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万字长文深度解读中国互联网的“围城”:腾讯、乐视、小米、阿里、京东……

这是*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自中国市场经济时代拉开大幕之后,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2016-06-13 15:10 · 新浪科技  高洪浩 李何冉等   
   

  BAT生而为垄断竞争

  “目前是BAT历史积累的优势的红利释放期。”秦朔这么看待当下的互联网时代。

  在这些互联网巨头看来,现在是“资本战略大于产品突破”,事实上自从2011年的微信出现以后,巨头们的创新可以说越来越少,由于他们已经形成的寡头化、平台化与生态化优势,因此造成了所谓的“漩涡效应”,新的公司和应用越是发展,就越将感受到漩涡对他们的吸附力,这种吸附力将迫使他们站队。

  在过去数年中,随着BAT的不断壮大,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似乎可以体现这种漩涡效应带来的影响。自从BAT以后,鲜少有互联网公司能够对他们造成明显的冲击,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京东,背后还是摆脱不了他们的影子,而当下的另一波明星公司,小米、乐视,以及向互联网转型后的华为,无不是从硬件加软件或内容的方向取得了突破,包括软件起家的奇虎360,也正在全力想掌握住硬件的入口。事实上,如果是纯粹的互联网领域,BAT的垄断性在进一步加强。

  BAT形成垄断的原因,在不少业内人士事看来,在于互联网的自身的性质。这其中,信息与用户是一个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互联网的网络效应是能够带来规模收益的。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它们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利润呈下降态势,而互联网恰恰相反,只有规模不断壮大,利润才能够*化。

  同时,基于“信息”,在传统的交易中,信息是本地化的,它们只存在于交易双方之间,但通过互联网,这些信息是不会被遗忘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作为第三方支付系统,能够收集无限多的信息,一个人最喜欢去哪里购物,购买什么价位的商品,每个月购物的频次,它们将为用户建立档案,包括了个人关系的图谱、行为模式以及通常很难观察到的用户偏好。利用这些细节信息,互联网巨头可以很轻松地超越传统工业边界。

  “互联网的竞争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用户和群体。”在长江商学院战略与创新助理教授王砚波看来,正是由于互联网互联网能够牢牢抓住信息与用户,是一种渠道和平台的力量,为了追求利益*化,则必须达到规模*化,因此互联网公司生来就是为垄断而竞争的。

  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互联网本质是有垄断特性,互联网巨头可以通过数据来经营用户,包括用户的吃喝玩乐、买房买车、金融、健康数据,一旦成为平台或者打造了生态,又有了流量和数据的优势,那么大型互联网公司天生就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但巨头这般的风卷残云似乎只是一种中国特色,几乎没有人在互联网同样兴盛的美国看到类似的情景。

  事实上,在美国,例如金融机构、营销公司、信用评级机构,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等的市场中间机构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这意味着,市场中已存在强有力的竞争者,足以抵挡互联网巨头的跨界企图。因此我们看到,美国互联网公司通常更专注,走得更深,而不是试图全面铺开。

  “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倾向于技术上的垄断。” 毛丞宇告诉新浪科技,谷歌收购安卓,而安卓被运用到各个手机当中,这是一种垄断,包括Facebook收购WhatsApp和 Snapchat,他看重的是它们的社交技术。它们站在了技术的制高点,或者在技术上不断投资,这是它们所追求的。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我们在太平洋的另一侧没有看到关于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争论。

  此外,在毛丞宇看来,美国的互联网公司追求的是全球扩张。他们有冲动往更多的国家渗透,我们看到的美国互联网巨头,无论是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还是苹果,他们都称得上是全球化的公司,因此即便是在发展过程中,它们发现国内的“滴滴”、“京东”冒了出来也顾不上。它们要做的*目标是全球化,因此在本国内的跨类别经营对于他们来讲反而是第二选择。

  中国独有的商业环境同样造成了垄断的出现。纵观国内目前热门的行业,无不是被“染”成了一片红海,至少从媒体的报道上来看,“割据”、“厮杀”、“参战”等词汇的泛滥足以让人们看到互联网行业竞争之激烈。

  每个行业新兴之初,总会有若干家公司在资本支撑下进行对垒,美团、大众点评、饿了吗、百度外卖、口碑之于互联网送餐服务,携程、艺龙、去哪儿、途牛之于在线旅游行业,微票儿、猫眼、格瓦拉、淘票票之于在线票务平台。相比来说,在通用的互联网应用领域,美国线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因此并没有使得这类互联网服务创造更多让创业者们争相“抢食”的机会,因此,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垄断是*的选择。

  这当中,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菜鸟网络的诞生。2013年5月,阿里巴巴、银泰集团、富春控股、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等相关机构共同宣布启动“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并成立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阿里看见京东强大的物流体系,于是创造了菜鸟网络,笼络来了“三通一达”众快递公司们,打造了一个快递服务的生态体系为我所用,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壁垒。

  同样,在2016年3月,阿里巴巴副总裁蔡崇信成为了陌陌的董事,次月,阿里巴巴与云锋基金加入了陌陌私有化财团。作为一个社交平台,从竞争的角度来理解,是和腾讯的社交产品能够产生竞争。显然,巨头们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围城来扩大自己的安全性。在秦朔看来,这是中国互联网的特色,中国大型互联网公司在这些领域垄断得更加彻底。

  相比来说,美国的商业环境更加开放,因此竞争过度的情况比中国要好一些,当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提升安全性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对手,更来自于资本市场。

  毛丞宇告诉新浪科技,在外界看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以BAT举例,由于领域不同,最初大家并不会认为他们是相互竞争的,因此随着它们自身的发展,它们分别在搜索、电商和游戏社交领域做到了国内的*名,但等他们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放眼海外的时候会发现,海外市场已经被美国的公司所占据了,于是作为上市公司,来自股东和市场对它们的压力,在出海面临困境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更多价值,它们只能开始打造生态系统,在国内的行业里面进行跨界。

  从表面上看,BAT们通过全行业的渗透,筑起高高的壁垒是采取的防御策略,然而资本市场早已经发现,更本质的因素在于它们创新乏力的现状,诚如秦朔所言,微信之后便再无更大的创新产品,阿里不断在社交领域加码,百度在疯狂砸钱O2O,BAT们尽管在跨界,却从来没有跳出原有的商业模式,它们在流量变现的时候尝到了甜头,便希望在更多的领域将这样的优势发挥到*。

  “它们要么就是像阿里一样自己做,要么像腾讯一样投资布局,这其实是很天然地由于资本市场和商业的驱动,迫使他们去进行跨界。”毛丞宇解释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