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橙黄之争”背后的资本混战:近30家投资方入局,腾讯滴滴小米站队,BAT的下一个战场?

在“寒冬季”下,共享单车项目意外地成为了“黑马”,不到一年时间内受到资本近乎疯狂的追捧,无论从融资节奏、规模还是投资方级别、数量来看,足以成为“现象级”的领域。两家背后的资本对垒会对局势造成什么影响?“橙黄之争”的未来有着什么样的可能性?
2016-10-16 11:38 · 投资界  范文茜   
   

  一团迷雾:风口、盈利模式,以及胜负关键

  共享单车的火热,有点出人意料的感觉。为什么偏偏是这个领域?有人说,不过是因为今年没有什么好项目,出来一个共享单车,你投他投所以我也要投,跟风。

  资本扎堆不排除有“从众心理”的成分在里面,但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片面。摩拜投资方之一祥峰投资就透露,他们今年8月敲定投资,但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对中国自行车出行项目进行研究并拜访了产业链上的多家企业,出手谨慎。事实上,随着滴滴合并Uber,国内网约车“你死我活”的局面告一段落,格局基本已定,但急需解决的是诸如“最后一公里”出行等问题,投资人也希望寻找下一个“滴滴”。摩拜、ofo共享单车的出现,可谓正合时宜。

  如果说今年创投领域还有“风口”,那共享单车无疑算一个,优拜单车、小鸣单车等后来者也相继杀入,想进入这个领域的小玩家还有没有机会?摩拜此前投资方之一祥峰投资认为,目前共享单车已经进入了上亿美元级别的入门门槛,摩拜团队在供应链上通过建立直营工厂也具备了一定经验和优势,这些相对于新进入的小团队来说,在成本考量上挑战较大。梅花天使创始人吴世春表示,这种超热门的领域,初创团队应尽量躲开,除非你是最早去尝试这个模式的人,可能资本会认为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如果别人都已经到一定量的时候,资本更愿意选择能够跑到前三的。

  备受质疑和诟病的是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共享单车一上来就要自己填单买单车,一台“摩拜”的造价就高达3000元,而收费标准是每半小时1元钱,盈利上难免产生巨大的压力。ofo虽然每辆单车成本是200-300元,但如果寿命达不到“摩拜” 的十分之一,实际上建设成本没有区别。

  对此,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熊猫资本背后共同的母基金——小村资本则表示乐观。小村资本合伙人刘晓宁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这个赛道有数据、财务模型的支撑,是可以跑出来独角兽的。以摩拜为例,粗略计算,假设一辆车的使用频次约10+次/天,稳定之后约7次/天,人均使用时长1.5-2小时/次,12元/天,0 parking fee;车的成本是3000/辆,稳定下来是2000/辆,这样算下来,一个项目预计150-160天就能回本。根据目前两个项目的实力,全国范围内至少可以铺8个城市的量,整体上很容易测算出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另外,此前有滴滴快的等项目铺路,在出行领域,投资人和创业者们的理解会更深入,方法论上也会更成熟。

  摩拜和ofo,有着各自的优势和挑战,制胜的关键何在?在刘晓宁看来,这两家都属于交通出行的场景,是刚需,最关键是还是“流量”,单车制作成本、网点密度、规模大小,这些因素都决定着谁将胜出。摩拜有自己的先发优势,但后续可能还是需要跟大的制造厂商合作,以降低单车制作成本;ofo的订单量有基础,背后又有了滴滴支持,如果后期滴滴将流量导入ofo的平台,这会对摩拜造成很大压力。但ofo未来,是跟滴滴合作还是最终被滴滴合并?这个是ofo团队要想清楚的。

  其实,这两家公司的“口袋深度”没差,关键是看团队怎么抉择,刘晓宁笑称“创业命都在别人手上”。总结下来,最终决定这场胜负的,还是怎么铺量、把规模做上来;还有就是,怎么进一步降低成本,跟上平台扩张的速度?

  是否会直接参与到具体项目中去?刘晓宁表示“共享单车是有实际需求存在的,小村当然也看好。但是小村有自己的投资定位,会根据实际机会做评估,不排除会参与后期的融资。”

  了解摩拜单车最新一轮融资的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摩拜单车实际上是互联网自行车,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从找车,开锁,计费,支付的模式闭环,而ofo自行车的因为不是联网自行车,因此有效计费存在提高的空间。竞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损坏率将会成为竞争重点指标之一,将是未来两家能否跑长跑的关键。之前具有GPS功能的摩拜尚且在上海被用户各种不当使用导致损坏,刚刚走出校园的且没有GPS功能的ofo如何应对野蛮使用。但是截至目前,投资界发现,两边的投资方在各种访谈中都没有披露损坏率。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范文茜,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610/2016101640402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