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视觉智能感知技术迈向新高度, 亮亮视野与中科院成立“第一视角计算联合实验室”

第一视角主动感知,更多的是对人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是替代。
2018-09-12 18:30 · 投资界  Sunny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9月12日消息,AR领军企业亮亮视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联合宣布,双方将一同合作,成立“第一视角计算联合实验室”。

  据了解,中科院自动化所和亮亮视野成立联合实验室,将聚焦第一视角计算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落地。研究视觉智能感知技术,涵盖目标检测、人脸识别和场景识别等;研究深度神经网络压缩和加速技术,并落地到亮亮视野实际业务中使用。这种前沿研究与商业场景的结合,对于人工智能商用发展来说,价值巨大。

  中科院自动化所徐常胜研究员表示,在国内AR领域,近两年亮亮视野成绩斐然,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将AI赋能到智能眼镜上的研发企业,并且积累了扎实的科研技术。双方成立“第一视角计算联合实验室”,将形成在智能眼镜领域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联合优势,推动智能可穿戴设备科技进步和产业提质升级。

  亮亮视野创始人吴斐则表示,亮亮视野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将企业自身与学术研究机构进行产学研的结合。亮亮视野在第一视角交互上的技术和商业探索,产生了很多主动感知的数据和场景落地,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成立“第一视角计算联合实验室”,是在AI发展风口时研发与技术落地上的强强联手,通过科研合作,不但有望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还将尽快推动行业落地。在第一视角产业领域,亮亮视野走到了世界前沿,在接下来的产业突破中,尤其在第一视角计算,需要更紧密的和类似自动化所这样全球顶尖AI科研机构共同推动创新,以保持在全球的领先。为行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第一视角计算让被动感知走向主动感知

  人类在观察世界的时候,都是自主的通过眼睛来观察,这便是经常所说的第一视角。AI长期以来受益于被动感知的快速发展,在安防的场景中来说,第一视角较传统的第三视角的优势仍尤为明显,即使有AI能力加持,固定视角目前仍只能是被动感知。“第一视角”天生具备无法比拟的获取数据与知识的潜能,以其为代表的智能眼镜,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入了人的因素,对未来的AI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第一视角主动感知,更多的是对人的能力的增强而不是替代。如在安防场景中,警察用智能眼镜主动对其怀疑有问题的车辆进行车牌识别查询,就是对人与机器交互能力的一个增强。同时通过了第一视角结构化的知识标签,人的智能可以反过来再增强AI,形成感知闭环。

  第一视角的感知,对计算提出了一个超高的要求,即对现实感知的超高实时性,而AI芯片的边缘计算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它克服了传统的云端计算方案容易造成网络延迟的问题,且对云端服务器并发能力更大的释放,用户体验和商业应用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视角计算从技术积累到商业落地

  被动感知的固定摄像头在安全监控领域已取得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亮亮视野则借助第一视角计算引入了移动安防概念,做出了行业突破。今年初,郑州铁路东站警方在全国铁路系统中率先使用具有人像比对的亮亮视野移动警务眼镜。查获涉嫌拐卖人口、交通肇事逃逸等重大刑事案件的网上在逃人员7名,以及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的人员26名。  

  亮亮视野是首个将智能识别技术应用于智能眼镜的AR公司,其产品搭载Movidius Myriad 2 芯片,具备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可在前端就进行实时的人脸、车牌的采集和识别。目前,亮亮视野是唯一一家采用边缘计算制定移动安防解决方案的AR公司。 

  工业场景中,亮亮视野已经与华为、必维等头部公司达成合作,在合作中发现,通过第一视角感知带来的语音、视频交互可以生产标签数据。“这样的标签数据累积起来,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智能眼镜提升第一视角感知能力。”中科院自动化所董未名研究员说道。当前,亮亮视野与华为合作,推出 eView 智能装备,提供第一视角实时视频交互,实现了知识赋能;亮亮视野与必维国际合作,将全球6万多名员工与后台专家连接,提升工作水平;神州高铁与亮亮视野合作,将AR与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高铁远程运维、线路巡检、预测性维修等多个方面。 .

  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自动化所-亮亮视野“第一视角计算联合实验室”成立之际,亮亮视野发布了第一视角计算基础库Laffe。

  亮亮视野创始人吴斐说道,“亮亮视野和浙江大学光电学院、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共同探讨OPU(optical processing unit)研发。我们将通过前端光学元器件,进行实时的、低功耗的卷积计算,大大提升算力能效比。这一研究方向在国际上也是最前端的”。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Sunny,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09/43576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