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利通过阿里巴巴运营岗的网上笔试后,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专业2015级的陈怡终于在10月12日这天进入到了面试环节。
“面试内容是自我介绍和专业问题讨论。”在这个过程中,陈怡一下子知晓了与她同一面试小组的七个人的来历,“有来自北大的研究生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
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陈怡说她已经记不清整个面试环节历时了多久,但让她记忆犹新的是,面试结束后,他们八人坐在会议室外,按捺住内心的期待,有人摆弄手机,有人四面张望,等待着HR亲自通知最后岗位人选的那十分钟。
陈怡深知,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企业,想要进去着实不容易,但“从9月初参加阿里校招,通过笔试后,等面试也有一个多月了。”看着身边的舍友、同学们相继进入实习或就业岗,这让陈怡更盼着能在这轮面试中幸运地获得那份offer。
然而,最终结果还是“被(悲)拒(剧)”了。因付出了昂贵的时间成本,陈怡心有遗憾,但让她更讶异的是,8人的面试小组里竟然没有诞生一个幸运儿。
她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后来还相继参加了腾讯、今日头条、优酷等互联网企业的校招,结果很失望,都没通过。
扑腾在2018年招聘大潮中的陈怡,确实不是孤例。在今年的秋季招聘市场中,不少应聘者感到发愁——拿到一家心仪的互联网大公司的offer真得有那么难?
“缩招”风波
“阿里已全面缩减headcount(人员编制),所有业务线都不批offer,包括技术,近期招不上来的可能就会被砍掉了。”日前,有应聘者在职场社交应用脉脉上发表了上述留言。与此同时,还有传闻称“京东也在'全面停止社招,文件已发出'”。紧接着,有媒体还对“华为内部发布了《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宣布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停止社招”的内容大肆报道。
瞬时,外界形成了一种“一边倒”的反应——看衰互联网行业,认为凛冬将至。
对于一系列传闻,阿里官方于10月23日辟谣称,“这是假新闻”,同一日,京东集团相关人士也接受了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不仅对“全面停止社招”的传闻予以否认,还指出“目前社招需求仍很大”。10月24日下午,华为中国大中华区媒体事务部方面就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报道不实。”
由于薪酬体系和期权等奖励突出,使得BAT、华为、今日头条等互联网领域的排头企业,也成为每年应届毕业生参加校招的热门之选。
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秋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中显示,大型企业和超大型企业的竞争指数最高,“从求职者的心态来看,大企业始终是求职者追求的热点。”智联招聘集团市场部高级总监李强如是说到。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侯磊便是典型之一。自2018年初进入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实习前,侯磊就规划着六个月实习期满后,再通过腾讯校招真正进入部门工作。
然而就在腾讯9月末启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前,侯磊实习的部门便有了被调整的“危机”,考虑到校招名额有限,加之新学期后将面临各种毕业前的琐事,于是侯磊在暑期之后就主动请辞,离开了腾讯。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后来有打听,他实习过的那个部门被裁撤后合并到了其他部门。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在阿里、京东、华为三家企业被曝招聘收缩或停止社招以前,包括腾讯、美团、锤子科技和拉勾网在内的几家互联网科技企业,频频被曝出裁员现象。
实际上,整个9月里都蔓延着腾讯裁员的消息。从初期的“裁员6000人”传闻,到真正公布架构调整,腾讯转向B端业务发展后,“涉及调整部门将被裁员”的消息再次接踵而至。彼时,腾讯公关总监张军通过社交媒体直接针对裁员传闻辟谣,“HR今年有3000多人的社招任务,忙得很,没空裁员。”还不吝附上了“欢迎有志青年加入鹅厂”的字样。此后腾讯官方也发布声明明确指出本次调整不会涉及裁员,“我们会对各个业务模块整体平移,先组合再优化。”
即便如今没能进入腾讯工作,但“能在BAT这样的大平台锻炼过一段端时间,便会积累很多实际经验。”侯磊认为,将来再去应聘其他企业,底气还是有的。
凛冬未至
尽管企业们纷纷站出来否认传闻,但不安定的气息仍然在行业内弥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裁员、缩招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逼不得已”准备过冬的直接表现。
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比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需求的负增长,职位的收缩幅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招聘需求人数环比减少了31.53%,同比下降57%。
“互联网行业就业景气度确实在进一步下降。”李强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从市场方面看,互联网流量的红利逐步衰减,网络软件及游戏的用户增长遇到瓶颈,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行业利润受到一定程度挤压。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猎聘大数据“2018年1-10月互联网新增职位指数”中也同步获悉,进入10月份以来,互联网行业亦出现了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的趋势,但目前并未表现出断崖式下降。但猎聘方面指出,就当前的市场形势看,大型企业新增招聘需求明显缩减。
不容忽视的是,“每年第三、四季度的企业招聘新增需求均会明显低于前两季度。”猎聘在其9月对企业HRhr调研得出的《2018年四季度招聘趋势调研报告》中显示,2018年三、四季度全行业招聘增长需求有所放缓,且第四季度相比于前一季度招聘需求占比明显减少,是自2016年第四季度至今近8个季度中的*点。基于这一令人担忧的形势,猎聘方面指出,显然各大企业开始为“过冬”做准备。
“一般的招聘需求确实下降了,但还没出现大规模裁员等,就不应该被视为行业凛冬。”北京梦疆猎头创始人陆海天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几家互联网大企业'停止社招'*是谣言。”在他看来,像BAT及华为这样级别的大公司,不可能停止社会化招聘。
“并不是只有今年如此。”在猎头行业浸淫多年的陆海天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实际上每年的十月份,阿里巴巴都会对社会化招聘进行量化把控,已经成为了它一个行业性的习惯。“大家总会因为一个传闻,激动地将市场的整体判断带偏。”
但统观2018年的整体市场环境,谈及“真得差或者崩盘的市场”,陆海天认为远非这些互联网大公司,“其实是那些创业型公司。”他分析指出,“现在整个互联网市场内的社会化融资不行了,说白了就是风险投资不活跃。”由于创业公司太缺钱,运营发展青黄不接,引得企业内部的岗位缺口增大,招聘难度自然加大。
陆海天还指出,近来像追缴税款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更让风险投资者们对前景偏悲观,加之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太好,很多原来上市公司的高管没办法把自己的股票拿过去质押换钱,进而把钱放到基金里去支持一级市场,进行找项目这件事情。
“纵是一些互联网项目不错,但一些投资人想到,几年内也不一定能成功上市,投资回报率大大降低,就会变得犹豫不决。出于对资金流动性等因素的考虑,自然会减少这一领域内的投资力度。”陆海天说。
“香饽饽”
经济观察报记者进入阿里、百度、京东和华为等几家公司的社会招聘网页,看到分别有发布社招岗等信息,且所招职位日期都有实时更新,其中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岗位需求居多。
记者从Boss直聘平台的数据中发现,已经过去的第三季度,人才需求同比增长20.9%,环比增长36.5%。虽然相较智联招聘和猎聘的相关数据存在差异,但在不同的数据模型和参考维度下,Boss直聘平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佐证着BAT巨头等互联网大企业,招聘职位没有出现负增长的事实。
另外,Boss直聘方面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平台并未观察到集中的人员流动。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陆海天的想法,“整个行业并非那么绝望。”
他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阿里今年的新零售相关业务发展迅猛,相关招聘需求极多;百度通过社会化招聘将公司的平均年龄降至了26岁,正在期待年轻化转型;而今日头条更是在2018年上半年,仅通过社招招聘了6000多人,可见岗位需求力度依然很大。“互联网行业尚未出现极度悲观预测。”猎聘大数据显示,在被调研企业中有25.9%的雇主表示2018年第四季度会相比第三季度增加招聘需求,同时,猎聘认为,随着互联网企业招聘需求放缓,第四季度也将出现人员筛选更加严格的情况,这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校招和社招,上述大公司的很多关键岗位、中高层管理人才大多会通过猎头来招聘。当然也有一些公司为储备人才,同时谨慎处理,将部分岗位“降级”为普通渠道招聘。
无疑,BAT等互联网大企业筛选求职者的条件将更严格,一方面,以BAT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由于良好的雇主品牌建设,业务发展情况等,往往如上文提及的,是求职者青睐的工作地点,“一个职位能够收到几十甚至上百封简历。”李强指出,这需要企业建立系统化的招聘体系,更高效地寻找合适的人才。
同时,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型企业,对自身的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塑造、员工培训等方面都会投入很多,“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人加以培养,十分关键。”
当然,李强对于求职者也提出了几点建议:求职者需要“修炼内功”,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技术作用于职场的各个环节,语音识别、智能翻译、机器人等智能工具的应用产生的效率和效能远优于人类,技术进步会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的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则不会被轻易取代,并且这些能力在未来将成为人类*的优势。”智联招聘2018年中国年度*雇主评选中提出的智场模型中鼓励个体进行职商塑造,在李强看来,人类独有的沟通、决策、创意、学习能力等,才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不过对于初入职场或曾有频繁跳槽经历的求职者而言,猎聘的职业顾问还建议到,鉴于今年秋季的就业形势已经严峻,一些在职员工还应该谨慎跳槽,而正在求职过程中的职场人则应该适当降低期望。
对于陈怡、侯磊这样的初入职场者来说,当雇主的门槛抬得更高时,考验他们工作能力、思维方式、方法创造的阶段,也便紧迫地到来了。
(受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怡、侯磊均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