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
创业最重要的是远见,但光有远见还不行,必须通过实干,才能将梦想落地。陈东升有一句座右铭:大事敢想,小事要一点点做。
在创办嘉德和泰康人寿的过程中,陈东升遇到许多坎。*道坎是企业能不能搞。这个问题看似多余,但在90年代却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痛点,做汽车的李书福和魏建军都曾被挡在一纸文件外。陈东升要做的就是一点点突破。
先说拍卖。文物在当时属于国家专营,陈东升对体制很了解,在申请执照时,他故意打了擦边球,说是做工艺品的,同时还找到文化部下属的中国画研究院,以后者的名义向管理部门打报告,代价是为对方垫资80万入股。
即便如此,申请还是迟迟未得到批准。半路还杀出个程咬金,文化部下属一公司的负责人看到拍卖不错,也想分一杯羹。陈东升急了,他找到对方说:你们是皇帝的女儿,吃穿不愁,我什么都没有,这样吧,你49%,我51%,我帮你赚钱。对方高兴地答应了。
好不容易把对方搞定,拍卖行一事才尘埃落定。事后,陈东升感慨:很多成功是在细节中,在办拍卖行时,如果你对着干,可能打不赢。
如果说,创办嘉德靠的是细节,那么创办泰康靠的则是坚持。在陈东升之前,有四家大公司想联合做财险,被监管部门拒了,说现在只鼓励办寿险。这四家公司选择了放弃。
陈东升觉得这是天赐良机,立刻向监管部门打报告,但他的申请同样被拒了,理由是他们认为陈东升不懂寿险。陈东升不甘心,他一遍遍游说,先后打动了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很多人,经过四年的煎熬,终于在1996年拿到了牌照。
四年里,有很多人排着队办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去申请保险牌照。“很多事能成,真的就是靠坚持!”事后,他感慨。
模仿
陈东升遇到的第二道坎是企业要怎么搞。1993年创办嘉德时,拍卖在国内还是个新鲜事物,陈东升不知道拍品从哪里来,也不知道怎么拍,甚至不知道怎么赚钱。他到处请教专家,后来有人告诉他,拍卖行就是搭台唱戏,并向买卖双方抽成。
当时,苏富比是全球著名的拍卖行,陈东升决定以它为模仿对象。嘉德成立之初,他把自己变成拷贝大王,扛着一台摄像机,跑到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去偷师。
在富丽堂皇的拍卖大厅里,这个从小县城走出的年轻人,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感到新鲜,又有些胆战心惊,他小心翼翼地猫在一个角落里,弓着腰,手脚颤微地偷拍着,生怕一不小心被人发现。
从香港回来后,陈东升和同事研究了整个拍卖过程,从现场的摆放、拍卖师的动作,到号牌的样子、玻璃罩的厚度,一招一式进行模仿。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习对方的专家系统和信用制度,这成为嘉德后来崛起的基础。
1994年3月,陈东升请来鉴定大师徐邦达,敲响了嘉德拍卖行的*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对于嘉德的成功,陈东升有句名言: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这也成为他制胜的第二板斧。
嘉德之后,陈东升继续着他的模仿战略。1996年创办泰康后,陈东升把自己当成一个保险业小兵,他跑遍1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访了20多家保险公司,依葫芦画瓢,向台湾人学习营销,向欧洲人学习精算、风控,向美国人学习投资。
他不放过任何细节,甚至连别人电梯里的摆设也要模仿。在泰康的总部大楼,电梯里挂的不是广告,而是一个欢迎栏。陈东升说,这是他在瑞士再保险公司学到的。
在陈东升看来,拍卖和保险在西方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的公司是有生命逻辑的,有些做法,“我们不懂,那就先拷贝,慢慢就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