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拼团”会是后电商时代蝶变的新赛道吗?

不管是赛道的进攻者,还是防守者,不能让战术打乱战略。
2018-08-20 07:13 · Donews  陈少亮   
   

  日前拼多多在美上市,舆论的声讨声是一浪高过一浪,友商的假货指责也是从未从未停止,供应链企业碰瓷式的声明更是接踵而来,这让拼多多上市之后一直处在舆论的中心地带。但这好像也掩饰不了这个仅用2年11月中国最快上市互联网企业的光环。股价虽来了一波过山车,但至今为止依然也在200亿美金左右。

  拼多多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从无人知晓到今天成为中国电商的第三极,同时也让“拼团”这个基因被友商一致认为是其成功的核心基因。电商的头部玩家,虽然在谴责“拼团”的假货,但自己却不由自主的完全Copy拼团。

  京东在很早就上线了拼购业务,在今年早些时候更是上线了“拼购小程序”,开设9.9元包邮窗口,有的商品甚至低至一元。苏宁也在年中“818年底电商节”上线了“苏宁拼购”平台,并将8月8日定为“拼购日”,其单天的订单量也是突破了500万单。

  更甚者国内电商的鼻祖——淘宝,在今年3月开通“淘宝特价版”之后,又在本月初联合国民级APP支付宝上线限时拼团的功能。阿里拿出旗下的主力部队淘宝和支付宝,从之前的“打多办”到今天的“每日必抢”小程序,阿里也开始在拼团的这个赛道上全域布局。

  巨头齐聚拼团,能让电商梅开二度吗?

  拼团并不是拼多多这个异军突起者的原创,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的团购时代,团购就已是人尽皆知,用户通过网络的团购然后到线下消费体验,最后完成O2O的商业闭环。这其实就是拼团的原生模型。

  当时团购对于消费者而言,愿意青睐的根本原因是低价,这也是*的推动力。这也是为何当时有鼎鼎有名的“千团大战”,但当今剩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商业模式的发展中缺少多元化的商业生态,推动力的单一让其只能卯吃寅粮,最终无以为继。

  反观现在红的发紫的拼多多,它打造的拼团模式只不过是将当时O2O时代的团购业务换了一层外衣,披到了电商的内核之上。短时间内达到了1400亿的GMV,其根本的因素依然是低价。消费者愿意为其传播,也是被低价所牢牢的掌控。

  戳中人性弱点的拼团和当年“千团大战”的场景可以说是一模一样,短命也许是肯定的归宿。这是当下拼团业务的表层形象。对现在而言,已经可以算作是过去式了。

  拼团将打造的是锁住更为广阔的增量用户

  淘宝总裁蒋凡在今年接受媒体采访是表示:“拼多多是在帮我们教育用户”。这样看来,拼多多所开发的用户确实是阿里体系之外的流量,同时淘宝相信这些被教育的用户必将会流到自己的生态体系之内。

  但疑问是,拼多多用拼团教育的用户,最终真的会升学到“淘宝这所小学”吗?

  现在看来,这并非是肯定的。从拼多多的用户版图来看,主要的用户是三四线城市中一些新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这些用户也许最初接触的也是微信等这样的产品,拼多多的拼团也是在微信群聊中接触到的。从微信群聊到拼多多注册拼团用户,然后再次分享成为拼团的发起人,这完全是一个裂变式的良性传导闭环模式。

  理论上计算,这些用户被拼多多教育后会流出去,但现实中却并大面积发生。虽有“小米新品”这种让我们现在唏嘘不已的网购经历,然而购买者本人却认为是物美价廉。

  所以而言,想要从别人的拼团中中获取新增的流量,这只能算作是黄粱美梦。它人的操作看起来是最LOW的傻瓜式操作,但用户确是异常的忠实,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推广,所有的流程都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低价不能再是拼团的*利器

  不管是近日上线的支付宝每日必抢,亦或是京东拼购,它们至今为止无一利外的都将低价作为的重要的推广手段。可以说虽是不同的平台,但都走上了复制小版拼多多的老路。

  笔者想说,在古装的电视剧中,打败敌人的方法永远都不是模仿敌人,而是超越敌人。这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如果只是模仿拼多多,其带来的收益能否冲抵品牌的损失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不要说增量用户了。

  对拼多多拼团而言,阿里和京东的生态显然是更加占有优势的。以淘宝和支付宝这个组合为例,可以为这些新的增量用户释放的权益太多,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业态之间的组合来强行的把用户留下里,这样的效果笔者也相信远要比单纯的低价来的更好。

  在社交裂变之后的冷静期,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亦或是商业模式,最终依然会回归到产品、服务、体验者些基础的层面的上去,虽说短期的流量看着很鲜美,但是能否让短期流量产生长期价值,这才是拼团将要比拼的根本。

  不管是赛道的进攻者,还是防守者,不能让战术打乱战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