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马云及其阿里巴巴 老牌“金庸迷”如何折腾起“西湖论剑”

到了1995年,马云才真跳离了校园,但不是办企业,更不是做互联网,而是跑去美国帮别人收账了。也就是那次收账,马云碰上了美国黑社会、遇上了杀手,也爱上了互联网……
2014-05-12 11:13 · 钛媒体  iBroadcast   
   

  “一声芝麻开门,沉重的石洞门缓缓开启,里面珍宝熠熠生辉。这虽是天方夜谭里的事,但一位中国企业家正将之变成现实。”

  马云*次听说互联网是在1994年年底,那时候的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除此之外还做外办主任。对于宁静的校园生活,马云就是觉得弊得慌。1994年整整一年,马云都在想如何离开学校,他觉得自己已经30岁了,再不干点什么的话一辈就这么过去了。90年代中期下海经商早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了,马云也想去做一家公司。他当时的心态,是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他就一定要跳下去。

  马云有一个外籍教师叫比尔,美国西雅图人,比尔回了趟美国后,给马云讲起了互联网。马云觉得这是一个新东西,他听得比说的人还激动,但没什么行动。

  到了1995年,马云才真跳离了校园,但不是办企业,更不是做互联网,而是跑去美国帮别人收账了。也就是那次收账,马云碰上了美国黑社会、遇上了杀手,也爱上了互联网。

  中国黄页

  在美国,马云去拉斯维加斯赌了一把,手气不错,用25美分就在老虎机上赢了六百美金,这六百美金成为马云走上互联网道路的*笔天使资金,后来跟随马云走南闯北好几年的电脑就是花这600美金买的。

  马云现在最喜欢的城市*是杭州,第二是西雅图。杭州是马云出生、求学、立业的地方,而在西雅图,马云爱上了互联网。

  马云在西雅图的*次Internet亲密接触,是在一家做ISP的公司,叫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很简陋,两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办公室里,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当时马云连电脑都不敢碰,要等别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

  马云在键盘上敲了“beer”,呼的一下,屏幕上弹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日本啤酒……,一排排的Beer,但就是没有中国啤酒,接着马云又试了“Chinese”,但是Yahoo竟然出来个“NoData”,再查整个Internet上还真是没有相关“Chinese”的Data。

  中国是占世界上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一跺脚地球抖三抖的大国啊,在互联网上竟然没有Chinese!这让马云很惊奇,也很难受,就在那一刻,不懂网络的马云决定在中国建一个互联网公司,于是他就跟那家美国公司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

  马云一回国就请了朋友到家里聚会,都是平时玩的*的,一共24人,马云宣布了两件事:辞职、做网站。马云讲了2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马云自己也不清楚都讲了什么东西。讲完之后24个人当中有23个人说互联网太先进了,劝马云别往里面扎,万一出不来怎么办?你开酒吧、开饭店、就是办个夜校都一定行,但就是不要干这个什么“英特耐特”。

  马云不顾绝大多数人意见创办的网站就是“中国黄页”。“中国黄页”前期的投入,是马云自己拿出了六、七千,又从妹夫、妹妹那儿借来一些,东拼西凑了2万,然后再将家具差不多都卖光了,攒齐了必须的10万本钱。然后马云、马云的太太、马云大学同学何一兵三个人,只租一间房间当办公室,只用了一台电脑(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台486),靠一块钱一块钱数着花付完房租后剩下的5000元,创办了中国黄页,在1995年5月挂上了真正的Internet,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史上*个B2B的网页。

  马云事后形容自己的创举,用的是“盲人骑瞎虎”,是一点儿都不知道Internet是要吃人、吃钱的!

  中国黄页的主要业务是给企业做网站,具体的做法是先艰难地说服企业提交产品样本,然后由马云寄到美国,在美国做好Homepage后放到网上,并打印一份给国内的企业。当时全中国没几个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马云做得很凄苦,就跟骗子似的。不认识的人不好骗,马云便“兔子先吃窝边草”,拿朋友开场,靠多年来在朋友中的信用,朋友们虽觉得互联网这事儿挺玄,但冲着马云,就做了。

  *个客户是杭州一个四星级宾馆,马云的朋友何向阳,冲着马云这个人,冲着马云嘴皮上的功夫,把活儿给下来了。当时利润不高,大头都叫美国那边做网页的人拿去了,美国那边动动键盘要60%的分成,12000元,马云几个人累死累活白天黑夜沾客户才拿8000块。Cash教育得马云立刻就感觉到了核心技术对盈利的重要性,毫不迟疑招了一个会做网页的人自己做。

  为了学习马云下载了一个美国的网页,他花了三个半小时,亲身体验了什么叫网速太慢,全中国就24K。

  *次失败

  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包括田溯宁的亚信、杭州电信这样的重量级对手。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觉得做这块不但与中国黄页比没有优势,就是与杭州电信比也说不清鹿死谁手,于是就退出来了。剩下的就是一家: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2万;这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一样都没有。不仅企业,就是老百姓,也觉得马云是非正规军、是游击队,最多也就一土八路,没人肯信他们。

  杭州电信为了利用中国黄页(chinapage.com)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近的网站chinesepage.com,也叫“中国黄页”,分割马云们的“中国黄页”的市场。

  马云为了活下去,马云与杭州电信牵手了,1996年3月份,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马云的中国黄页1995年亏了点,1996年年底,就有了700万人民币的营业额,到了1997年,网络也开始热起来了,马云当了两年先锋,互联网在中国终于有了一定的局面,但就在这时,马云与杭州电信的合作出了问题,合作方相互之间争来争去,大家开始情绪激动地处事,先是何一兵要辞职,然后中国黄页的全体员工要辞职,最后马云也要辞职了,动静大到了《人民日报》的记者来过问这事儿。为了中国黄页的前途,各方面都想马云回去,但马云心里委屈,觉得自己真不容易,打南打北打到头没自己的地儿了!执意要走。

  马云走是走了,心里还一直留着“中国黄页”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就在离去之即,马云还在与人讨论“中国黄页”下一步如何走;就是面对着哭着闹着要跟马云一起走的属下,也还是硬起心肠说:不行,你们走了中国黄页怎么办?自己拥有的21%中国黄页的股份,马云也都全部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让他们能为自己好好耕耘,好好收获。

  北漂

  马云去北京是件很偶然的事。“中国黄页”曾跟浙江省合作,搞了个“金格工程”,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哄动,连美国参议院都发来了贺电,祝贺中国政府上网。马云当时正愁无名,想借这事儿给炒一下,1995年12月份马云到北京,将一些文章也带到北京,请朋友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帮着发表。

  1995年初还没有媒体敢大张旗鼓地谈互联网,除非头儿是一个特有魄力的人。马云有个朋友认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就给了他500元钱,只要有媒体发表,那么钱就是他的。这人也真有办法,不久《中国贸易报》头版出了其中的一篇文章。这事儿完了之后马云认识了他们的头,两人相约一起谈谈。开始马云没敢提互联网,怕别人不懂导致冷场,没想到一谈就是两天两夜,越谈越投机,对方拍着胸口说:我支持你,过一段时间我搞一个活动,请一些编辑、记者朋友过来,你们见见面。

  那时候各种报纸都在报道的是当时最红的牟其中,马云是个小角色,要想在媒体上露一次脸得费很多周折。1个月后马云出了3万元钱,在北京外经贸部隔壁的“长安”俱乐部搞了个聚会,请了30多位记者、编辑。一大清早马云就开始安装两台从杭州带过来的台式电脑,网速太慢,没办法联网,马云就将内容拷到硬盘上。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觉得自己讲得很精彩,也讲得很累。

  记者、编辑们来了又走了,北京没人把他们当回事儿,曲终人散之后的马云孤独极了。但就在那天马云对同伴说:总有一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来到北京。其实马云的心情也很沮丧,只是不想说。

  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不看好网络的前景,说网络太先进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信息高速公路离中国太远。在马云看来,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荒谬透顶。马云有次在《人民日报》讲课的时候很紧张、很激动的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一次机会了,对处于劣势的我们来说进攻是*的防守……

  听完马云讲完课之后,时任《人民日报》秘书长的范敬宜觉得政府上网是一种必须,第二天就打报告给中央,申请让《人民日报》上网,没多长时间就给批下来了。直到这时,马云在北京才摆脱了失业者的身份:做《人民日报》的上网工程,这是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都做了报道。

  但北漂的日子并不惬意,马云干得倒是很多,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做完了,但就是没有赚到1分钱。《人民日报》对他蛮不错,把从北京到杭州之间来来去去的车票给付了,其他单位简直是亏着做。为了省钱,晚上睡朋友的办公室,早上吃麦当劳,晚上吃麦当劳,这种日子马云过了一年,结果留下了后遗症:一见到麦当劳就恶心,就想吐!

  再见EDI中心

  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就这样,马云带了5个年轻人又到了北京。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的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马云当时做得不错,外经贸部另立一家公司:EDI(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时间一长马云发现很多事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当时人们都说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谁也不清楚。

  怎么办?马云天天思量。

  留在北京吗?机会倒是有,比如新浪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发现北京的网络太浮躁,在这里面很难做成一件事;还在企业里面吗?马云已经受够了;马云还觉得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里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想来想去,马云觉得还是南下。

  1997年,就在丁磊带着网易北上的那天,马云却着自己的队伍南下回了杭州。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