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基岩资本岑赛铟:尊重价值规律,陪企业成长为独角兽

每次跟企业接触时,都会说定价不要太离谱,给市场一个合理的预期和空间。
2018-12-07 19:59 · 投资界     
   

2018年12月5-7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论坛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秉承传统,革故鼎新,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

基岩资本岑赛铟:尊重价值规律,陪企业成长为独角兽

会议上,基岩资本合伙人岑赛铟做了主题为《新经济领域的变化和机会》的演讲,投资界(pedaily2012)整理如下:

岑赛铟:大家好,关于新经济我想从资本运作的角度,从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很多人说基岩资本2018年应该过得还好,过往两三年基本是以美国市场为主,带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在这里,我向大家澄清一下,我们不只是做美国市场,对我们而言,中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国的资本市场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我们既然投资了一个企业,就要帮他选择最适合他们的道路。在过往我们所关注的新经济领域,包括TMT、生物医药,在中国它缺乏适合他们市场的土壤,所以我们才选择美国市场。

2018年不好过,我想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市场的参与者缺乏耐心,缺乏对价值规律最基本的尊重。我们需要金融机构能多元化,多层次地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

中国有两家电商企业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一家是丽人丽妆,另一家是美丽联合。丽人丽妆选择在中国IPO,但最终被否决了。而美丽联合会在美国上市,市值会超过100亿。作为企业财务投资者,如果连资本运作都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我不知道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资本市场现在是进入寒冬了,但如果我们还不能利用好资本市场去帮助我们的企业,选错了道路,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打击,我们自己也无法熬过这个冬天。只有帮企业熬过这个冬天,我们自己才能熬过。

回顾2018年新经济,我发现大家都在争抢独角兽,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纽交所、纳斯达克,他们都在四处出击,跟创新企业在接触。但是很多资金方和投资人,他们缺乏耐心,不想等待一个企业成为独角兽,而是想直接投钱给独角兽。所以很多独角兽企业在香港上市后,大家看到数据80%都跌了。

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定价太高了。前两年,有一家物流企业在海外上市,我当时就说这家企业的股价应该会跌一半,记者问为什么,我说他的IPO定价60多倍,一家物流企业30倍就不错了,所以我认为会跌一半,最后跌到了20多倍。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方式和估值模型,以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创新药企业没有办法以市盈率来估,但是生物医药企业有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方式。我们看他的创新药、临床数据、临床阶段,可以评判未来这个药的最大销售额,综合算出一个估值,还可以横向比较。

我经常奉劝想做资本运作的企业,不要把IPO当成是割韭菜的工具。大部分海外机构对企业会有专业的判断,如果定价太高,就没有人接,只会越跌越多。当你在市场上跌50、70%的时候,再想做融资和并购就很困难了。所以每次跟企业接触时,都会说定价不要太离谱,给市场一个合理的预期和空间。

中国市场在未来会有很多变化,今年所有的新规都是在为中国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做的铺垫。明年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会看到科创板,这给了我们这一种新的选择。我们会增加力度在国内一级市场的投资,希望帮助一些企业在科创板登陆。

但是时代还是需要我们有多元化,多层次运用资本市场的能力,美国、中国、香港市场对我们企业来讲依然有意义。

美国纳斯达克依然是能够给予新经济企业最高估值的板块,比如中国生物医药、互联网、TMT、科技类的企业,他们依然会给予这些新经济企业最高的倍数。

香港依然是有力的补充,一些在中国市场上不了,在美国市场不受欢迎的企业,依然可以选择在香港市场。比如说地产公司、地方性金融机构、教育企业等。

我们看到A股的行业板块差异比例非常大,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新经济企业没有办法在中国实现退出的原因,但是我们现在有了科创板。我们现在还不太清楚科创板的游戏规则,我们需要时间去了解他们的规则和潜规则,我们才能决定我们操作的路径。

对于新经济企业来讲,未来我们依然看好互联网企业,但是我们发现中国市场对TO C的平台类的互联网企业,还是略微有一些歧视,这个类型的企业依然可以选择在美国上市,通道是很宽敞的。

最后我想讲讲生物医药企业,我们都知道70%的创新药首发都在美国,但在80年代的时候,这个数字只有10%。让美国成为最大的创新药市场的不是技术,而是资本。

一部《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凭什么药卖这么贵。这里面有一个痛点,由于创新药太多,管线太多,任何一个药企巨头都没有办法覆盖。因此需要资本的帮助,而资本也希望得到高额的回报。但是创新药的研发时间太漫长,可能八年、十年才能面试,而且失败率很高。技术都是需要资金来推动的,所以美国市场的资本规则,没有收入的生物医药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上市。在临床一期的投入,可能临床二期就上市了,在临床二期投入,可能临床三期就上市了,这些资本有了退出的空间,才愿意投入这个产业当中。

在中国,我们缺乏这样的规则,现在有了科创板,我们希望科创板给创新药企业更多的关怀。相信有更多的创新药企业以后会出现在中国。希望大家都更有耐心、尊重价值规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这些创新企业的产业研究上,我们可以伴随这些企业一起成为独角兽。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2/438590.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