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66岁的郭台铭再创业,退休之前能否如愿再挣两万亿?

郭台铭经常劝诫年轻人:挑老板的时候,越严厉越凶的人越要跟!因为这样的老板,才会真正激发你的潜力,让你成为超越自我的人。他说,只要谈工作,就要有目标、有压力。做任何事,第一,要有责任心;第二,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第三,要有决心,说到要做到。
2016-12-29 07:49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毕亚军   
   

  “过去一年,各位股东满意吧?”

  “满意!”“满意!”“很满意!”

  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收购日本百年企业夏普(SHARP)之后的首次股东大会上,66岁的郭台铭先生兴致高昂,把会议从上午9点开到下午3点,并且展现雄心:夏普是人生的另一次创业,鸿海股价不涨到200元(新台币),自己绝不退休。

  以鸿海目前80元(新台币)左右股价,1.45万亿元(新台币)左右市值计算,这意味着,退休之前,他至少要让鸿海再赚两万亿元新台币的市值。

  三板斧革新夏普

  入主夏普,郭台铭下了大决心,也付出大代价。

  为了这场收购,他亲自坐镇,斗智斗勇了4年,不但付出3888亿日元(约224亿元人民币)真金白银,更付出超常精力与耐心,光是双方为了谈判、交易飞来飞去的机票,就可以装满一箱子……

  郭台铭愿意付出大决心、大代价,因为他要让鸿海走向大众市场,也因为夏普实在是一个好标的。

  郭台铭一直希望摆脱只做代工的定位,夏普的品牌和渠道正是他可以突围的大通路,而一个*世界工厂与一个曾经辉煌的世界品牌一旦*结合,也可以产生巨大的协同与互补效应。

  多年前,郭台铭就制定了一项决战视觉产业的“眼球计划”,引领鸿海的下一波成长。该计划的核心是,整合以手机与电视为主的“视觉”产业资源,占领“眼球经济”的制高地。

  实现这个计划,掌握上、下游话语权非常重要,既有电视业务品牌和渠道,又有强大面板生产能力的夏普,则是可以助其握权的一张王牌。有了这张牌,他就可以把眼球争夺战从工厂一直打到家庭。

  但夏普历史悠久,却也积弊严重,甚至收购中还发生过3000亿日元潜在债务的丑闻,其效率之低下,也曾令急脾气郭台铭大喊:日本企业,太慢了。

  看空这场收购的声音也不少,有人不太相信代工的鸿海,可以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做好品牌,尤其是做好一个品牌老手自己都已做不转的老品牌。

  然而不到1年,不看好的眼光开始变向。事实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最新财报显示,夏普的营收虽然还在倒退,但因成本大减,公司已开始转亏为盈。

  在今年的““双11””期间,夏普甚至还显现出*归来的气象。24小时间内,其电视销售额破6.2亿元人民币,为天猫“双11”大尺寸电视销售*名、苏宁易购黑电成交额*名、同时还创造了70寸电视单品销售突破万台的奇迹。

  成就,来自郭台铭推动夏普转型的快、准、狠。

  刚一入主,郭台铭就换了夏普的最高长官,派出大将戴正吴出任夏普的社长。戴先生是鸿海的二号人物,精通日本商业乃至文化,负责过鸿海与日本的诸多大生意。他一上任,就把鸿海的成本管控与效率文化植入夏普,让百年老牌不断新生。

  甚至,郭台铭还要求鸿海事业群的负责人,每人都要认领夏普的一个产品,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几乎是集鸿海之全力来做这件事。

  郭台铭重振夏普,具体靠这三板斧:

  首先是提升产品和品牌竞争力。

  郭台铭要求夏普把手上的专利加速转化为技术,技术转化为产品,而且要转化来得快,来得有效率。

  他也要求夏普对市场再定位,核心是从过去的“高贵很贵”转到“高贵不贵”,甚至还催促夏普对LOGO进行更新,千方百计,“重新擦亮夏普的招牌”。

  在电视业务不断下滑的沦落岁月,夏普曾为减轻财务负担,不断卖儿卖女求存,先后将北美、欧洲两大市场的电视业务和品牌都卖掉——

  2014年9月,将波兰电视机工厂及欧洲夏普电视生产、销售出售给UMC;2015年7月,以2370万美元把自己在美洲的电视业务卖给了海信……

  收购夏普之后,郭台铭明确表示,“夏普要重新接管品牌使用权”。12月22日,他实现了*个目标:以8870万美元重掌了之前被卖掉的UMC,拿回了欧洲市场的主导权;海信方面也在持续沟通。

  其次是优化组织、财务,降低运营成本。

  比如,夏普在很多海外市场跟当地伙伴成立了合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已步入消极经营状态,甚至还有内部退休员工回来占便宜。鸿海入主后,“把这些统统砍掉”,持续精干组织结构与运营。

  目前,鸿海已将夏普的企业架构分割重组为AV、通信、云事业、健康、环境事业、BS等6个分公司,并以“ONE SHARP”,快速推进着事业重生。

  最后是人和机制的变革。

  鸿海入主后,给夏普制定了新的评估与考核体系,*的变化是,夏普过去以团队为单位做评估,变革之后则落实到个人,并且围绕个人建立一套新的奖惩机制,改变过去越来越大锅饭的模式。

  钱用在对的地方,精力聚焦到有前途的事业,人要释放出潜力和创造力,是郭台铭变革夏普的核心指导思想。钱,他“先节流,再开源”;精力,他重新定位,抓大放小;人,他科学分工、奖惩分明。

  其中,尤其重视的是人的问题,因为人对了,事情才会对。一到夏普,戴正吴就连写三封公开信激励员工,并且加发绩效奖金。奖的同时,他也在夏普推行“打三呆”活动,而且一年打两次。

66岁的郭台铭再创业,退休之前能否如愿再挣两万亿?

  所谓“三呆”是指:呆帐、呆料和呆人。

  这些措施并不是高精尖的学问,甚至是重振企业的基本动作,但在郭台铭手里却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原因在于——郭台铭及鸿海卓绝的决心和执行。

  郭台铭常说,干事业最重要的是有决心,所谓创业精神,核心也是看有没有决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