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老赖大军战斗力升级,催收员备受委屈,心寒离开行业……

这场攻防之战,可能要到经济回暖、监管健全之后,才可重新回归平衡。
2018-10-12 08:04 ·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米格   
   

  去年年底,金融监管收紧后,老赖和催收之间的战争,开始升级。

  老赖大军集结,抗催收能力不断增强,反催收手段花样百出。

  这直接导致催回率下降三成,很多催收公司入不敷出,“催收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

  据业内人士透露,近一半的催收平台倒闭,很多催收平台裁员近半。

  有催收平台甚至设置了“委屈奖”,去安慰被老赖欺负的催收员。

  但这依然无法阻挡成千上万的催收员,流出这个行业……

  01关系失衡

  

  催收和老赖,一方进攻,一方防守,但双方过往的那种平衡,正在被打破。

  老赖的势力正在急速增长。

  欠着互金平台几万元的李文斌,最近却去韩国度假。

  “出国钱有,还贷没有。”他说。

  对于千锤百炼的他来说,催收套路不足为惧。

  数万老赖正在网络上集结。

  实际上,类似的反催收方式,在网络上比比皆是,甚至还形成了专门的社群。

  QQ群是他们的一大聚集地。 

  只要搜索“反催收”,就能搜到上千的群。

  他们大多人数上千,QQ群至少聚集了几十万的老赖大军。

  大多数QQ群并无进群门槛,有少量的群审核严格一些,需要提供借款平台和欠款金额,或者立句毒誓:“我不是催收狗,骗人或间谍死全家。”

  除了QQ群之外,他们正在往新的地带汇聚。

  比如,贴吧、社交网络。

  除了比较知名的“戒赌吧”,还有新地儿,如“卡农社区”“老哥帮”等。

  这群人聚集在各个地方的核心目的,无非是两个:交流反催收的经验、相互介绍新的贷款口子。

  他们热情相帮,互惠互助。

  催收行业将这群人称为“职业借款人”,或者更直白一点,“老赖”。

  因为信息传递极快,催收这个进攻方的所有策略,很快就能在老赖群里传遍。

  某催收平台的负责人崔平称,他们想出一个新的催收手段,“大概一周就会失效,消息都传遍老赖群” 。

  因此,被催收方的战斗力在不断增强。 

  他们的情绪,甚至从开始的反抗、对战,到了现在的暴戾和残忍。

  他们叫催收员“催收狗”,群里经常有“杀狗”的言论。

  一些领头的老赖大哥,就算有钱也不会还给平台,反而在群里撒红包,让大家喊“杀狗”口号,都不还钱。

  “如果是电话催收,我们就威胁他们,录音了,要投诉他们。如果敢上门催收,我就拿刀砍自己,然后说催收干的,反正家人会帮我作证。”一些老赖大哥在群里如此传授经验。

  两者关系的失衡,正在让催收行业面临重创。 

  02战斗升级 

  “债务人的‘反催收’能力变强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之前,新一代的债务人,相对单纯,“连哄带骗,搬出法院和警察的名号,就能让他们还钱”。

  然而,新一代的职业借款人,战斗力十足,手段百出。

  现在反催收的*法宝,就是投诉。投诉分三种:甲方投诉、媒体投诉和“相关部门投诉”。

  三个手段步步深入,段位一个比一个高。 

  实际上,现在大部分现金贷的催收,都是外包的。

  他们也不会只找一家,而是同时找几家或者几十家催收公司,同时催收。

  这其中还会产生竞争,保留合规的、效率高的,淘汰“瞎搞”的、催回率低的。

  对于催收公司来说,每一单都是生死较量,都得使出浑身解数。

  在很多催收公司的心里,甲方爸爸享有*权威,他们生怕后者不再“续单”。

  而一些债务人恰恰抓住催收公司这一心理弱点,通过向甲方投诉催收,来获得主动权。 

  债务人会录下与催收员的通话,一点点把柄,都会被他们充分利用。

  比如“你如果不还的话,我们会让人来上门”这种言论,也会被债务人称之为“威胁”。

  一般债务人会直接把录音交给甲方,也会通过“媒体”施压。

  一些专业的投诉平台正在形成,并成为一个微妙而有趣的生态系统。

  比如,21聚投诉、黑猫投诉等。

  在这些网站上,经常能看到债务人的投诉,比如利息高、催收不合规等。

  21聚投诉官网显示,它是公益性网络媒体消费投诉服务平台,隶属于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而一本财经通过天眼查了解到,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

  某催收公司CEO薛刚称,催收公司对这些投诉平台极为忌惮,主要是因为“甲方在意”。

  “很多甲方都已注册了21聚投诉,甲方自己也会经常去网站逛逛。”薛刚称。

  “只要上了投诉榜,不管有理无理,甲方都要扣催收公司的钱。”多位催收公司的负责人都表示,上一次投诉,就会扣两三百元,“等于一单白催收了”。

  崔平称,他们最惨的一次,被甲方扣了1万元,等于一个催收员一个月白干。

  “但实际情况是,债务人故意激怒催收员,让他发火后,录下了一段录音。”崔平称。

  而最后一个投诉手段,杀伤力也十分惊人,就是“相关部门”投诉。

  比如,如果催收员给债务人打了3次电话,债务人就可以以“骚扰”为名,直接打电话去工信部投诉。

  如果连续收到“骚扰”短信,也可以去运营商那里投诉。

  而“相关部门”的这些投诉,可能导致整个催收公司的电话线路都被掐断,被监管警告,或上“黑名单”。

  实际上,业内对于骚扰,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这也导致一些投诉蛮不讲理。”

  比如,多少时间内,连续打多少个电话,就是骚扰。

  而监管对于催收领域的细则尚未出台,如何规范,无章可循。

  但是,目前总体的监管走向,是倾向于“保护债务人”的。

  “保护债务人,这没有问题,我们也想以合规的方式催收。”多位催收人员表示,但是迟迟没有细则出来,他们就不知道红线在哪里。

  现状就变成,哪里都是红线。

  另外,关于老赖的处置手段,大多数的催收人员都认为不够严厉,导致“债务人的违约成本太低”。

  比如,我国现在对于老赖的惩治措施,就是“限高令”,最直接的,就是不能坐高铁、坐飞机,或者住三星以上的宾馆。

  但这些对于老赖生活的真正影响,其实并不大。

  而在一些诚信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成为“老赖”,会被打上一个违约成本极高的标签,你可能无法贷款,无法工作,几乎很难正常生活。

  但在中国这样的监管舆论环境中,催收人员反而变成了弱势群体。

  03催收受制

  几乎所有的催收公司,都感觉业务越来越难做。

  不少渠道里,都出现了催收公司转让的信息,“很多催收公司都出现了业务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中国不良资产外包联盟秘书长王晖表示。

  “我们已经开始裁员。”薛刚坦言,已连着裁员两三周了。

  今年3、4月,薛刚的公司还有300多人,现在只剩下100多人。

  “催收行业起码有一半的公司都倒闭了。”薛刚称,大部分的公司,也只是在勉强维持。

  “为什么裁员?我们的员工都养不起了。”薛刚称,现在催收行业的佣金没变,甚至有些单子还比以前的佣金涨了不少,但是,催回率却下降了很多。

  薛刚透露:“刚逾期的单子,催收公司能拿到5%的佣金;逾期一年以上的单子,佣金能达到80%。”

  通常情况下,一个催收员工一个月的生产金是1万元,除去一些杂七杂八的成本,给催收员的工资不超过6000元,这时,催收公司就有赚头。

  但是,现在催回率正在下降。

  薛刚称,现在的催收率只有原来的七到八成,也就是说,一个催收员现在每月能催收7000到8000元。

  这也意味着,按照现在的行情,催收公司想赚钱,只能把催收员的工资压到4000元以下。 

  没有哪个催收员,愿意做着这么一份憋屈而危险的工作,还拿着如此低的工资。

  大量的催收员,正在离开这个行业。

  一些催收公司,专门为受到债务人刁难的催收员,设置了“委屈奖”。

  比如,被骂哭的小姑娘、被债务人打伤的上门催收员,都可以得到几百到上千的奖金。

  但这些小钱,无法阻止他们对这个行业的心寒。

  “我们公司走了一半的催收员,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自己主动离开的。”催收员陈环琪称,她周围的坐席都空了,一同进公司的朋友几乎全部离开。

  经常被骂,心累,赚钱少……这个行业正在承受着超高的负荷,让年轻人黯然离开。

  另一方面,催收市场正在萎缩。

  “尽管现金贷用户有所新增,但共债比例非常高,以致于催收单子,催来催去就是那些用户。”王晖表示。

  而老的用户,出现了两级分化。

  要么成为极好的用户,每月都稳定还款,要么变成极黑的用户,已基本不还钱。

  用户变少,放款规模也在缩减,“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催收团队了。”薛刚表示。

  “尽管如此,仍有两类催收公司,能成为幸存者。”王晖表示。

  一类是,以银行业务为主的大型催收公司。

  一类是,下沉到地方的小型催收公司。

  实际上,这类催收公司有很强的地方资源。

  “现在,一些传统催收公司对同账龄、同批次的委案,做到2%的回款都已很难了,但一些地方性小型催收公司可以做到5-7%。”王晖透露。

  某种程度而言,这两类公司能留存下来,主要是由于资源。

  在金融行业中,债务人和催收员就是博弈的双方。

  双方的此消彼长,也反映着金融的波动与周期。

  在这一波周期中,债务人正在逐渐壮大,而催收行业受制颇深。

  这场攻防之战,可能要到经济回暖、监管健全之后,才可重新回归平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