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分了。赌一把,最后赌一把。”
在比赛只剩下1.41秒的时候,三分线外的杨皓喆接到了队友的传球。
场上的环境很复杂。他的脚后跟骨裂的伤还没养好,另外两个队友也一伤一弱。而对手是三个身材更加高大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球员,*他们两分。此刻,可能只有他还没有放弃。
倒计时不足1秒,他稳健地拔起、投篮,然后顺势滑坐在地上。
篮球划过一道漂亮的弧线。压哨进筐的那一刻,全场沸腾。杨皓喆双手指天,躺倒在木地板上,迎接他的是如潮而至的选手们。他们大多并不认识这个斯文安静却连得19分的男孩,但一定要用拥抱和拳头来表达此刻的惊喜和激动。
这是竞技综艺《这!就是灌篮》迎来的*个高光时刻。杨皓喆的故事不是个例,《这!就是灌篮》播出两期,令人热血沸腾、印象深刻的球员还有很多:高佳铂、艾弗钢、张宁……
关于“燃”的故事要怎么讲,体育赛事、影视剧自然都是最拿手的,但以娱乐著称的综艺节目需要去“提纯”,却不那么容易。
果不其然,“剧本说”、“运气说”围绕在节目播出后的舆情中。但面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时,《这!就是灌篮》的总监制、总策划说出了自己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四次选择,以及做的四个“减法”。
这一切,还要从总策划易骅拒绝明星开始说起.....
热血是怎样炼成的?节目组的减法攻略
“一定不能再让明星来打球了。”
在看了近年的竞技体育节目后,易骅有一次在内部策划会上,坚定地向团队宣布道。
以往这些节目通常会请专业运动员来担任艺人的教练,或者运动员和艺人分组对抗。但演艺明星本身的竞技水平有限,也很难拿出足够的时间用来训练,反映到节目里就是比赛的可看性不足。比赛不够激烈精彩,那么“热血”就无从谈起。
因此《这!就是灌篮》节目组确定了选拔素人球员的思路,也是节目组在选角方面做的第①次减法。
但素人的故事怎么展现?海量的素材是一方面,每一期找到一个核心球员又是一方面。
“*期杨皓喆那个压哨三分球,我考虑过不让它进的。”《这!就是灌篮》总监制王云鹏说。
她的意思是说,按照剧情真人秀的模式,*期应该在球未进的时候戛然而止,给第二期留足悬念——也就是让网友们恨得牙痒痒的“孤儿剪辑”。
这个想法是王云鹏*提出来的,但最后也是她说服了自己,选择完整呈现这场比赛。在反复对比两个剪辑版本后,她认为完整的赛事段落更有利于杨皓喆在*期把临危不乱的*形象立住,也能够让观众保持连贯的观赛情绪。如果真的把进球放在第二期开头,它的感染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我们最终摸索出的原则是每一场比赛都要有一个牵引核心故事线的球员。”王云鹏向小娱再一次强调道。
传统赛事是全景式的记录,观众的关注点非常平均,但是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塑造重点人物供观众共情。无论是1V1还是3V3,一场比赛中能够突出讲述的人物不能超过两个,否则讲第三个人的时候观众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
这是节目组做的第②次减法。
为了增加情绪感染力,后期剪辑运用了一些电影化、动漫化的手法去处理素材。
例如在杨皓喆的比赛中,他*次突围上篮的几秒钟是慢放静音的,直到进球后外界声音才恢复正常。这其实是电影常用的声音表现手段,模拟当时人物主观的感官体验,使观众带入主角情感。在一些关键时刻,节目还会将明星领队和场下选手的反应镜头作为几个静态画面剪接起来,和漫画的分格非常类似。
不过这样的剪辑手段也存在着不被篮球爱好者买账的风险,比如节目弹幕中有很多人都在吐槽进球时刻的慢镜头。一位曾经打过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的男生告诉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篮球离筐比较近的时候,大多数情况是可以判断是否进球的,因此重复慢放使他的观看感受很不流畅。
“我们后期会做一些改进,可能会克制一些慢镜头的使用,但故事化的真人秀手法不会改变。”对于两方的看法,王云鹏也在取舍。
此外,逆袭反转的戏码固然令人激动,但也引发了“节目是否有剧本”的争议。一部分网友认为“综艺节目都有剧本,何况反转这么多,一看就是设计的”,另一部分网友则表示“篮球场上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说有剧本的都不懂篮球。”
“海选共有44场比赛,最终播出的只有11场,肯定要挑选格外激烈精彩的那些。”王云鹏表示,节目中比赛呈现出的戏剧性其实是素材精选的结果。“如果真写了剧本,他们要在现场160多个选手、300多名工作人员面前一遍过,还得压哨进球、三罚三进,那演技和球技未免也太好。”
总策划易骅则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说,《这!就是灌篮》不仅没有剧本,反而还刻意减少对选手行动的干涉。
在录制现场,上场顺序、挑战对象都是没有安排,即时发生的。导演组没有严格划分座位区域,也尽量少地去打断录制。而这,也是节目组在设计过程中的第③次减法。
选手常常四处走动热身,甚至饿了可以随时去休息区吃东西,坐累了还会趴在地板上看。“现场氛围不像演播厅,更像一个线下篮球大party。”易骅说。
这给素材整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王云鹏告诉小娱,“我们后期看到这个素材量是非常崩溃的。一共160多轨的音频,有的人可能一天只讲了两三句话,有的人一天都在讲话,中间只有三四句可以用,这些都是从海量素材里面捞出来的。”选手上下场经常变动位置,要在60多个机位的视频素材中找到与音频对应的画面非常困难,因此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进行这部分的对照工作。
但另一方面,相对自由的录制环境也提供了大量可以用来展示选手丰富个性的素材。例如高中生夏浩然骑在张宁脖子上的镜头,就为张宁后面急于求胜、带弟弟晋级的行为做了铺垫;寂寂无名的高佳铂坚持到最后一刻、打败路人王冠军平常心后,篮球少年们一拥而上共同庆祝的镜头也成为了节目中的一个情绪高潮。
热血综艺早就不是新鲜事?专注于一项运动!
热血其实是竞技体育共有的属性,因而以此作为标签的竞技体育真人秀并不少见,近年来就有《阳光艺体能》、《来吧冠军》等多档综艺节目面世。只不过,得到市场的认可并不容易。
《阳光艺体能》以跆拳道、游泳、篮球为主要项目,《来吧冠军》十二期节目中则每期都更换一项运动——看似能够尽可能多地吸引不同圈层的观众,事实上也削弱了每一种运动的感染力、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这!就是灌篮》与之*的差别之一就是专注于篮球这一项运动上。可以说,这是节目组在主旨上的第④次减法。
易骅表示,《这!就是》系列的前两档节目给了她这样做的信心——街舞和铁甲都比篮球更小众一些,但也都成功突破了圈层。“不要担心小众,要先做对、做专业。”
王云鹏认为,不同的体育项目规则不一样、硬件要求不一样,没有办法套用同一个模式去做节目。但是一个项目能否综艺化,有几个基本的考量因素:一是运动本身的观赏性,二是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综合这两点来看,篮球在中国可以算是一个*选。
既然决定了要专注于篮球这一项运动,那么节目组决定深挖更专业的素人球员而非明星。
之后团队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用户调研、篮球产业调研和全国范围内的球员摸底。有一位球员在*次被选角导演联系的时候还在上高中,第三次联系的时候已经上了大学。他都忍不住问:“同样的问题我已经回答了三年,你们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录?”
即便节目中难免需要一些所谓的“综艺咖”,最终他们也要通过比赛中的表现打动观众。*期节目中,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高佳铂又唱又跳,甚至戴着滑稽的面罩说要保护脸,但面对路人王冠军平常心毫不退缩,最后三罚三中,实现了一场漂亮的逆袭;第二期里,身材瘦削、还穿着一身蜘蛛侠衣服的艾弗钢不按套路出牌,但三分球极准,根本不给对手防守的机会,最后赢得了比赛。
为什么要热血?正能量、无风险,不过时的审美取向
经历了《中国有嘻哈》多位选手被电视台“封杀”后,《中国新说唱》前所未有地“love&peace”;《创造101》粉丝集资跑路导致广电总局下发“最严限秀令”,隔壁的偶像练习生们也受此影响停录部分综艺。
在文娱领域,公权力的重拳随时可能出击。在这种情形下,没有什么比高举体育、热血、励志这些正能量大旗更加安全了。
除了*程度地规避风险,《这!就是灌篮》还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所渴求的审美需要。“市场上已经有那么多很美丽很性感的男性形象,我们这160多个钢筋直男有他们完全不一样的视觉魅力。”王云鹏对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说。
有网友表示,看《这!就是灌篮》让她想起《偶像练习生》——同样是一群年轻的男孩,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而努力在比赛中生存下去,并和自己的竞争对手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这种属于青年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是《偶像练习生》传达的情绪相对细腻,而《这!就是灌篮》的表达则更加直爽酣畅,就像是艺术生和体育生的区别。
但事实上,篮球少年们可能不止是偶像练习生的同类替代品。
如果说观众投射在偶像练习生们身上的是爱情幻想,那么投射在灌篮少年们身上的就是激情与梦想——不同个体、不同时期对理想恋人的想象各不相同,但追逐梦想的渴望是不分性别、也不会动摇的。
就像28年过去了,《灌篮高手》新装再版的消息还是会登上微博热搜,三井寿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仍然会令无数人热泪盈眶;就像两周前,日本甲子园全国大赛中的棒球少年们用他们笑中带泪的青春故事刷屏朋友圈,引得一众网友纷纷感慨自己的少年时代只有偷偷摸鱼的补习作业,却没有拼尽全力的赛场。
滚烫的青春,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