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北极光Lighting2017——“创新药的发展与投资机会”成功举办,现场的热情已经足以说明这一话题的火爆程度,作为主办方的我们,自然责无旁贷的为大家分享现场所有的精彩,也希望即使没有现场参与,依然可以使你在活动后记中有所收获。
先献上活动中由北极光创投的分析师宋高广博士带来的主题分享——“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抛砖引玉。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实录整理:
最近几年大家看到了新药在资本市场上表现的非常火热,北极光已经把医药方向作为重点的战略布局之一,这些年我们北极光出手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我们已经投资了5家创新药的企业。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也有简单的思考,刚刚李博士也提到医药行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非常非常复杂,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考虑到医药投资怎么进行,因为是非常专业的事情,大家知道市场上很多大的投资机构都未必敢在医药方向上做重点的布局,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太多,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多的还是国家宏观政策和方向的演变。
北极光创投分析师 宋高广
作为投资机构,北极光在内部也会经常探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医药布局上,在未来的发展策略上究竟做了什么样的关注,今天我把平时经常交流的观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分享的主题是——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
因为我们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医药行业非常复杂,我们代表的观点可能是很小一部分。既然讲这么大的话题,覆盖的不会特别全,所以从三方向上跟大家简单地探讨一下。
*是中国医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第二是中国医药企业发展的历程与趋势。
第三是中国创新药物的投资机会和逻辑。
今天来到现场的也有很多投资人和投资机构,这个探讨的过程对我们未来接触企业家、项目有更多的理解。
我们先看*部分,刚才李博士也一直讲看到创新药物的变化过程,从药物的整个产业链来看,各个阶段的品牌价值是各不相同,从中国特色的大宗原料药到专利药的产业链中,品牌价值在不断提升。中国*众的是原料药,从全球的销售数据来看专利药品一直是跨国企业的核心竞争产品,很少有像辉瑞、诺华把仿制药作为核心产品,另外处方药还是主流市场,品牌专利药的销售额占90%以上,这是非常大的分布,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知道必须在新药上做一定的布局。
其实看一下世界医药的整体分布,从国家层面、地区层面来看。我们知道现在制药企业是起源于欧洲,近几十年来美国化药超越欧洲成为行业老大,同时生物制药企业美国一直是领头羊,处于*的创新地位。欧洲作为老牌工业国家虽然近些年有些降低,但在生物领域和制药领域有很强的地位。日本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它起步比较晚,凭借模仿式创新或者自主式创新以及对日本本国国内市场的挖掘。所以根据李博士的数据日本在医药市场上也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中国的销售数据市场分布还可以,但最主要的是原料药品的表现,这是非常值得让人深思的话题。
虽然我们到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位,但是我们基本上还是大众原料药,创新药带来的收入在2020年之前表现的都不是特别强劲。刚刚李博士最后也讲到接下来这5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确确实实新药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转型时期,必须把握近5年甚至10年的过程。
开篇说医药行业的复杂,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刚刚重点谈了IP保护,我们对新药的支付能力、政策,新药的商保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未来药价很高的话谁来支付?老百姓兜里面的钱没有那么多的时候谁来支付?这都限制我们的新药,前期研发的好并不意味着未来销售的好。研发上的投资本身也不是特别足,等一会儿还会提到在研发上投资和欧美国家比起来是比较低的,尽管2015年之后改革力度非常大,但跟美国相比还有要提升的空间。
当然,目前中国发展近几年还是非常不错的,无论从人才储备还是每年的投入是指数级的增长。另外创新的驱动力更加丰富、多元。相比起来中国目前的研发投入仅仅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中国2020年的研发投入仅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对很多企业来说跨国公司每年投资将近20%,我们国家最多的几家仅仅在10%左右,大部分维持在5%到6%,甚至低于这个水平。中国医药企业需要更多的钱砸进来,包括资本市场和国家的钱。
近几年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医药行业也在转型。2012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候一天出三个政策都有可能。我们做新药的都知道要受到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个是科技本身的发展,一个是政策本身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宏观政策会大大促进行业的变化,从2015年到今天的政策,看到2015年首先是从仿制药政策评估的方向上进行评估,除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还有上市许可人制度。在研发上不仅有审批审评还有新药研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营销支付,目前最主要的是对仿制药价格的限制,我们看到了吉利德的丙肝药物定在很高的位置,但中国的药能定在这么高的位置吗?我们定在这么高的位置谁来消费?所以还有一定的商保问题,必须考虑到中国的实际环境,做的好并不代表卖的好。
我们北极光内部也经常讨论,未来也许3年5年国家一定会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保护,甚至商保政策也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影响到所有在座的创业者以及其他的创业者的药物销售问题,这是我们必须及时跟踪的问题,要看到国家在销售端怎么保证的问题。
这是说完整个中国大的产业环境,有两张片子是中国未来创新企业以及创新药物的发展历程。新药研发往往是以十年为起始周期,一个行业、企业也是这样看的,基本上以10年为论点。中国1990年到2000年更多是原始积累,国外有什么我们仿什么,甚至仿的质量也不是特别高。从2000年之后陆续有大量的人才回来,逐渐地形成企业。看到微芯药业去年上了HDAC,其实微芯药业成立于2001年,大家看到这两年卖的比较好贝达药业的盐酸埃克替尼,创业时间是2002年,这样反推的话把这个阶段不如定为创新的萌芽阶段。另外目前比较大,有影响力的CRO如药明康德和昭衍大体就是在那个时间点开始发力的,现在这些企业长大了成为行业的代表,他们也经历了10来年的积累。
在2010年到2015年期间有大批的归国人员,尤其是在海外工作过的,也是最近两年投资的重点人群,都是这些人才引领了这几年企业的变化。包括提到的信达、泽璟、康乃德都是这一阶段企业的代表。这一过程当中前期的初创结果已经初步出现,更大的变化是投资的钱在这个领域越来越多了。再加上我们这些创业企业是紧跟国际趋势、加速本土创新,另外还有一个变化趋势是跟国际上的合作日趋增多,还有很多企业走出去多元化的模式也逐渐启动。
2016年到2020年也许是更长的时间,这5年也是比较重点的阶段,所以这应该是创新药物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是整个企业的变化。这个阶段更多的创新药物无论是跟随创新还是其他方式的创新都会迅速地出现,也为我们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这种发展未来的企业变化趋势可能首先有小的创新性企业提供创新产品,一方面会启动医药方面的大并购,包括一些大的药厂会并购创新性企业,当然也给创新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退出手段。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会向中型企业过渡。中型企业已经有一定的销售了,终端产品应该还不算不错。现在国内的制药企业不算超级制药公司,只能算中型企业。我们跟国际大企业比起来差的非常远,这是未来中国也有可能出现的趋势,假如再往后推20年还有一种趋势,中国目前的创新企业不算太多,中型企业过去的积累比较多,*的创新企业不多。未来创新企业很多,大型的制药企业也很多,形成大的方向。
谈了中国的产业变化,中国的企业变化,更重要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会跑在一线上看各种各样的药物,我们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也看了几百个药,也总结了我们自己实际的经验跟大家来分享。
先看一下医药变化的大趋势,从2005年到2025年的变化趋势,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谈生物制品、生物大分子、生物单抗一直很火,但在国际上小分子药物一直是主流位置,在2005年是87%的比例,在2015年下降到71%,2025年下降到60%,但尽管下降了依然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抗体药物很特殊,从2005年3%的市场表现,到2015年是11%,*张PPT说前十个药物当中有6、7个是生物药,2015年占到了11%的销售额,未来这个比例继续不断上升,上升到20%。
另外是核酸药物,2005年基本上没有方向,但现在已经有些上市了,说明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尽管比例低,但说明在未来会发生大的变化。细胞治疗方面这两年火爆了市场也冷却了市场,火的时候军区医院做细胞治疗非常多,收费确实不低。从魏泽西这个事件之后国家进行大监管,把方向给降下来了。加上美国的两家公司相继出了问题,市场上有所冷却,但是我们不排除新型技术在未来有好的突破,尤其在安全性上突破细胞技术还是有发展潜力的。
另外还有疫苗指的是治疗性疫苗,前期看到很多肺癌临床上的疫苗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未来应该会有大的突破,另外还有HPV的疫苗在市场上表现一直非常好,咱们国家的这个疫苗也会上市了。这个方向上疫苗也会有比较大的作为。我碰到的企业比较少但这个方向应该关注,这是整体世界医药的发展趋势,中国目前跟随世界很紧,中国的医药应该会呈现这样的分布。
刚刚提到的是医药整个分布情况,还有就是2010年到2016年中国股权市场投资医药行业的情况,刚刚开篇就提到了,2010年到2014年的投资比较少,而15,16年每年都投资230亿元,而且融资的企业数量都超过200个,2017年可能会更高,这说明资本市场非常看好医药方向,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介入,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我们一直认为小分子、靶向药物是新药研发的重点,我们投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以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还有一定的生物制品。为什么说小分子药物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呢?比对一下目前市场上恒瑞药业在整个市场上表现,它是沉淀布局比较丰富的企业。跟基因泰克来比一下,按道理来说恒瑞在市场上卖的药物是12个,基因泰克也是12个,只是我们没有写进大分子,单独把小分子写出来了。小分子恒瑞药业销售的红色字的都达到20到30亿元的销售额,但这些产品都是比较传统的。2014年阿帕替尼表现的比较强劲,回过头来看基因泰克除了1998年有比较传统的药物以外,看其他的都是靶向性药物,而且市场导向非常好,甚至包括大家都知道的BCL2在市场上比较火,这个靶点也是在基因泰克在2016年就上市了,所以基因泰克一直走在产品的*端,我们国家的企业虽然大型,但是和这些企业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从未来的产品布局上可以看到恒瑞在紧跟基因泰克布局产品是非常快的,这些新型靶点都是集中跟进,国外企业推到一期二期的时候国内企业就把靶点进行仿制、创新,中国近些年的创新情况值得大家来关注。另外跟相对比较小的企业各有特色,包括提到的微芯的HDAC,我们自己投了康乃德,S1PI这个靶点特别有特色,所以我们在前期布局的时候看到靶点就很积极地把这个药企业进行投资了。
所以我们看到小的企业在产品布局上一定有非常大的特色,这是整个中国成熟药企和小型药企的特点,我们的企业在过程中再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过程当中小的企业怎么在当中“杀”出来也是有考量的。
从整个小分子药物投资逻辑上,这是我们内部讨论之后经常发表的观点,我们投新药一说就是10年,总把近3到5年忽略,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近3到5年,对国内的资本来说投资周期比较短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大家往往关注比较成熟的企业,其实成熟的企业里面也有很多特色性的企业存在,至少有几个点,*,一定要解决民生问题,国际的新药在国内卖的比较贵,老百姓吃不起,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做出新药给谁吃?第二能突破原研药的专利,获得国内的1.1新药。在这3到5年内一定有非常大的作为,别一想就10年后几年后,我们先着眼于眼前。
另外是5到10年内紧跟国际热点,且研发项目处在*的位置,我们投了丹诺和康乃德都是这样的企业,马博士这边的抗感染方向都是我们做的过程当中考虑的重点因素,这是未来5到10年的过程,另外我们衡量一个疾病领域市场大小的时候经常问到的问题就是你的药企怎么估值,这个问题有无数人问我,我说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评估方法。这个问题想了一下,其实回归到了本质,如果做同领域的产品布局有这么一个逻辑在,强通路强靶点,弱通路弱靶点,强通路弱靶点,弱通路强靶点。这方面一定要做对比,当然这是我们单独用药的情况,不考虑联合用药。
做这种对比的时候大家就知道VEGFR是比较强的靶点,如果跟它做对比的话就考虑市场怎么来分布,所以对它的估值也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也是我们看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另外避免竞争过热的靶点,尤其是处在第7、8位的靶点还跟人家做,大家看到无论是从国际、国内,销售好的药物一定是在靶点位置上处于前3名的,所以我们投资的时候不能说数一数二的原则,至少是靠在之前的靶点。几年之后这些企业的销售数额非常一般。成本方面自己的钱收不回来,投资人的钱也收不回来就成为了两败俱伤的层面,这方面必须考虑。
另外中国近两年的生物制品非常多,但几大经典靶点非常多,每一个靶点都在20到30申报临床或者已经进入临床,从2000年到2015年飙涨,而且靶点基本上是同类的,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所以成熟型企业也在做,创新性企业也在做,你怎么做出自己的特色、优势,而且要考虑到未来跟成熟企业进行市场的竞争,所以投资过程当中要把这些因素加进来,尤其是对生物大分子。首先要考虑研发上的*性,不*无法吸引投资者的眼光,另外还有成本的可控性,生物制药的成本非常高,你能做到把成本降下来也是一个优势,是你未来在竞争、市场销售环境上有利的武器,另外技术上的优势性。有很多企业在技术改造之后把产品变的更加好,变的更加长效、稳定,这是生物药当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另外是市场上的适应性。举个例子,修美乐这个药物,年销售额在全球市场达到150亿到160亿美元,在中国就很少,是这个药不好吗?不是。一系列的因素都在影响着慢病市场格局的变化,所以生物制品还有很多需要我们逐渐思考的部分,跟大家做个抛砖引玉。
另外在生物技术类的企业也值得重点关注,比如说平台技术公司,其实平台技术公司很多,尤其是在国外,包括我们熟悉的ADC、双抗等,这两年在国内市场很多都在做抗体,这些抗体平台有很多的细分领域,每个双抗技术平台各不一样,你怎么表现出你的技术优势? 这些技术性的公司我们怎么看待也是未来中国的投资热点。
另外把基因治疗和细疗法放在一起,前段时间看了一下数据,在临床三期的有30几个基因治疗药物还在研发,有的*潜力就获批上市了。在基因治疗方面我认为在大面上基因治疗很难突破,因为你考虑到这个领域的风险,目前大家看到国外上市的要么是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要么是在很细的领域上进行突破。细胞疗法也是一样的,我们在这个领域看到有几家基因治疗公司正在出现,也获得了资本的支持。当然基因治疗和细胞疗法具体评价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和难点不一样。
另外基因编辑,中国投资环境对新技术的容忍度有多大就是反映在基因编辑上。中国技术对资本的容忍度是一般的,但在国外会给新技术比较长的发展周期,容忍他前期有些错误,容忍他不断寻找新的应用方向,我们中国怎么看待这些技术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关注。
我之前在孤儿药领域做了4、5年的时间,大家看到孤儿药的*反应是市场很小,这个产品不值得投。我跟大家想交流的是如果大家把美国以及中国的孤儿药政策包括拉美、欧洲、日本所有的政策都研究透的话,包括企业的作战模式研究通的话,其实孤儿药产品首先也意味着非常精彩的商业模式。我们现在的创新药企业往往要走出去,但是先报美国还是中国,这过程当中选择什么样的适应症双方都能共同的突破,它是有商业模式在里面的,今天由于时间关系不能逐一地跟大家探讨,但中间是非常精彩的。
第二孤儿药产品往往是先进技术的代表,其实很多企业的*产品都是从孤儿药产品开始的,基因重组技术、单抗体技术都是很新型的技术,最初没有用在很广阔的领域。现我们看孤儿药产品一定要看它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有没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右边的表举了12种溶酶体相关酶的情况,这里面的技术壁垒非常高,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简单。
第三,孤儿药本身是各具特色的,大药企业很难覆盖。所以对于创新药企来说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在适应症的选择上*都是孤儿药,但现在产品基本上都有十几个适应症在产品上销售,都达到了几十亿美元。所以孤儿药不单单是以市场的角度来看,要看它背后的逻辑在哪里,以及相关运作的逻辑,这是孤儿药产品,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一下,包括它的政策、发展。
讲最后一张片子,中国创新药物的投资逻辑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医药投资变的越来越早期,刚刚下面跟嘉宾也沟通了新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在美国已经很早落地生根了,资本投资创业者进行相关产品研发,我们现在投的时候看到产品、技术再进行投资,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更早期推,可以叫天使轮的天使轮,这是资本目前打包的模式,也看到了中国有几家比较专业的基金也在这样做。
另外医药投资变的越来越专业了,投资项目越来越靠早期,投资人本身的素质也越来越高。2015年接触这个圈子有很多的博士、实体经验的人逐渐来关注医药投资,以前大家更多的看到财务、法务上的变化,更加注重合规性,但现在更加注重专业,专业不仅仅是学药的,学化学的,除了基础的学习之外是对行业、产业的变化,对很多综合能力的变化,所以这种专业未来越来越凸显价值优势。另外投资策略也是越来越多元化。早期投的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大家对风险有多高的容忍度?我们新药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投资周期,很多资本都没有,感觉投进去就赚了,但事实上最后走上市场的有几个?资本真正能回来的有几个还有待考验,所以投资风险越来越高。另外既然投资会经历这样失败的教训,投资的未来会变的越来越理性,有可能和美国市场美国VC越来越接近,变的更加专业化更加理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北极光创投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