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2017,他只能靠《芳华》了

资本注入电影,赌的是一个梦,这可能是美梦,也可能是噩梦。
2017-12-15 10:24 ·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孔令娟   
   

  1

  “我随随便便拍一部电影就卖钱,我认认真真拍一部电影就不卖钱!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四年前,冯小刚在华表奖上说。

  这部认认真真拍却不卖钱的电影就是《一九四二》,他魂牵梦绕了十九年,呕心沥血终于拍出来了,却成了心中永远的痛。

  冯小刚拍电影时*个要拍的就是《一九四二》,但“当时没有人相信我能拍,也没有人给我钱拍,剧本也没通过。所以我从《甲方乙方》开始拍那些电影,那是一个假象。”

  三度筹备三度搁置后,2011年年初真拍了。“因为我给华谊赚了好多钱,华谊就说,得,明知道这个片子不赚钱,就让你痛快一回吧,你就耍吧。”

  几个主演,拍几个月就饿了几个月。张国立饿到没有力气说话时,还曾建议编剧刘震云修改剧本,将稍显冗长的对话做尽可能的精简。

  杀青时,冯小刚很兴奋,爬到吉普车上拿个大喇叭,感谢全摄制组,说了许多让他感动的人和事。为通过审查,还特意找人帮了忙。

  2012年11月29日,《一九四二》首映礼,放映结束后主创人员全部上去跟观众见面。冯小刚最后一个上去,太激动了,刚开口说“感谢”就哽咽了。

  十九年,从顽主到老炮儿,头发都白了,他终于献上了初心。

  但心碎就在梦想成真时。

  华谊董事长王中军曾预测它会成为*部票房单日过亿的华语电影,“我们圈里有一个词叫放卫星,这片子太牛了,10个亿。他们把这个期待提高了。”执行制片人胡晓峰说。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首日只有票房2600万元。开局不利导致华谊两日内市值蒸发13亿。

  最终,《一九四二》的票房仅3.7亿,遥望随后上映的《泰囧》12.67亿。后者正是冯小刚最擅长的类型。

  内地三大导演中,陈凯歌、张艺谋是科班出身、拿奖专业户,野路子入行的冯小刚则以最懂市场、最有票房号召力为傲。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冯小刚完全没有准备。他,*次因为票房哭了。

  张国立为了安慰他,试着归咎于自己:“是不是我这个演员没有票房号召力,所以让你的票房不高,不要在意,可能是因为你选我选错了。”

  “不是你,是我们好像还没到时候。”冯小刚说。

  2

  王朔曾答应冯小刚,如果《一九四二》票房不利,他会写一部喜剧帮忙弥补。于是有了《私人订制》,与《甲方乙方》一样,都脱胎于王朔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

  《私人订制》杀青时,冯小刚没有像《一九四二》时那样激动,“拍完就拍完了。”美术指导石海鹰说。

  “我觉得拍得挺逗的,怎么剪的时候不逗了?”冯小刚对朋友说,他已经有了心理障碍,变得不再自信。《私人订制》收得7.13亿票房,比他预想的高出一倍,不仅弥补了华谊之前的损失,还让他们大赚了一笔。

  虽然赚了钱,但口碑降到了冰点。影评人周黎明给它打个7分,还被说成是收了钱。

  这些年,张艺谋、陈凯歌快被口水淹没了,也都是默不作声。但冯小刚的暴脾气从来不忍着,甚至连审查制度也敢炮轰,还赢得一个外号:“小钢炮”。

  1993年,刘震云见到冯小刚的*印象就是:易感动、易激动、易喝大、也易发火。2010年,他再描述冯:“虽然五十多了,但酒酣之时,突然又露出从前的青春朝气:兴奋、张罗,吆三喝四,把场面搞得有些乱。”

  《私人订制》上映第10天,冯小刚凌晨喝大酒回来,连发7条微博向影评人开炮。

  “就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就娱乐性来说,我给它打6分;就对现实的批判性来说,我给它打9分。反过来,就绝大多数冒充懂电影的影评人来说,我给你们只能打3分。”

  “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这帮大尾巴狼的……”

  火痛快地发完后,他引来了新一轮攻击。

  《甲方乙方》的结尾,葛优说“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冯小刚本来给《私人订制》写的结尾词是:“2013年就要过去了,我有点儿害怕”。不过被制作公司给断然否决了。

  “我们这种喜剧就是在语言里头夹枪带棒,然后使用某种习惯的过去的政治环境下,说出来的那些不着四六的话,然后把它转换语境,张冠李戴。但是年轻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事实也是这样,*批看《编辑部的故事》的观众,基本都五六十岁了。

  喧嚣的新时代让冯小刚感到陌生又残酷,“在一个特别窄的胡同里,我长跑,还不是短跑,你怎么跑,你感觉两边都是这么一个墙,越跑越窄,越跑越窄。”

  于是,冯小刚开始不务“导演”业了,捣鼓吃力不讨好的春晚、参加综艺节目、十八年后再当主演,还一不小心得了个金马奖影帝。

  直到2016年,他才带着《我不是潘金莲》归来。

  猜不透别人的心思,更要做自己。冯小刚更特立独行了,居然使用了圆形和方形构图。

  为了这个圆,他遭到了刘震云、张国立以及王中磊的集体反对,争吵的结果是他摔门而去。文无定式,“总要有人愿意做一些这样的实验,我很不希望在我老了之后后悔这件事儿。”

  他的朋友屈服于他的执拗和强势,但是市场和观众可不会依着他的性子。

  3

  2002年,中国开始实行院线制时,全国票房才9.2亿元。此后,中国电影超速发展,13年间票房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5%,到2015年达到440亿。

  但是,之前狂飙突进的电影市场去年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大腕折了、鲜肉烂了、IP黑了……急速涌入的资本飞快地催熟了这个行当,也在某种程度上透支和摧残了这个行当。

  屡屡依靠IP、明星、流量,依靠大肆宣传和炒作收获高票房的烂片,把观众的心伤了,也把观众的脑培养发达了,不再那么好忽悠了。视频平台付费用户大涨,差一不二的片子很多人选择在家看看就得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票补少了,没有了9.9元电影票,让人掏三四十看场电影(通常还是两人),那就得好好挑挑了。

  所以,这一年,影院增加7530个、银幕数增长30%,观影人次却只增加了8.89%、单银幕产出下降两成。最终,去年票房只有457亿,不仅未能按预想的突破600亿,连500亿的边都没够着。

  最让人唏嘘的是,保底发行的烟花幻灭。

  保底发行就是对赌,影片上映后票房不如意,发行方也要按保底票房数分账给制片方,如果实际票房高于保底数,发行方就会分得比平常更多的金额。

  春节档的《美人鱼》保底16到18亿,却大收34亿,让制片方、发行方都嗨了。可是之后形势急转直下,除了个别影片踩线过关外,大多都惨遭败绩。

  博纳影业保底《封神传奇》10亿,票房竟然只有2.84亿。

  最悲催的是《叶问3》,发行方自作孽不可活。被发现买票房不说,快鹿集团的资本游戏也被曝光。他们通过关联的数十家P2P平台和影视平台,提前将影片版权、票房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出售给散户投资者,企图通过高票房提升收益和推高股价,进而撬动几倍于票房的收益。

  “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腾挪,通过票房拉高股价,之前《港囧》和《美人鱼》的发行中也采取了这种玩法,徐峥和周星驰不仅收获了票房利益,在不断上涨的股价当中也大赚了一笔。

  可快鹿集团使用了致命的P2P,最终信誉危机引发挤兑潮,资金链断裂,曾经的“上海首善”施建祥潜逃国外,现在被国际刑警红色通缉。

  大势不为,因为“口无遮拦”,已经有些“黑体质”的冯小刚更难作为。

  当时围绕《我不是潘金莲》各种风波不断,最闹腾的就是上映当天,冯小刚炮轰万达为报私仇,故意压低排片率。

  这一年年初,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叶宁跳槽到华谊,担任华谊电影总经理。江湖传言,王健林得知后在办公室捶胸顿足。尽管万达对外竭力否认,但是事实就是,从《摇滚藏獒》开始,华谊的影片被“特殊对待”了。

  华谊不敢得罪市场占有率13%的万达,但是冯小刚不怕当面撕。向来就不嫌事儿大的王思聪代父回怼,双方交锋,一时间吸引了好多眼球。

  可是看热闹的很多,看电影的还是少。

  《我不是潘金莲》最终票房4.84亿,虽然这在文艺片中算是翘楚了,但与5亿元的保底数还差了一点。好在发行方耀莱还有版权收入和海外发行收入,勉强完成了目标。

  前一年,华谊以10.5亿元收购了冯小刚成立两个多月的公司——东阳美拉70%股权。冯小刚承诺,东阳美拉在2016年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自2017至2020年,每年净利润较上一年度目标增长15%。若未完成,冯小刚就要用现金补足差额。

  冯小刚把上一年利润、自己的片酬、广告代言收入都算入了公司业绩,总算过了2016这一关。

  2017,他只能靠《芳华》了。

  4

  今年电影市场好像又走回了阳关道,票房已经突破500亿。但是,如果没有狂揽近57亿的《战狼2》,成绩单不会看上去这么美,而且国产片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中国一年产出六七百部电影,能上映的三四百部,但是真正有票房号召力的不过一二十部。截至11月份,今年票房前十里只有四部国产片。

  电影其实是个小市场,过了500亿也赶不上马云一个人一年赚的钱多。即使未来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市场,也不过在千亿左右。

  但是,电影的泛娱乐性却是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连互联网大佬们聚会,谈论的都是娱乐和八卦。电影还可以连接各个阶层和圈子,可以撬动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大市场。

  何况,它还是那些沽名钓誉者*的表演舞台。

  不过,砸钱不一定就能玩转电影、玩转电影梦。

  近些年,各路资本蜂拥而入,不乏有雄心壮志、实力雄厚的,偶尔闯出一片天地者有之,真正长期独领风骚的,还未见到。

  前两年,万达频频大手笔布局电影全产业链,一时风头无两。但是今年6月,“股债双杀”后轻资产化,“地利”优势正逐渐消失,市场占有率也有所缩减。今年前三个季度,万达电影净利润增长10%,是近三年增幅最小的一年。

  北美市场最惨,万达旗下AMC院线持续亏损,全球负债超过40亿美元,股价缩水50%以上。传奇影业也是接连换将,前景不明。

  不过,非票房收入持续上升和多点投放获利,万达电影的收益仍然是国内行业*。但这也同样面临市场被分食的风险:越来越多的院线上市,恒大、保利正在大举扩张。

  相比万达,其他列强的日子更不好过。

  阿里和腾讯两大财主入场,前者还处于“战略性亏损”中,后者在寻找成为中国“迪士尼”之路,他们的互联网和大数据都还未能改变行业风雨,主控影片的成绩也是难如人意。

  今年的爆款《战狼2》、《羞羞的铁拳》、《功夫瑜伽》都是新兴势力主控,老牌的光线、博纳、华谊的表现全部乏善可陈。

  “去电影化”让华谊失去了行业老大的位置,这两年开始往回找,又买明星公司,又挖叶宁。

  和万达对峙,暴露了华谊在院线和发行上的软肋。此后,入股大地院线、成立华影天下发行公司,都是想改变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去年,华谊上市八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业绩整体下滑。今年前三个季度仍未见明显好转,《芳华》是他们年度*的战役,也是最后的希望。

  这两年,虽有《二十二》、《冈仁波齐》、《七月与安生》这样的纪录片或文艺片取得亮眼的佳绩,但是他们的票房都没超过两亿,足见该类片子市场体量有限。

  同是文艺风,《芳华》虽有冯小刚加持,但要想达到大片的票房,冯小刚心里也没有底,他甚至做好了赔钱的准备:“我自己投资拍自己喜欢的电影,赔了也是我自己的事,不糟践别人钱,我也不踏着制片人的尸体探索,我踏着自己的尸体探索,我很愉快。”

  5

  12月6日,《芳华》在北展剧场举行了首映礼。年少时,冯小刚在这里看了很多演出和电影,现在,他把自己的作品带来给别人看。上台时,他又有些激动,眼圈红了。

  今年,冯小刚虚岁六十。人老了,就爱回忆,即使总是莽撞如少年的冯小刚,走出大半生,也还在留恋那一段最灿烂的芳华,“不知道怎么说,话都在镜头里了,愣说就是我们的青春,没有什么可以再说的了。”

  《芳华》不是商业电影,但投资仍然过亿,主要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还原,演员倒没花多少钱。

  因为除了黄轩,《芳华》主要角色用了一水儿的新人,“不想让观众看到翻来覆去的还是那几张脸,芳华应该是一些崭新的面孔,像我们这些有点资历的导演,也有义务挖掘新人,为电影事业输送新的血液。”

  一下子用这么多新人,也是因为明星们太忙了。

  从去年8月份起,冯小刚就把演员们集中在一起,8个月里一起生活、一起围读剧本、一起排练,“明星哪来这么多时间,通常还没找他本人呢,前边就好几个人拦下了。”

  从《一九四二》起,冯小刚选择的题材都有些敏感,每次过审都让人捏一把汗。即使随便拍拍的《私人订制》,他也不忘嘲讽一下权力,这次《芳华》又涉及对越自卫反击战。

  有些网友猜测《芳华》从国庆档撤下是炒作,但是“我必须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的心情是有些悲壮的。我们比大家更希望电影能如期上映。”

  《芳华》重新定档12月15日,时隔四年后,冯小刚再回自己一手缔造的贺岁档。

  但二十年风云变幻,如今这个贺岁档早已不是他一家独大的时候,也不是年度票房黄金段了。

  电影一出生就自带名利场,离不开资本,也离不开艺术性,交错演进。

  这里既有达官显贵,也有凡夫俗子,既有面上的声色犬马,又有底下的辛酸苦辣,还有更大面积的灰色地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都想找到自己实现梦想的位置。

  既要有名又要有利,既能洞彻银幕上的世事,又能看透当下的人心,百余年来有几人能做到?

  冯小刚的冲动和暴烈是媒体和网络所乐见的。有时,他说的话会被故意断章取义,甚至他没说过的话也栽给他。反正人们只看自己想看到的,不会真正在意别人的真性情。

  拍摄《芳华》时,冯小刚看着监视器画面,几度落泪。“当脑子里一片黑白的时候,唯独这一段生活是有色彩的”,这些姑娘、小伙儿演绎的正是他的青春——

  那一年是1984年。

  我当时之所以离开那么匆忙,主要是不想在广大指战员面前丢份儿。事后我才发现自己对部队竟是那么的留恋。转业的真正原因我是心知肚明的。

  很简单,我恋上了一个女孩。

  后来,冯小刚才知道女孩的心上人不是他,人家只是利用他声东击西,转移父母视线。

  “在日后的岁月里,我仍然犯过很多次一厢情愿的错误,我对自己的愚蠢一腔悲愤又无可奈何。谁让我心地善良痴情不改呢?”

  2017年就要过去了,东阳美拉1.15亿的净利润承诺泰山压顶,《芳华》能否紧急抢救冯小刚,让他的痴情得到金钱的回报,这或许是冯小刚眼中的俗话题,但他却不得不面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