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手撕吴亦凡的背后,其实是虎扑的一笔大生意

虎扑是一个体育社区,最早成立于2004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为国内球迷提供各类NBA及其他赛事资讯。2017年为止,虎扑全平台活跃用户数为5500万,算是国内最大的体育社区之一。
2018-08-02 10:09 ·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头条  头条哥   
   

  前几天因为虎扑和吴亦凡的骂战带火了一个词,skr。

  skr火爆的背后,如果要颁发一个*运营奖的话,虎扑的运营事业部应该可以稳拿这个奖项。

  在虎扑吴亦凡事件发生后,就连一向不问世事的我的朋友圈也开启了群嘲模式,吴亦凡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而虎扑战力十足,六十万粉丝直面吴亦凡三千万粉丝,并且丝毫不落下风,很多吃瓜群众也在大呼过瘾。

  不得不说,直男的战斗力是杠杠的,一个社区能形成这样的凝聚力,上一次见到还是在内涵段子和暴走漫画

  但是虎扑这次的行为,官方引导骂战,背后的逻辑却令人深思。

  1

  虎扑和吴亦凡这次骂战也持续了一段时间了,随着其他热点事件的不断冲击,这件事的关注度也在迅速下降。

  虽然虎扑官方现在还在闹腾,吴亦凡也在前天发出了最新的diss track,以一首《skr》怼回了虎扑,但是目前已经很难在粉圈之外再掀起声浪。

  不过仔细回来捋一捋这次事件,虎扑官方的态度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亲自下场撕流量明星,背地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前两天和朋友谈话,也提到了虎扑的这次下场撕逼,我说这是虎扑的运营策略,目的就是为了绑架流量进行炒作。

  而我的朋友则认为,虎扑虽然直男多,但其实妥妥地算小众精英社区,所以并没有要扩大用户群体的需求。

  我笑了笑,表示不予置评。

  只有不想扩大社区的用户,没有不想扩大用户的社区。

  社区大众化往往也意味着原有的氛围不再,所以对于老用户来说,都巴不得社区维持在小众范围内,一方净土。

  但是从社区经营者的角度来说,用户群体的大小,那就是生意的大小。只要知名度打开了,用户增长了,对社区运营者来说就是好事。而社区氛围变化只是一个小影响,更重要的是流量就代表了资本,毕竟做生意可不像做公益,大部分经营实体本质上都是逐利的。

  这么一理解,虎扑此次的行为全面打通了。

  在此次大战之前,我身边的年轻人,除了球迷之外,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虎扑。但是经此一役,虎扑一战成名,几天之内官博粉丝涨了三十万不说,其客户端在APP store免费榜的位置从800多名直接冲上了云霄,最高达到61名,并且至今盘踞在体育免费榜最前列。

  其实现在再来讨论虎扑吴亦凡骂战的胜负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不管吴亦凡粉丝再怎么努力,虎扑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是既赚了名声,又赚了流量,堪称运营典范,花多少钱买的推广效果也没这么好。

  换句话说,从回应的那一刻起,吴亦凡就已经输了。

  2

  推广效果达到了,流量和曝光率也有了,虎扑的这一系列操作好像非常值得称赞。

  但是说实话,这种行为让人不太喜欢。

  我一向不是个喜欢小鲜肉的人,小鲜肉这个群体在粉圈以外的地方其实也不讨喜,可是说实话这一次吴亦凡倒是真的挺无辜的。

  这次的骂战,在虎扑涌现出大量引战帖,虎扑官方为了引导战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多地就像是一个粉丝团团长,没有最起码的公正。

  时至今日,硝烟散去,但是虎扑官方微博还在一直捆绑吴亦凡进行过度消费。

  什么样的舆论算是网络暴力,我想这次虎扑的行为就算是网络暴力,只不过针对的是公众人物,所以其本质才被我们忽略。

  当然,在纠结原因之前还是得给大家介绍一下虎扑这个社区。

  虎扑是一个体育社区,最早成立于2004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为国内球迷提供各类NBA及其他赛事资讯。2017年为止,虎扑全平台活跃用户数为5500万,算是国内*的体育社区之一。

  尽管用户规模不算小,但和国内大部分社区相比,虎扑依旧是一个小众社区。而这一类社区*的特征,就是强烈的排他性。

  由于具备注册答题制度,等级发言制度等更强的用户筛选属性,其沉淀的用户对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

  比如说他们自称jrs,和内涵段子的段友特别相似,都是基于共识文化和相似的价值观所形成的社区内核。而在社区文化方面,由于主要用户为青年男性和球迷群体,直男文化盛行,甚至被称之为“直男社区”。

  真正的直男群体战斗力可不是盖的,骂起人来吴亦凡的那些女粉丝根本不够数。包括国内明星也一样,女粉多的只是气势恢宏,真的打起仗来男粉往往才是没有底线的火药桶。

  但是不管怎样,在这一类群体性事件中,官方的态度都应该是避免事态升级,而非刻意引导和扩大争端。而虎扑此次的行为,就像是一个想要蹿火的网红,丝毫不像是一家十年底蕴的老牌社区。即使是问我身边的虎扑老用户,大部分对于此次虎扑官方的做法都不能理解。

  企业和人是一样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当一家公司的行为逻辑你无法理解,那我们就应该从资本的角度去分析了。

  沉寂多年的虎扑,为什么忽然要想扩大用户群体了呢?

  一些背后的事情或许可以解释。

  3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四月证监会官网披露了虎扑的IPO招股书,当时拟发行不超过3333.4万股,募集资金4.2亿元。但是一年之后,2017年3月,虎扑又出现在了证监会首次公布的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核企业名单里,虎扑的上市梦想破灭。

  根据当时证监会给出的解释,虎扑未能成功通过上市审核的原因是资金周转率低,会计核算不规范,业绩波动大等。

  除了上市受挫,虎扑今年年初的融资也颇受关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虎扑此前一共有过五轮融资,最近一轮是在今年1月12日,融资金额达6.18亿元。加上之前的几次融资,虎扑的融资规模虽然距离10亿美元还想去甚远,但也被不少人戏称为体育社区的“独角兽”。

  尽管虎扑此次融资距离上次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可要是仅仅融资倒也不足为奇。但是通过查询相关工商信息我们发现,就在虎扑最近这次融资前几天,也就是1月5日的时候,虎扑还经历了一番工商信息的重大变更。

  其中包括董事备案变更、监事备案变更、经营项目和经营范围变更及注册资本变更等,而这些变更被广泛认为和虎扑重启上市计划有关。

  看完了虎扑之前的这些动作,我们再来观察虎扑的此次行为,一切也就有了合理解释。至少种种迹象表明了,确实和上市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证监会说我现金流不足,那我就再融一笔钱进来;说我核算不标准,那就内部来一波整顿和洗牌;说我业绩波动大,那就借势营销造势一波,将社区名声打出去,扩大经营范围。

  所有的一切,似乎就是为了上市在量身定做。

  其实上市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要想股价噌噌往上涨,要让投资人认可,就得证明社区增长潜力。在这种关键时刻,肯定就没有所谓的精英社区什么事儿了,明白人眼里只有生意。

  但是要证明增长潜力,没有一个*的运营机会可不行。而此次和吴亦凡的骂战简直就是一个*的免费推广,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了市场。

  一场骂战结束之后,虎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我的用户黏性和增长潜力都在这儿呢,上市了买不买,你们手里拿着钱的各位看着办吧。

  总体来说,虎扑的这波操作,不管怎么评价,至少目的达到了。

  但是仔细回想起来还是不得不说,这种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的凝聚力可太恐怖了。在借势营销的过程中,忠实用户反而成了官方的棋子。

  作为一个社区引导者,这样滥用社区影响力,侥幸了可能就是一次免费广告,但是过火了的话,背后可就是万丈深渊,我想这个道理虎扑也不会不懂。

  只希望这个老社区能陪着一众球迷继续走过下一个青春,而不是让jrs成为历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头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