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财富位列大陆第六 做到千亿规模后,他将企业交给了“外人”

何享健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他的企业却存在感爆棚。2015财年,美的实现营收1383.4亿,净利润127亿,是中国*的家电企业。领跑国内的同时,美的在海外一手并购,一手自建,将买卖做到了五大洲。
2016-10-19 08:09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嘉文   
   

  2014年2月28日,何享健捐了4亿,那是他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做企业48年,他甚少抛头露面,“普通话不好,怕闹笑话”是其隐于幕后的惯用理由。外界对他知之甚少,内部的他同样神秘。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时的*愿望是“想近距离看一眼BOSS”。

  只有每年的财富榜单发布时,何享健的名字才会“苏醒”过来。2016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他以90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大陆第六,前面5位分别是王健林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

  相较这几位的舆论影响力,何享健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他的企业却存在感爆棚。2015财年,美的实现营收1383.4亿,净利润127亿,是中国*的家电企业。领跑国内的同时,美的在海外一手并购,一手自建,将买卖做到了五大洲。

  白电产业向来是厮杀不止、口水不断的磨坊,根据枪打出头鸟的定律,美的这些年来没少中枪。

  每隔一阵子,就有竞争对手将枪口直指美的,但何享健一次都没有回应过。

  比改革开放早10年

  佛山市顺德区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上千家企业,这里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化石”。

  改革开放初期有个说法:全国看广东,广东看顺德。

  *期时,顺德占据了全国近1/5的家电产量,*批评选的全国十大乡镇企业中,顺德有5家上榜。

上世纪90年代初,科龙电器找不到合适的新厂址,当地政府二话不说炸了两座山头提供场地。这件事引发轰动,“可怕的顺德人”不胫而走。

  那之后,随着全国“经济大解放”、江浙民企崛起,顺德不再可怕,但顺德经济的扛旗人何享健,却依旧“可怕”。

  何享健从不是顺德*话题和故事性的企业家。

  他没有潘宁的悲情(科龙),没有杨国强早年的贫苦(碧桂园),没有梁庆德的大起大落(格兰仕),他几乎是在顺风顺水间,将一间农村作坊做成了行业老大。

  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何享健的可怕,即便是有心者,也往往在数年后方能后知后觉。

  1942年出生的何享健小学毕业,务过农、进过工厂,后来成了北滘镇的街道干部。

  计划经济时代,街道办负责解决群众就业。北滘镇上没什么企业,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难题,何享健想帮乡亲们找份一天6毛钱的工作都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他萌生了“生产自救”的念头。

  1968年5月,何享健联合23个居民,筹集5000元创办了生产塑料瓶盖的“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何享健担任组长,他的太太也是组员之一。

  这样的生产组在当时属于灰色地带——归属集体经济但又游离于计划体制之外,随时都有被迫关门的风险。身为干部的何享健完全知道这一点,但他也清楚江浙一带已经涌现了一批“生产自救”形式的生产组——各种小五金厂、服装厂等等。

  国家对此既没有鼓励也没有限制,何享健便想着能带领大伙吃一天饱饭就做一天。这样的心思下,他迈出了创业的*步。

       按如今的标准来评判,北滘生产组连作坊都算不上。

  其工厂是用竹木和沥青纸搭起来的20多平米场地,所用的机械也极为简陋。

  为了推销瓶盖,何享健常年坐火车奔往全国各地。

  因为没有钱住旅馆,澡堂和车站成了他的落脚点,随身的红糖水就是早餐。他不避寒暑、受尽艰难,换来的也只是组员们的勉强生存。

  不过,走南闯北期间,何享健培养出了敏锐的市场嗅觉。他在外面了解需求,回来后便和组员们商量能不能生产相关产品。头几年里,生产组尝试过各式各样的小玩意:皮球、玻璃瓶(管)、塑料盖……好歹算是积累了手艺和生产经验。

  1973年,何享健的团队迎来转机。是年,国家引进一批民生项目,很多配套产品的采购订单分发到了全国各地的生产组。何享健抓住这个机会,在塑料、玻璃的工艺基础上,升级为五金制品,一举拿下了大把订单。

       2年后,生产组更名为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企业自有资金超过10万元,工人60余名,厂房面积增至200多平方米。

  “富起来”的何享健动起了心思,他花大价钱在外面请回来一位技术人员,专门指导产品的工艺更新,这件事在组内引发了较大争议。

  不过,技术专员很快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后,工厂开始生产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等产品,名称也更改为北滘公社汽车汽车配件厂。

  1977年,配件厂实现年产值24.4万元,利润达2.6万,在当时,这几乎是一组天文数字。

  风扇龙头

  何享健是街道干部,是厂长,也是“信息员”,很长时间内,配件厂都延续了同样的经营模式:

  何享健在外面跑业务、了解需求,回来制定生产策略,工厂的生产对象因此一变再变。

  1980年,北滘公社配件厂的主要业务变更为为某国有电厂配套生产风扇配件,这次转变,为何享健的进一步做大提供了契机。

  风扇和汽车不一样,配件厂没有能力生产汽车,但是研制风扇问题不大。代工的同时,他们开始试制自有产品,并成功生产出公司*台40厘米金属台扇,取名“明珠牌”风扇。

这台风扇至今保留在美的总部,它是何享健手中*款完整产品。手握产品,何享健随即产生了自创品牌的念头。

  1981年3月,配件厂通过招标的方式,征集了美的、明珠、彩虹、雪莲等数个商标进行筛选,何享健最终拍板定下了“美的”。

  当时的他也没有料到,这个品牌能在他手上走向世界各地。

  品牌定名后,何享健通过自建研发部门、聘用兼职工程师等措施,开发自主技术和产品。因为电风扇需求巨大,美的成立的*年,营收便突破300万,净利润超过40万。

  2年后,在风扇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关口,美的研制出了全塑风扇系列,一举奠定了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在市场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一众大佬蹉跎岁月时,刚刚40岁的何享健,已经成了行业的一方霸主。

  宁可走慢一步,不能走错半步

  1984年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元年,无数年轻人争相下海,联想、四通、TCL均在是年成立。这年6月,为了谋求新的发展,何享健在风扇厂的基础上正式成立顺德县美的家用电器公司。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