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的“小目标”:摘得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亚马逊,这个以全世界*的河流为自己命名的公司,正在快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亚马逊帝国”。
市值超越沃尔玛,同时也超越阿里巴巴和京东总和,成为全球最有价值零售商;由GPS导航的无人机配送包裹;投资组建航天公司探索太空;重金买下《华盛顿邮报》使其起死回生;被曝企业文化很恶毒,靠压榨员工改变世界;独占鳌头的云计算业务;有望成为科技领域*家市值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这些都是外界对杰夫·贝索斯及其领导下的亚马逊的印象。
如今,在这众多印象中还需再加一个:来势汹汹的亚马逊影业。尽管该影业成立于2010年,但赚尽世界注意力、走向发展快车道还是在今年。去年12月,贝索斯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亚马逊的目标是每年制作16部电影,并且还说,“我们想赢一个奥斯卡奖”。
亚马逊影业的直接竞争对手Netflix也想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奖项,然而后者却因为跟传统电影工业正面相抗而被戛纳电影节和奥斯卡冷淡。作为激进的流媒体,Netflix甚至放弃院线播放。亚马逊影业虽然在长远战略上也想与好莱坞和传统电影公司分庭抗礼,但其采用的战术就要灵活得多,跟传统电影工业体系的合作多于对抗。
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
贝索斯为什么说亚马逊影业想赢一个奥斯卡奖?背后有几个意思:
一,虽然亚马逊流媒体是一家在线视频网站,但仍会专注于原创内容的生产;
二,原创内容会坚持高质量,会在全世界搜罗优秀剧本和优秀电影制作团队;
三,暂时不会像Netflix那样制作电影只在流媒体上(或者院线、网络同步)播映,而是采取院线上映+(4到8周后)网络播映的方式。
第三条显然是亚马逊影业的发行策略,这样才不致于遭受传统电影公司和院线的太多排挤。
出风头:电影节上拿下《小姐》、搞定“老炮儿”
亚马逊影业涉足电影是因为它*在网剧上尝到了甜头。2014年的热播网剧《透明人生》因其精彩的故事、演员出色的表演为亚马逊影业赢得了美国艾美奖、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该剧口碑爆好、盈利颇丰,亚马逊作为出品发行方自然也备受瞩目。
2016年,亚马逊影业可谓出尽了风头:先是在2月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世界最知名的独立制片电影节,创办于1984年,它主张对好莱坞的大制片厂制度和美国类型电影的反抗)上以1500万美元购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腊肠狗》《作者:勒鲁瓦的故事》《爱情与友谊》四部影片的北美发行权;后又在5月成为法国戛纳电影节最耀眼的亮点,购得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阿斯哈•法哈蒂、朴赞郁等著名导演作品的北美发行权。这些影片将会采用院线上映(票房)与随后在网络平台播映(会员制度)的方式盈利。
为何选择这些导演?因为他们是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也是获提名或者获奖的热门对象,无论到哪儿都会受到巨大关注,而亚马逊要将之转换为对自家影业公司的关注。
为了弄明白亚马逊在电影领域都做了什么,品途商业评论做了一番统计:
图为亚马逊影业购得在北美发行权的影片
比如上表中,拿下《霓虹恶魔》《小姐》等热门影片的北美发行权,就足以让亚马逊影业大出风头了。还有电影老炮儿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亚马逊影业开出了2000万美元的高价也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
其实,在今年更早些时候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影片发行权争夺战就已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传统影业公司和流媒体之间激烈展开。为了引发关注和吸纳一批优质的独立电影,作为流媒体的亚马逊(也包括Netflix)在桌面上摆出大笔大笔的钞票。
随后的戛纳电影节上,亚马逊影业的购买和经营方式更显灵活和多元:
一是购买世界知名电影导演的作品,跟这些导演形成合作关系,再将非美国籍导演的作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甚至还会跟导演签订拍片合约(跟亚马逊签合约的有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等);
二是选片有不凡眼光,在影片类型上有喜剧、惊悚、历史等,并且专挑那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影片购买(比如朴赞郁《小姐》);
三是在选择影片上,更倾向于独立电影人和独立电影,而这些导演及其作品也有丰富的话题性。比如,北美独立电影扛旗者吉姆·贾木许,和《一次别离》导演阿斯哈•法哈蒂。
聚英杰:个个都是“大牛”
电影“老炮儿”斯派克·李、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
购买著名导演影片的发行权仅仅是*步,亚马逊想要做的是自制优秀影视剧。为了将亚马逊影业做好,亚马逊找来了业内的诸多大牛:罗伊•普莱斯,亚马逊影业创始人,好莱坞传奇制片人弗兰克•普莱斯(哥伦比亚和环球电影公司前任主席)之子;
金牌制作发行团队:鲍勃•伯尼,独立电影发行商电影屋前任主席;艾尔伯特•郑,迪士尼/ABC公司前任高级副总裁;泰德•霍普,好机器电影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电影网站Fandor总裁,曾任《卧虎藏龙》《冰风暴》等片制片人……
就以泰德•霍普来说,他是当今电影界影响深远的制片人,在好莱坞体系里从业多年。但他也注意到观众对好莱坞提供的单一菜单感到厌烦。他认为电影行业的从业门槛已不复存在,技术变得越来越高明,资金渠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甚至说,“我们终于有能力可以考虑为了创造更好的电影生态而重建一个整体系统了”。
除管理团队之外,亚马逊影业对创作者也极其看重,都是选择跟知名导演合作,比如电影领域里的老炮儿伍迪·艾伦、吉姆·贾木许、斯派克·李等,个个都是大名鼎鼎,享誉影坛。
亚马逊影业投资制作的影片
这些大牛导演为什么跟亚马逊影业签约呢?
一是这些导演的艺术调性和品味跟亚马逊影业吻合,亚马逊影业给他们很大的创作自由度,如果放在好莱坞体系下,这几位导演都太桀骜不驯了,有点不能见容于好莱坞,由此也可见亚马逊影业的选片策略是独立电影、艺术电影,而不是跟着好莱坞流行跑;
二是亚马逊作为全球排在前列的互联网公司,业务发展多元化,财力雄厚、现金流非常充足,能够付给这些导演拍片的钱更多。
而亚马逊影业则寄希望于靠这些大导演将自己的品牌快速推向国际市场。当然,现在正是亚马逊影业打名气阶段,它舍得花钱,等未来稳定之时,应该也会归于常态。
搅局者:2030年美国大部分的电影院都将消失?!
亚马逊影业与传统电影公司的*不同是它的发行体系。不像Netflix偏重互联网式的大胆的发行体系,将一部电影在院线和网络同步播放;亚马逊影业采取先院线、再网络渠道的方式,看似偏传统,实则也很具革命性。
这首先要说到“窗口期”这一概念。窗口期可以说是院线电影盈利的命门之一,它是指电影退出院线播映后到在电视网络平台上出现的等待时间。按照好莱坞传统发行方式,电影的窗口期是39周到52周,所以即使院线票房赚不够成本,中间这段漫长时间也能靠点播权、下载权、包月观看权、发售DVD(网络视频未出现之前)等方式盈利。Netflix之所以被传统电影体系抵制,根源就在于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上。
顺便说一句,Netflix将自己视作影视行业的搅局者和颠覆者,其CEO里德·哈斯廷斯坚信网络影视的未来。他曾发表演讲表示,传统的广播电视服务将于2030年消亡,网络电视将在未来数十年内全面取代广播电视。而写作学宗师、美国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抱有相似的观点:便利的传输和高清晰的硬件设备,足以使得电影院这一首映之地渐渐没落和消亡。麦基甚至预测,“2030年美国大部分的电影院都将消失”。
Netflix将自己视作影视行业的搅局者和颠覆者
亚马逊影业未尝不是这样预测行业未来,但它仍选择了在传统电影公司和Netflix中间的一条路:该影业出品的电影,先在院线首映后的4到8周再在亚马逊流媒体上播映。为了尽可能打消或减少传统院线的不满,它承诺所有的亚马逊发行影片,公司会保证大规模的营销宣传,“影院将不会失去任何一位潜在观影者”。并且,亚马逊影业也会在发行环节跟传统电影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分享利益,而不像Netflix这个强势的行业搅局者。
亚马逊影业这种做法在比较温和而非冲突的情绪中,一点点瓦解或改变着传统的发行体系甚至整个电影工业链条。但是,它仍然凶猛,给传统的电影市场带来目前尚不可明确预期的动荡。
用户迁移:院线、网络终将正面开战
中国的影视行业很明显也处在这种转型的动荡之中:国内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业已改变、正在改变,且还会继续改变传统的影视行业,而互联网新兴资本又是这拨力量的推动者。
这拨力量较量背后的问题很多,其根本问题是院线大荧幕和家庭或个人小荧幕(包括而不限于电脑、平板、智能手机、家庭影院等)之争。其中包括大电影的发行渠道之争、自制内容(包括而不限于电影、微电影、网剧、网络综艺等)之争、以及影视内容版权购买之争等。目前我们看到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乐视等网站的争夺就主要集中在自制内容和影视版权购买上。
以“网络大电影”为例来说。这是爱奇艺在2014年为填充自己的内容库而率先提出来的。爱奇艺给出一个概念:时长超过60分钟,制作水准精良,具备完整电影的结构与容量,并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移动和互联网发行为主的影片。这也是爱奇艺内容盈利的一个途径,因为微电影盈利空间狭小,而大电影有更多的盈利可能性,且跟爱奇艺的会员制度共同推进。经过两三年的探路,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变得都很重视网络大电影这一业务。
擅长蹭IP、博眼球的国内网络大电影
其实,观察观众对视频内容的需求,
很容易发现它正在走向“分众化”:
既有对100小时长剧的需求,也有对2小时电影的需求,还有对10分钟之内、30分、60分钟内容的需求;在影视内容类型上,有对家庭、喜剧、爱情、战争、青春、恐怖惊悚、历史等等诸多内容的不同需求。
而这些是电视这一传统媒体无法个性化呈现的,也是线下电影院线远远无法满足的。并且,所谓的“网络大电影”,其实可以看作是网络微电影和那种院线大电影的过渡。或者说,网络大电影本就应该跟亚马逊影业或Netflix的网络电影没有区别,两者只是发行渠道的不同而已。
再将眼光放远一点:未来,国内网络发行渠道有无可能跟院线渠道正面对抗?极有可能。什么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对抗?
随着观众的进一步向网络平台上迁移、网络平台会员制度的完善以及盈利模式的进一步清晰,各类屏幕类智能硬件设备和Wi-Fi环境的全面普及和优化,还有电影制作人才的网络平台化迁移……这些都会导致对抗。相信专业人才向网络平台迁移之时正是网络和院线渠道直接对抗之日。
君不见电脑、移动设备已经成为“电影院”,观众一切时候都可以打开观看,中间环节的消失正在发生吗?
君不见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专业人才正大批大批迁移向互联网?电视剧专业制作团队转向网剧制作,电视综艺制作团队转向网络综艺节目制作……
未来,传统院线导演也一定会转而去制作在网络平台上播映(只在网络平台上播映,或者同时在网络、院线上播映)的影片,而亚马逊影业、Netflix是两个先驱式的探路者,尽管两者的策略不同。
反观国内,乐视先行了一步,做了尝试,可是却碰了壁。
去年11月,乐视CEO贾跃亭宣布《消失的子弹》将采取网络提前点映模式,让乐视会员先于线下影院观看到影片,然而却因为遭到传统院线的激烈抵制而最终取消了点映。
不过,所谓趋势的力量便是新事物不会因为受到阻碍就停滞不前。前段时间,乐视影业参与投资的影片《盗墓笔记》在院线上映前,乐视又一次以同步网络播映为噱头挑逗着观众和传统院线。今年三月底,乐视还跟TCL合作意欲打造大屏互联网院线,称2016年乐视将为同步院线提供超过50部影片。
知名IP电影《盗墓笔记 》
换赌注:会员、内容、网速得天下
再说回到国内的网络大电影。大家打心眼儿里看不上这类视频,因为它们大都是在蹭IP,打色情、僵尸、惊悚的擦边球,实在泛善可陈。这是对行业有伤害的,也有难以持久的。对于这类最接近院线电影的艺术形式,做出独立的、高质量的片子,才是*出路。
反观亚马逊影业、Netflix出品的影片,其品质却足以跟院线电影相媲美(有的直接就是院线电影)。这正是网络视频平台跟传统电影工业体系抗衡,改变或者说重塑行业的底气所在。
想要完成传统电视台、电影院线向网络平台的观众大迁移,网络平台会员制度是关键一步。亚马逊和Netflix的会员制度或可以借鉴。亚马逊跟Netflix在会员制度上的*区别是,前者的会员增值服务更多,包括网购速递、网络节目等,后者只是付费视频观赏平台。
根据美国第三方机构CIRP数据显示,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在美国已达6300万人,占据全美家庭数的52%,而去年6月底还是4400万人。若再加上非美国的会员,则总数超过8000万人。会员支付99美元年费后,即可得到无限次两日速递服务、观看亚马逊网络节目等服务。据测算,会员年均开支达1200美元,远高于非会员的625美元。可以说,会员制度不仅为亚马逊直接带来了巨大收入和利润,还大大增强了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优质的网络节目也是吸引亚马逊Prime会员持续付会员费和网购的有力武器。而对国内视频网站来说,会员业务的完善能使更多用户看到更多的网络节目,前提是网络节目必须是优质的,否则用户没有持续付费的动力。
另外还有对未来的投注,比如VR影视。HTC、Oculus的VR硬件设备也亟需优质内容,硬件厂商和内容制作公司的合作是大势所趋。据了解,亚马逊影业上半年就已开始尝试制作虚拟现实影视内容,它是如此敏感,绝不会放过新技术所带来的全新机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