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二季度财报不只是“涨涨涨”,也能看阿里的价值重构

对于阿里而言,过去那个靠淘宝、天猫卖货的形象早已经一去不复返,阿里今天更像是一个完善商业基础设施的平台。它是一个修桥、开路、建商圈的商业生态,而非处处亲力亲为沉迷具体项目盈利的企业。这种格局几乎体现在阿里业务的方方面面。
2016-08-12 11:17 · 钛媒体  吴俊宇   
   

  8月11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 2017 财年*季度财报。坦率来说,财报具体数据基本都在意料之中,依旧还是“涨涨涨”。

  按照财报披露的数据来看,阿里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里巴巴收入、利润“双双好于预期”。而阿里巴巴股价盘前大涨6.32%至92.85美元。

  仅从数据来看,这份财报并无特殊之处。但真正有意思的是,此次阿里财报首次按四个业务分部公布了营运情况。

  这四个业务分别为——核心电商,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及其他业务。虽说电商业务依旧是支撑阿里的基石,但显而易见,阿里未来的价值将由云计算、大文娱、蚂蚁金服以及其他创新项目所构建起来。阿里的价值重构正在给公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阿里。

  *次按四大业务板块进行业绩解读

  坦率来说,阿里云计算、大文娱以及YunOS/高德/钉钉等技术创业务其实早已被提及多次,也都被视为是阿里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但在财报里按四个业务板块,如此条分缕析分门别类的进行业绩解读,这还是*次。这种“刻意”有其必然之处。

  虽然前两年阿里的非电商业务一直发展不错,被视为是支撑阿里未来发展的明日之星。但这几大块业务在今天才真正显山露水初成格局。

二季度财报不只是“涨涨涨”,也能看阿里的价值重构

  在谈云计算、大文娱、以及其他创新项目这三个财报中重点突出的业务之前必须先谈蚂蚁金服。虽然说蚂蚁金服是以独立的状态运营,因为未上市,其业绩在财报中未曾体现,但蚂蚁金服*不容忽视。

  今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了B轮45亿美元的融资。蚂蚁金服将在未来1-2年内上市的消息频频被媒体曝光。虽然阿里官方曾声明称,暂无明确的上市时间表。但这些传闻足以凸显蚂蚁金服带来的巨大震慑作用。

  事实上,估值6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几乎等同于百度的市值。庞大的阿里帝国在蚂蚁金服的陪衬下显得更为可惧。

  不仅仅是蚂蚁金服,恰恰是8月10日,阿里云计算品牌升级,Logo从过去的橙色的“云”字变成了黑白搭配、更为通用的代码语言。七年下来,阿里云计算业务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云计算的成绩在财报之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阿里云计算业务在连续多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以后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收入同比增长156%。按照阿里方面的解释,这一次品牌升级的背后,是希望阿里的云计算业务能够走向世界。

  而在今年6月,阿里正式成立了大文娱版块。该版块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

  如果说蚂蚁金服和云计算在感知层面上离用户还相对较远的话,那么文娱板块是最直接塑造阿里新形象的一块业务。它让阿里的电商色彩显得更淡,而生活色彩渐浓。

  YunOS、高德、钉钉等创新项目虽然相比云计算、蚂蚁金服、大文娱相比显得更为细碎,但这恰恰也是阿里在细分领域取得突破的其它重要业务。YunOS今年和荣威合作推出全球首辆互联网汽车,高德则是在智慧交通领域持续发力。

  这些业务如关键的棋子卡在战略高地之上,它们的重要意义在于,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为阿里的布局构建起了重要支撑。虽然目前来看可能部分新项目的体量相对较小,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项目是孕育下一个蚂蚁金服、下一个云计算的孵化器。

  卖货的阿里正在成为商业基础设施

  阿里财报首度按不同业务版块呈现业绩,其实体现出了阿里的多元化生态投资布局。

  对于阿里而言,过去那个靠淘宝、天猫卖货的形象早已经一去不复返,阿里今天更像是一个完善商业基础设施的平台。它是一个修桥、开路、建商圈的商业生态,而非处处亲力亲为沉迷具体项目盈利的企业。这种格局几乎体现在阿里业务的方方面面。

  从核心电商业务来看,阿里的策略甚至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化。过去那个作为电商交易平台的淘宝正在朝社交电商平台逐渐转型,淘宝的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购物之上,还有更多的生活服务和互动。

  过去竞争对手所引以为傲的物流也正在被阿里逐步赶超。菜鸟所代表的开放协同物流模式在行业中构筑起了新的物流生态。它通过开放的姿态将行业中的参与者纳入其中,而非一家企业独享优质物流。

  这种注重生态的行事风格还体现在其它新兴项目之上。YunOS作为物联网世界的先行者,更多发挥着连接的作用。无论是和手机厂商、电视厂商、汽车厂商还是家电厂商合作,其实都是为了构建起在未来物联网世界中的生态格局。

  从电商到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物流体系、数字娱乐以及国际扩张态势分析,阿里正致力于在各行业领域探索商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这背后的核心资源则是数据,数据从各项业务中获取,又被用于商业生态的完善。

  用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当天晚上在香港出席在业绩电话会议中的话来说,数据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资产……各项业务是宝贵用户数据的来源地,这些数据将用于未来发展,并为我们的生态系统带来新的动力。

  阿里话语体系中时常提到的“DT时代”其实正是这样一个思路。所以说,今天的阿里更像是一个商业城市。它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某一项业务中谋求利润的获取,而是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让其他企业参与其中,从中获利,从而和阿里一起构建商业生态的繁荣,而阿里也正是在这样的生态之中奠定了“国家企业”的气质。

  从work at Alibaba到live at Alibaba

  在这种“完善商业基础设施”思维的主导之下,阿里今天的气质显然是不一样的。正如前文所说,阿里已经具备了“国家企业”的气质。

  所谓“国家企业”的说法早在2013年就有提出过。当时所谓的“国家企业”更多是指阿里体量庞大,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代表,作为一张国家名片的形象存在。这里面甚至还隐含着某种民族主义的情绪。

  但这种“国家企业”的说法显然不足以形容阿里。今天的“国家企业”的气质,更多是指阿里已经渗透进入普通国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阿里渗透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阿里作为基础设施,任何企业都绕不开它的存在。它“修桥修路”,只要是深处行业,你就离不开它所构建的生态体系。甚至普通人都生活在阿里的生态之中而处于不自知的状态。

  这从那句live at Alibaba之中可见一斑。早年阿里巴巴创业时,马云的口号是“meet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上相遇)”,2007年阿里巴巴香港上市时,是“work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上工作)”,现在的口号则是“live at alibaba(在阿里巴巴生活)”。

  work at Alibaba的说法其实指的是让中小企业借助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得到生存、成长、发展。

  work at Alibaba显然还只是设计到了企业层面和阿里的关系,它和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也很接近,但毕竟还是隔了那么一层纱,在很多普通人眼中,阿里的形象在众人面前更像是一个开了大超市的商贩而已,它带有某种过于商业化甚至是市侩化的色彩。

  但live at Alibaba显然比work at Alibaba还要高出一个等级。在阿里巴巴生活,阿里早已经融入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从大文娱板块的成立之中,可以窥见阿里电商基因以及价值倾向的重构。

  你也许时常会在微博上发现,阿里系官微总是以段子手的形象存在于网络之上。它有时会和海尔官微眉来眼去,有时会被熊本熊揩油占便宜。今天的阿里的形象越来越多元,它让阿里显得更加触手可及。这样一个更加平易近人的阿里,或许才是阿里真正的模样。

  恰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8月11日晚在同一场合表示:“这次业绩的另一独特之处是透明度。我们正尽力让你们更容易了解阿里巴巴。我们分享更为详尽的公司资讯,以便你们更好地分析我们的业务。”

  过去华尔街一直看不懂阿里。阿里业务正如马云的太极一样显得有些含蓄、内敛。也正是如此,阿里在华尔街的眼中更像是一个电商企业。但这次阿里新兴业务的布局得到完整的展示,四大块业务的全面布局让阿里的业务架构真正被全面解构在华尔街的面前,让华尔街意识到,阿里是多元的。

  正在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提供者”和“生活在其中”的多元生态平台的阿里,这或许才是重构价值之后的阿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