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是江阴县“盖茨比” 缔造了*家海外上市公司,却在事业*被全球通缉

这样一位如日中天的企业家,却在2002年突然被辽宁省政府扫地出门,并被全球通缉,从此流落美国。这之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第四汽”,被继任者们搞到巨亏,甚至将被出售。
2016-11-22 11:34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迟玉德   
   

  打造“中华*车”

  一战成名之后,仰融开始挑战更高的目标——生产轿车,而且要打造一款超越一汽“红旗”的“中华*车”。这个决定既有出自对市场的考量,也有意气的成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鼓励私人购买轿车,购车热潮开始出现。不过,市场上的车大多为外国车,且比国外同等产品贵几倍,国产车则品种既少,也不上档次。仰融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曾在1993年考察过韩国汽车市场,他觉得人家能行,我们为什么不行。

  仰融一开始没想单独搞,而是想跟同行合作生产,他找了东风、一汽和本田。但这几家都不搭理他,觉得他疯了——刚做出一款畅销客车,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轿车是谁都能搞的!

  求人不如求己,仰融决定独立造轿车。他先是找到一位业内资深老专家——符世枢,符世枢告诉他“上轿车不是什么大事情”。其后,他们就跑去欧洲考察,先去意大利,后去德国,参观了法拉利、兰博基尼、菲亚特、奔驰和宝马等国际汽车巨头。

  考察期间,仰融发现这些国际巨头并不追求大而全,而是采用零部件全球采购制,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这种做法非常符合他的理念,回国之后,他告诉团队,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最关键的是掌握知识产权,完全可以用资本手段撬动那些被闲置的汽车研究院和设计机构,而不是用个铁丝网把自己圈起来,鼓捣出一个次品,自己还特别骄傲。

  1997年年初,仰融成立了一个代号为“M1”的项目小组,任命符世枢为小组长,开发轿车项目。为了让项目小组放开手脚,他对符世枢说,“你们就当有无限的资金可用,展开思路,尽情地想。”

  仰融可不是在开空头支票,为了获得发展资金,他又开始运作华晨赴香港上市,以取代不被他信任的美国上市。1999年10月,华晨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名称“华晨中国”。

  车型方面,仰融最初打算生产一款家庭轿车,这也是一汽和东风的做法,但却遭到符世枢强烈反对。符世枢说,那种车型是面向工薪阶层的,但中国的工薪阶层消费不起,华晨*生产一款B级公务车。仰融听从了这个建议。

  1997年上半年,仰融控股了一家陷入困境的“军工厂”——

  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公司,初步解决了发动机的问题。

  这之后,他又带队到意大利都灵寻找设计公司,计划设计一款售价在15万~18万元,形体宽大的三厢B级轿车。6月底,他找到了合作伙伴。

  至于零部件,他则效法国际汽车巨头,采用采购制,不过范围限定在国内,这样方便与合作厂家协调。

  1998年早春,意大利设计公司*完工,仰融看到轿车模型时激动不已。这之后,他又到德国采购生产线,向沈阳市政府申请项目用地,然后只争朝夕地建设新工厂。

  为了解决科研瓶颈,仰融还于1999年5月牵手清华大学,组建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清华方面本来允许在研究院的名字中加“华晨”二字,但仰融没有加,他说,“企业不冠名,*的要求是希望清华慷慨提供技术支持。”这种谦卑的姿态让清华方面非常感动,更用心地支持华晨,支持仰融。

  当一切准备妥当后,仰融决定给这款轿车取一个大气的名字,最终他选择了“中华”二字。

  1999年9月28日,*辆中华轿车被运抵北京,并在清华大学展示。当天嘉宾云集,政府相关领导也来了,仰融则神气十足地出现在舞台中央,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调开始演讲。他说,这车“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而价格却像桑塔纳。”“到2006年,中国汽车业滩头阵地上,*敢向外国企业叫板的,是我华晨。”

  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一个“民族英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