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5月17日消息,今日7时33分31秒,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OS-X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中国西北某基地成功点火升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枚民营自研商用亚轨道火箭首飞。
从立项到首飞仅用一年时间
“重庆两江之星”为零壹空间OS-X系列的首型火箭。该火箭长度9m,总重7200kg,全程大气层内飞行,最大高度约38.7km,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306s,飞行距离273km。零壹空间自主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动机推力达到350kN,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0~20马赫的飞行速度,同时该火箭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并具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满足飞行试验所需的各类复杂飞行弹道。
OS-X系列火箭是零壹空间为航空航天技术验证量身打造的专用飞行试验平台,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航天飞行试验专业、开放、低成本的助推火箭的空白,全面助力航空航天前沿技术实践与转化。
零壹公司CEO舒畅表示,OS-X系列火箭从公司内部立项到完成首飞,仅用了一年时间,如此“快”的速度主要得益于公司对商业航天新型研发模式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低成本设计理念。其大胆引入新方案、新技术,建设出充分市场化的供应链体系,保证发射的经济效率。
2、高度自主研发。其建立了总体到总装的完整队伍,将总体、分系统、核心产品的设计、生产、试验、装配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研发效率极高。据称,零壹空间9个月研发发动机,6个月研发控制系统,1年内火箭首飞。
3、扁平化研制架构。公司一改研发部门分散设计模式,减少研发部门的层级关系和接口,能够在研发时快速迭代。
4、高度集成化产品。火箭电气系统高度集成一体化,将全箭10个单机集成为1个单机,大大降低了系统规模,使匹配试验时间由半年缩短到1个月。
5、两江新区助力。目前,两江新区已成功引进航空关重件、航空钛材料、零壹空间商业火箭、发动机叶片、航空内饰等一系列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业项目。这使当地火箭研发生产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力。
资本助力民营航天事业
同时,零壹空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零壹空间自2015年在北京成立以来,三年时间里,零壹空间已经累计获得了三轮、总金额接近5亿元的融资。
早在2015年零壹空间就获得了春晓资本投资的天使轮。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表示长期看好航天领域,在筛选项目上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团队是否在原来的技术体制内有着非常强的技术积累。第二,重点关注团队中是否有具备卫星商业运营相关经验的人才。卫星公司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可行性是目前最需要回答的问题。
Star VC也是零壹空间的早期投资方,创始人任泉在发射现场见证了火箭点火升空的全过程。对于三年前投资这样一家有极大风险的民营的火箭公司是,任泉有自己的判断:将一件事情归结为本质,并且结合趋势来看,火箭本身是一个高单价、小批量的产品,但是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储备的人才、工业基础、产业链,都有一定的基础,随着政策的放开和资本的加入,批量化和商业化一定是趋势。
此外,两江新区下属企业两江航投集团也出巨资支持零壹空间发展,积极响应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引入围绕火箭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业态,力图打造中国内陆地区高端产业新的增长极。重庆两江航投集团董事长方文杰表示,这种方式一方面,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引导社会资本方向;另一方面,各方资本的深度参与对商业航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活力。
中国版的SpaceX还远吗?
2015年,国家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商业航天,这一年也被称作中国商业航天元年。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根据私募通数据和网络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正在研究的商业火箭型号就超过20款,国内有近10家新成立的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由上图所示,目前国内民营商业航天创业公司集中在商业微小卫星的研发与应用上。国内较领先的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等也处于早期阶段,融资规模在亿元级别。
“商业航天也没有半点捷径,只能靠不断的发射、发射、发射来迭代与进步。天仪研究院一直学习SpaceX,拿上天说事儿。”天仪创始人杨峰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不管技术怎样,一定要在天上实现,而不是在地上说。”据悉,天仪目前已发射了4颗卫星,是目前国内所有民营公司里发射最多的。
九天微星也在2月6日宣布完成规模过亿元A轮融资,由天奇阿米巴资本和君紫资本联合领投,七熹资本及九天微星天使轮投资方中科创星跟投。据悉,九天微星第一颗小卫星“少年星一号”已于2月2日在酒泉基地发射升空,后续公司将有序地开展各项试验。预计2018年11月,九天微星将再发射七颗卫星,接下来的计划是一箭四星,开展卫星物联网正式商用。
“火箭卫星的风口已经吹起来了,火箭的市场壁垒相对高一些,目前参与进来的创业者也相对少一些,这也是产业链上瓶颈的关键环节。”何文补充,“由于SpaceX的成功,已经刺激了一大批国内体制内的专业技术人才出来创业,很多卫星公司正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尽管卫星的门槛相对低一些,但是要做好也很难。”
“重庆两江之星”的首飞大获成功,但成功绝不是新航天人的最终目标,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做不一样的航天,低成本、高频次、高可靠地服务科研、商业用户,始终是新航天人不变而崇高的追求。
任重而道远,今天仅仅是个完美的开始。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yorke,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5/4313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