨头对抗赛事中,成为某一方巨头进军VR产业发动代理人战争的一颗棋子,VR领域更可能会迅速蜕变成一场巨头的战争。某种程度上说,如今创业者与巨头都热捧的VR概念,跟此前创业者疯狂扑向O2O创业景象何其相似。VR的火爆,是当前许多巨头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探索领域,创业者更需要一些理性思维来看待其中的泡沫,当它成为许多创业者的春药,正说明它的春天,目前来看还很遥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