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大侠走了!电影中的“江湖”还在,世间已再无金庸

来到新世纪,金庸的武侠IP虽然被一度翻拍,但是却难再有能够诠释出灵魂的版本,而金庸也就此封笔,再看当今的武侠小说,再难有如此高的世界观和立意。
2018-10-31 07:54 ·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蜡笔小心   
   

  “金庸走了,这个时代最后一位武侠大师走了”。

  根据港媒报道,金庸今天于香港逝世,享年94岁,这位曾经写出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诸多脍炙人口作品,见证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大师,离开了挚爱他的书迷和影迷。

  在那个被金庸古梁所统治的时代,江湖不再是书中的臆想,而是有血有肉的乌托邦王国。在他笔下,有家国大爱,有儿女情长,以及哲学主义般的宿命轮回,曲折离奇的故事和精巧的结构,让后辈们纷纷效仿。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让“侠”文化不再是小众赏玩,而是成为了世界理解东方哲学的一部分。回顾一下金庸的一生,也是侠客的一生。

  错失外交官,冥冥之中的“武侠”之缘

  金庸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海宁,祖上是名门望族,但是在他出生前家道就有些中落,虽然不善经商,但是家中藏书无数,年少的金庸就很痴迷于阅读,在别的孩子出去玩耍的时候,他就静静泡在书房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金庸家的宅邸也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母亲和弟弟都在战争中死亡,目睹了山河破碎的他,便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1944年,金庸考上了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但是目睹了国民党干部的种种不堪作为后,他奋起抗议却遭到开除,外交官的梦想从此幻灭。

  和很多对当时腐败政府失望的学生一样,金庸开始试着从文字领域进行发声。1946年,《大公报》刊登招聘启事,他凭借超群的才华入选,从杭州去上海生活做翻译的这两年,金庸业余最喜欢的就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尤其独爱“天一电影公司”旗下的《女侠李飞飞》、《义妖白蛇传》和《梁祝痛史》等古装片。

  1948年《大公报》复刊,金庸被派去香港工作,这也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从此他与武侠和电影有了不解之缘,他在这里结识了统治香港电影二十八年的人——邵逸夫。

  谈及这段跨世纪的友情,金庸曾经称呼邵逸夫为“半个世纪的老朋友”,而邵逸夫称呼金庸为“我的小朋友小查”。在金庸在从《新晚报》担任副刊编辑的时候,邵氏电影是他专栏里所评论最多的,当他听说邵逸夫也是个影痴的时候,金庸便打听到他的住所亲自拜访,二人一拍即合,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1955,金庸的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问世,反响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武侠大亨梁羽生,随后他将自己的名字合并,笔名改名为金庸,日后影响了一代人的武侠大师,就在此刻诞生。

  刀光剑影,邵氏电影中的金庸“江湖”

  回顾下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史,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被邵氏电影公司所统治的“武打时代”。以张彻、胡金泉为代表的一代导演,创造了一代人记忆中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功夫片类型,而早期邵氏电影风格中,就被一个人的影响很深,他就是金庸。

  邵氏公司初到香港的时候,票房并不是很理想,就像出品*部武侠片《大醉侠》,直到1967张彻执导的《断臂刀》轰动了整个香港,影片上映一周票房就突破一百万元,刷新了当时香港电影史的票房纪录。

  在《断臂刀》中张彻巧妙的借用了金庸《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的创意,通过独特的美学风格,塑造了一个末路英雄的反抗故事,其武打动作,影片风格都开创了香港武侠片的新格局。

  1976年,佳视制作的金庸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大获成功,邵氏公司也开始联系金庸,决定开始翻拍其作品。开篇就是是由张彻执导、倪匡编剧的《射雕英雄传》,再此后《神雕侠侣》《侠客行》《飞狐外传》《碧血剑》等电影相继被翻拍。

  但是评价下当时所拍摄的一系列电影,受技术条件和金庸笔下的武侠剧情过于曲折,难以具象化的特点。在短短的90分钟电影内,无法表现出金庸小说的巨大信息量,所以拍摄出的电影效果比起原著来说,总显得有些差强人意。

  20世纪70年代末期,电影业开始走下坡路,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和挑战,精明的邵逸夫立即收缩电影业务,转而投入无线电视。在这时候,邵逸夫又找打了金庸,谈起翻拍电视剧的想法,没想到二人一拍即合。《射雕英雄传》共六十集,按当时的行情价,邵逸夫一次性将六十万港元转账到金庸的账户。

  1980年,邵逸夫以*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电视台——明珠台和翡翠台,随后由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于1983年5月在香港“无线”亮相,随即引起轰动。

  而后香港无线公司一鼓作气,拍摄了由梁朝伟和陈小春饰演两个版本韦小宝的《鹿鼎记》,由郑少秋饰演男主角陈家洛的六十集电视连续剧《书剑恩仇录》,都在当时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

  自此金庸在80,90 后的记忆中,才开始真正成为了一代“武侠大师”。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很多人都在讨论金庸的伟大,以至于后来有专门研究金庸小说的“金学”,其中每个人物的命运甚至都可以成为一门学问。对比常常拿来比较的另一位作家,古龙笔下的江湖,如同他本人一般风流不羁、富有浪漫主义情怀,而金庸笔下的江湖是严谨的,具有国仇家恨这种大命题的。

  曾经在金庸接连发表《神雕侠侣》《飞狐外传》等小说的时期,他就是当时某些势力的眼中钉,最危险的时候他曾躲到欧洲一个月暂避风险,但是他却说“我决不屈服于无理的压力之下,以至被我书中的英雄瞧不起。”这种破釜沉舟的话。

  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如政治寓言《笑傲江湖》,社会小说《鹿鼎记》等,他的武侠观是很宏大的,他笔下的江湖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宿命论和悲剧色彩。

  来到新世纪,金庸的武侠IP虽然被一度翻拍,但是却难再有能够诠释出灵魂的版本,而金庸也就此封笔,再看当今的武侠小说,再难有如此高的世界观和立意。

  就像徐克导演所拍摄的《笑傲江湖》,在林青霞的诠释下,“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在山水之间,庙堂之上,那种肆意洒脱,就是江湖的本来面貌。

  致敬金庸,于你之后,江湖再无“大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