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又一部魔法系列火了,海外制片人能成中国片方的“神奇动物”?

本周末,继《哈利波特》之后,又一个魔法系列《神奇动物在哪里》在国内开画,截止发稿前票房逼近3亿。而该片的制片人大卫·海曼(DavidJonathanHeyman)被中国资本盯上,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入华之旅。
2016-11-28 09:17 · 娱乐资本论  曹乐溪 谢维平   
   

  从内容到资本的绑定,

  能避免中外合拍的各种大坑么?

  在小娱看来,中国公司与海外制片人的结合,本质上其实是公司层面的合作,比起过去影业巨头们竞相追逐的好莱坞六大,如今这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制片人公司更容易得手。

  在已经公布的合拍片项目中,罗素兄弟的Anthem Films,哈梅尔和基努里维斯的Company Films,以及大卫海曼的Heyday Films,均会参与电影出品。哈梅尔表示,自己公司参与合拍片,会保有25%-50%的投资占比,其他的开放给有资源的合作对象,“比如万达,因为他们不只有资金,也有上千家影院”。


《蜘蛛侠》

  就在今年,一系列海外电影人与中国影视公司成立新公司:《蜘蛛侠》导演山姆•雷米、《窃听风暴》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Florian Henckel-Donnersmarck),与耀莱影视成立AllegoryFilms,预计在未来5年内投拍制作8-10部影片,预算在3000-8000万美元。

  《绝地逃亡》的导演雷尼·哈林(Renny Harlin)近两年都在北京工作与生活,其在中国成立的新公司Midnight Sun Pictures被嘉博文化投资,而他即将执导阿里影业的新片《古剑奇谭》。

  目前没有哪个电影市场比中国有更多的热钱涌入,甚至包括好莱坞,想拿到电影投资也绝非易事,《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花了5年才找到拍摄资金;而为了筹拍《马尼拉之战》,李安花了一年多时间也没有找到钱,最终改拍《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还是找到了中方投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在小娱看来,中国影视公司与海外制片人的合作模式,会比直接收购海外公司,或者绑定某一位大牌导演性价比更高。前者需要的资金投入很大,而且目前中国资本出海往往面临大公司买不到小公司又看不上的尴尬;后者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借助大导演名气拓展国际市场,然而影响力终究有限,再加上中外沟通的问题,绑定导演的风险性很高。

  相比于导演,其实中国电影市场更缺乏的是优秀的制片人。邀请海外资深制片人负责码局或者提供IP创意,为电影的制作流程把关。同时这些制片人自己的公司也参与出品,有了利益上的联结,就不会像早期中外合作时一样,一些电影人来中国只是为了圈钱,而会花更多时间放在内容创作上,以及了解中国电影市场。

  但海外制片人的入华征途也并非前途一片光明。根据“壹娱观察”特约作者伊娃曹(Eva Cao)的文章,好莱坞的制片人分为很多种类,其中只有被冠名为“producer”的才是真正负责提出项目创意、码局、把控电影拍摄现场以及后期制作各个环节的制片人。

  其他的头衔诸如co-producer和line producer,是介于制片人和制片主任之间,以制作阶段筹备拍摄为主;executive producer的地位则较难界定,国内往往翻译为执行制片人,但实际上为影片提供了资金、人员或者IP等资源,并不参与电影实际开发制作同样可以被赋予这一职位。还有更随意的比如associate producer,更是可以由制片人来决定“赏”给谁。

  面对求贤若渴的中国资方,难免会有一些人顶着“制片人”的名义来中国敛财。近年来,中外合拍几乎成为人人叫喊的口号,然而多数项目要么拍出来之后惨淡扑街,要么只存于发布会片单中被人遗忘,甚至还有的发生种种纠纷不欢而散,比如小娱曾经报道过的熙颐影业与Das Films之间的狗血戏。

  如今这种从内容到资本的多重绑定模式,是否能为中外电影合作找到一个良性模式,我们不得而知,只希望无论海内海外的电影从业者都能套路少一点,功夫多下一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