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海科技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是全球*的电子制造服务集团,也是台湾地区*的企业。富士康(Foxconn)是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作为苹果智能手机的主要代工企业,鸿海也一跃成为全球五*排行榜上第25大企业。
草根出身,白手起家
郭台铭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父亲是山西人,母亲是山东人。家庭贫困的郭台铭16岁进入海事专科学校,半工半读完成学业,之后服兵役,后进入航运公司做业务员。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用母亲筹集的十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合伙创办了“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制品。公司后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顿,朋友撤股后郭台铭实现独资。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公司就转为生产黑白电视机按钮,逐渐有了起色。1975年,公司更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视机高压阳极帽组件。之后,公司又成立了塑胶模具制造及开发部门,建立了标准生产线。1980年,公司新增设备生产家电产品零组件,并成立了化学电镀部门。
1980年代初,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开厂的人都做起了炒房炒地的买卖。面对唾手可得的良机,已经拥有百万资本的郭台铭问自己:“我到底是以赚钱为目的,还是准备从事长久的工业?”郭台铭选择了后者,决定把所得的每一分钱都投入到进一步扩充工厂、扩张产能中,同时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力”的概念。设备和研发终于使鸿海接到了*笔来自美国跨国公司的电子零件订单。
但此后家电业势头渐衰,鸿海的生意也大受打击。经过市场调查,郭台铭了解到电子游戏机及计算机是未来的成长主流,计算机连接器很有市场需求。鸿海开始从“制造导向”时代,走向“市场导向”时代。全球个人电脑时代开始后,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以“量大、低价”为策略,迅速占领市场,成功打造出“连接器王国”。1982年,公司更名为现在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鸿海首度入榜台湾制造业1000大公司。1988年,公司台湾地区员工达到1000人,年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亿元。1989年,鸿海已经跃升至台湾制造业1000大企业第294位。1991年,鸿海股票在台湾上市。
扎根中国,运筹全球
郭台铭从海外引入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模具厂、冲压厂和电镀厂,先后涉足计算机机壳、连接器、线缆等领域,通过机械化生产和军队式管理,建立了价格优势和品质保证,被众多品牌厂商选为代工厂。
1985年,郭台铭创立了自有品牌富士康(FOXCONN),作为鸿海旗下代工品牌,承接台湾以外的代工订单。此后,郭台铭以富士康为平台,历经数十年经营,构建起庞大而神秘的“代工王国”。
1988年,郭台铭赴深圳考察投资环境,并在深圳宝安区建立了中国大陆的*个生产基地——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1993年,鸿海继续扩张深圳生产基地,并在苏州昆山建厂。1996年,开始建设深圳龙华科技园。
1995年,鸿海公司营业额突破新台币100亿元,名列台湾制造业1000大企业第65位。许多世界级PC大厂成为集团重要客户。
2000年,郭台铭首次提出要将“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作为集团的未来定位和发展方向。2001年, 鸿海成为台湾民营制造业*名的企业。2002年,鸿海精密跃居中国内地企业出口200强榜首,此后多年保持出口*的位置。
2004年,鸿海成为全球*大3C(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代工厂。2005年,鸿海首度跻身《财富》全球500强,居第371位,并成为全球*大手机代工厂。
富士康在发展历程中逐步确立了“扎根中国,运筹全球”的发展战略,迄今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200余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
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开创业务初期,一切从零开始,在自己的工厂周围构建社区,公司员工都在富士康自成一体的深圳工业园生活和工作。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龙华的占地约1平方英里的龙华科技园区,被视为郭台铭企业帝国的核心,有员工27万人。在几十座厂房中,苹果公司的iPod和iPhone、惠普公司的个人电脑、摩托罗拉的移动电话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在龙华基地,职工宿舍、消防队、医院、游泳池、餐馆、银行、杂货店和网吧一应俱全,10处大型员工食堂每天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用工高峰时每天招聘的新员工多达3000人。
现在,鸿海集团已经成为全球雇员最多的巨型企业之一,员工总人数超过100万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砺石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