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物联网——数字经济新态势

5G的出现,导致物联网可能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2019-06-27 10:33 · 投资界综合     
   

6月20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智慧物联引领数字经济”,2019宁波物联网产业投资论坛暨项目融资路演在宁波举行。在“物联网——数字经济新态势”圆桌论坛上,丰厚资本创始人谭群钊、德联资本合伙人肖然、中科院创投董事总经理刘喜平、思得投资合伙人苗挺挺、宁波市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会长齐行峰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

肖然:非常难得邀请到各位老总来到现场做物联网产业投资分享,刚才我和谭总就算抛砖引玉,也各自介绍了自己的机构,现在也请刘总、苗总和齐总分别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

刘喜平:大家好,我简单介绍一下中科院创投,中科院创投成立于2017年底,是根据中科院院党组决策部署,由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主要发起方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平台,2018年2月份发起中科院母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基于这个母基金跟各地地方政府和中科院下属的104家研究院和3所大学发起早期投资科技成果和天使项目的子基金公司总部在北京,同时在上海武汉深圳等地均设有办公室,我们投资的主要方向:TMT、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以硬科技类项目为主。谢谢大家!  

苗挺挺:思得投资是2017年年底在宁波注册成立,团队主要成员有多年的人民币和美元基金投资经验,2018年思得连续成立了几支人民币基金,今年我们也将成立美元基金。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思得主要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包括汽车科技、5G和物联网等领域,包括最上游的芯片和下游的行业应用,生物医药这块,我们也有专门的投资团队,谢谢!

齐行峰:大家下午好!宁波物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协会成立2年多的时间,协会的宗旨是为了解决一些技术方面的应用和落地,帮助企业物联网成功转型,目前协会有200多家企业。谢谢大家!

肖然:谢谢各位老总!下面进入到互动环节,*个想跟大家互动的点是物联网未来核心的驱动因素,这个驱动因素可能会很多,大家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一下物联网背后的驱动因素,要么先从谭总开始。

谭群钊:其实我刚才发言的核心就是摩尔定律和网络效应,但是它落地下来还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政策、人力。刚才说除了安全管理之外还有人员管理、环境管理,我们国家作为准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关注这些驱动力。

刘喜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个人觉得物联网这个概念从诞生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真正火一把的时候,或者说真正有物联网的概念应该是3G起来的时候,2008年的时候中国同时发三张3G网络牌照,那时候炒了一大波物联网,但是十年过去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我认为5G起来,物联网可能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如果说它的主要推动因素,我觉得是几个大的方向。*,物联网自身的产业链成熟,也就是刚才谭总讲的摩尔定律,让整个产业链成熟,无论是从传感层到物联网协议的成熟,到低功耗广域网的成熟,物联网产业的成熟能够推动它的发展。

第二,传统产业自身不断成熟,中国从90年代到2000年初还停留在低端制造阶段,大家还是以规模扩张为主,谁也不会想更多转型升级的事情,对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都停留在概念的层面,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迫切需求,产业不断进步和升级,慢慢物联网会成为它的刚需。

第三个层面,我觉得是人的认知层面,无论从政府的认知到企业的认知,包括个人层面的认知,共同推动对物联网的接受。第四个方面,我觉得无论是从贸易战的角度,还是中国经济自己内部存在的问题,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从粗放式时代向精细化时代转变,这样一个大的历史关键转折点,到了精细化时代,企业就应该从原来的粗放式增长到逐步优胜劣汰的阶段,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趋势,这样物联网会成为它的刚需,这是我大概的理解。

苗挺挺:我觉得这个驱动首先从社会、企业的运营成本这块的考虑,或者效率的提高,从个人来说,他的家庭一些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和个人体验这方面生活品质提升、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永恒的驱动力。从技术的层面,5G、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还有刚才提到的区块链,特别是5G和人工智能,对于物联网发展来说都是一个能级的提升。5G相当于是允许更多的场景当中连入更多的设备,更低的能耗、更低的时延,对技术来说是很大的驱动力。物联网本身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但是这么多的数据产生,必然需要AI技术来分析,而AI技术也需要海量的数据来训练和学习。从产业政策来说,一些标准的推动,一些垂直领域行业的政策来说,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驱动,各个方面都是共同推动的,共同提升这个能级。谢谢!

肖然:齐总从技术应用端有什么新的视角?

齐行峰:我主要是结合宁波企业的特点来看,我们协会经常定义物联网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市场的需求或者市场的驱动是它真正的核心,什么叫做物联网?我们并不把它当做一个纯技术的产品,前面两位老总介绍的时候提到了,特别是谭总提到要强调应用,我觉得这个很重要,物联网的核心是如何让商业模式变革。什么意思呢?我们宁波很多企业,原来卖的变成租的,原来租的变成送的,如果送的你还能赚到钱,那你这家企业就很伟大了,所谓的商业模式或者过程已经实现。我认为政策是一方面,更多还是要企业寻找市场细分的行业。

比如说我们协会里面有做智慧烟感的就很成功,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底下做智慧烟感。还有某家共享电动车企业,专门做细分的,原来别人做自行车的时候,它就已经做电动车共享。我只是举一些例子,我认为主要是把商业模式的变革放在核心的地位,想通了这点才能刺激企业家、公司不停创新和改变,技术还是可以引进的。

肖然:谢谢!第二个问题,其实刚才也有提到过,本身物联网并不是技术驱动,如果把技术拆分下来看的话,其实是一个综合性、融合性的技术,物联网和现在其他新技术人工智能或者其他某一类技术,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物联网和其他技术的结合,看看有什么新的火花或者新的玩法,还是从谭总开始。

谭群钊:我们的想法是物联网跟人工智能一定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不结合人工智能,其实它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刚才几位也说到了数据,这个数据要不断学习,通过人工智能不断处理,最后才能有价值,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说另外一点,跟其他领域的结合,从消费端的物联网,物联网大多数占领的场景都是B端的场景,全2C的物联网现在还比较少,智能家居可能有一些,但不是很大。但是B端的运营者很多中层以上的干部是80后,他们对物联网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

我们之前同样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公司收购了几个公众号,几万块钱收了几十万用户,通过购买有一定基层专业人员沉淀的公众号,就直接到达了这些专业的人员,到达2B的路径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自上而下就是中间这些大的国企,同时到达基层的专业人员,下游是非常互联网化了,通过公众号免费提供SaaS、软件服务。第二步是补贴,怎么补贴呢?送智能安全帽,但是有前提条件,要求超过10亿以上的大项目才送,只送10顶,其实10顶是不够用的。当你用互联网思路去做了2B的项目时,将来会越来越有用,也许将来有一天专业人员的公众号、自媒体也会很贵,现在不值钱,为什么现在获客成本低?因为大家还没有重视到这个专业性。

刘喜平:关于和新技术的结合,物联网的智能化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这是毋庸置疑的因素,但是我想跟大家探讨两个案例,大家可以基于这两个案例来分析一下,3G时代起来的时候,大家觉得有四个领域会迅猛发展起来,一个是智能手机,再就是智能家居、智慧汽车,还有智能穿戴,如果那个阶段比较关注这几个智能行业的人,智能穿戴I-Watch火了,大家认为智能穿戴一定会火。到了3G时代,到了车联网端,第四块屏还是第五块屏,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但是我们发现真正发展起来的就一个领域,就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真正起来的是一个单品,就是现在的智能门锁,大家想想智能门锁是因为加了AI的赋能才发展起来的吗?我觉得并不是,其实很多智能门锁并没有AI的功能在里面,我觉得主要是三个层面。

*,智能门锁真正是一个刚需,大家不用带钥匙出门,同时也不怕丢钥匙回不了家,这是一个刚需。第二,随着产业链的发展,成本足够低,门锁以大众的水平都能消耗得起,从两三百块钱到、一两千块钱或者几千块钱的都有,大家都能消费得起。第三个是大家观念上的接受,刷一个指纹、刷脸就能进门的方式,比拿一个实实在在的钥匙在手里更安全。跟大家分享一个企业大数据的案例,从2013年大数据时代火起来之后,所有的创业公司必提大数据。人工智能火起来之后,大家张嘴必提人工智能。真正中国把大数据做好的公司有几个呢?甚至有数据在手里能分析好的公司又有几个呢?两个互联网巨头,京东和阿里,阿里的大数据就做得非常好,京东大数据可能稍微弱一些,现在它已经在做人工智能了。

再看一些传统的行业,像前面肖总举的例子,很多企业现在数字化水平是非常低的。第二,它的数据根本没有收集上来。第三,各个部门分立,收集上来的数据也没有统一,收集上来的数据链基本的分析都没有,还谈什么人工智能?这是中国工业化的水平和企业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水平处于什么阶段?大家也可以深入这些行业去了解一下,不要说人工智能来了,物联网就一定会发展,而是应该对个人消费和企业级应用做一个更深入的研究。谢谢!

苗挺挺:最终我觉得5G、物联网这些都会变成一种基础设施,现在5G要来了,我们都在谈5G这个东西,但是当时4G到来后过几年可能谁也不再谈4G,我想过几年5G也是这么一个情况,关键还是看怎么样去用好这个基础设施,技术肯定有互相叠加的作用,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最终要落到应用场景当中去,谢谢!

齐行峰:技术的叠加,物联网未来*的两块东西,一个就是AI,这是很通用的,为什么呢?我们的数据收集上来,核心的目的就是统计学,不管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其实未来的数据拿上来就是统计,谁把统计做好,谁就能精准做一些事情。另外区块链肯定是核心的,前面刘总说智能锁方面,目前智能锁一定要加上AI,为什么一定要加上AI呢?我有点反对意见,我见过很多智能锁,很轻松能够破解,而且破解速度比原来的速度更快,我已经到现场去看过,所以必须恐惧,我认为智能锁指纹、虹膜目前看来都不安全。

肖然:大家还是得谨慎一点。今天前面聊的很多都是跟B端有关的,下面我们聊聊C端的事,物联网在C端应用,包括家庭有什么样的变化?谭总作为互联网的前辈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你帮我们展望一下在C端新的变化。

谭群钊:我们现在都是看B端,因为C端的巨头都盯得很紧,比如智能家居必然是小米的天下,后面还有华为、联想等,所以我们现在基本不看这些行业。

肖然:大方向就否掉了?

谭群钊:那也不一定,现在也不能保证有新的2C项目有存在,你刚才提到的一点很重要,你说到物联网4.0了,现在2B再到2C,美团签下来的商户2C了,新零售在商户端的物联网升级,最后落到2C身上去,这个我觉得是有可能的。之前我们有投过餐饮和服务设施,我们一方面向物联网转型,提供一个智能摄像头的会员识别等服务,另外是通过小程序、APP去2C,这两头打通以后用户体验会好很多,因为用户到店的交互变得很立体,之前只是到店买东西的一瞬间,现在你不在店里,我也有类似微商的服务体系,你到店之后有更深的东西,通过摄像头*个识别你是谁,在你买东西之前就提供精准的服务,服务场所通过物联网,跟现有的移动互联网结合,能做到2B到2C的效果。

刘喜平:对于2B和2C,有一个应用场景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做的一个项目,就是幼儿园小孩的智能书包,防止小孩走失,你也可以说是幼儿园的项目,也可以说是家长来买单的项目。基于企业生产端的数据物联网或者机械的物联网,纯B端的应用,前面谭总讲的基于商业的应用、基于旅游的应用,基于老人、孩子或者一些残障人群的应用,应该是属于C和B融合的趋势,这是我的看法,谢谢!

苗挺挺:我也同意前面几位的观点,某些情况下并不是2B而是通过B最终2C,举个例子,我们最近在跟一个智能家居的项目,这个项目积累了8年,从技术来说,底层开发全部自己来做自己搭建,技术架构、反应速度和稳定性都做到了*,然后销售又起来了,量上的非常迅速,而且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国内的前十大房地产公司有九家都有合作,又进入一些酒店、养老社区,最终的用户都是家庭和个人,这个应用场景是非常难得的,这块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我觉得就像谭总刚才讲的,并不是智能家居没有机会了,除了BAT、华为、海尔之外,应该还有其他好的投资机会会出现。

齐行峰:我对智能家居的看法跟谭总的观点有一点类似,我认为智能家居的核心只有两头,一头在房地产手上,如果房地产能统一支配这个资源,它是最强大的,以后的房子都是精装修。另外一端最强的东西就是华为、中信、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后面三个稍微薄弱一点,因为国营企业边际比较重,我认为华为、小米会胜出,我对宁波家电生产的企业比较悲观,为什么呢?原来改个盒子还能卖个不错的价钱,现在改个盒子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要万物互联到中间去,这个是宁波比较缺顶层公司的原因。

肖然:总结一下几位嘉宾的观点,基本上有一些保守,有一些谨慎,2B、2C这种模式是需要大家探讨的,或者是一个相对好一点的路径。我们刚才聊了很多趋势和好的东西,第四个问题更多是偏向于一些障碍和制约因素,这次换一下顺序,先从齐总这边开始,比如说从标准、技术、生态来说,可以分享一两个相对精简的对物联网*的制约因素。

齐行峰:我认为整个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前面肖总介绍的物联网4.0,如何共享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一共享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立性,你怎么让格力和美的共享?这是很大的问题,这时候需要一个更强大的标准出来,国家也会按照市场的模式,这时候华为会胜出、还是小米会胜出?我认为互联互通是整个物联网发展里面最头疼,也是最难的问题,目前这个标准也很难制定,我认为4.0实现的时候,可能很多企业已经淘汰掉了。

肖然:我们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

苗挺挺:一个是比较基础性的标准,包括技术、安全、通信上面的标准。另外,我觉得很快会有一些行业标准出来,比如说安防领域、政府需求比较强烈的领域会先有行业的标准出来。另外安全性也是很大的问题,像智能家居里面涉及到一些隐私方面的问题,这个如何来解决。

刘喜平:对于物联网的标准,现在有中国三大运营商和中国设备商华为、中兴在推的标准,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在推的标准,政府也在起草物联网标准,中国是从学术界到企业界推出了中国独立的知识产权。我觉得从标准到技术,如果说是真正有需求的话,都不是一个*的障碍了,其实物联网应该做一些子行业的细分,其实这里面参差不齐,差别非常大,有的可能是政策、安全等等,稍微有一点点瓶颈。而有一些行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数字化水平,没有发展到对物联网有刚性需求的阶段,物联网在这里已经准备得很好了,而它那边根本没有这个需求,或者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研究一下企业应用软件和ERP系统,全球前五和前十的企业交流一下,即使中国的上市公司,IT化水平跟国外的企业比差距都是非常大的,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从企业的认知水平和整个企业的管理,从工人的素质对IT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泛泛去讲政策、标准、技术哪个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我觉得是不准确的,这是我的观点。

谭群钊:刚才各位说得很好,为什么物联网在消费端发展得比较慢一些?因为动力不够强,阻力特别大。阻力是什么?比如我买了手机,今晚就能用,但是要换一个智能家居就要等几年,我要去重新装修才能考虑这个事情,C端和B端也是一样,你要部署落地也是很高的成本,这是阻力。动力也很强,智能家居解决什么问题呢?是灯亮一点还是暗一点?它没有那么大的刚需,企业也是一样,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后面一些状况在变化,比如智能门锁,刚才说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场景,我们投了一个做做物业管理的,对一般的家庭智能锁没什么用。但是对于公寓、出租房来说很有用,跟我的计费很有关系,可能早期的市场是有刚需的。包括企业端,现在安全是刚需,从国家安全到企业安全、个人安全,这样的刚需会越来越高。包括我们的制造业升级,包括贸易战,肯定是需求越来越强,这是好的一面。刚才说到阻力,如何让它下降?可能还要减少部署的难度,包括整个5G的基础设施上来之后,我们的部署难度进一步降低,我们也需要一个临界点,这个市场就赚钱了。

肖然:其实前段时间我也参加了一个活动,,联想到几位嘉宾刚才对一些问题的分享,我也有一个自己的感受。从2015、2016年人工智能非常火的时候,所有投资人看的方向或者他的观点相对千差万别,有的看平台,有的看应用,每个人的视角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到2019年的时候,很多的投资人,虽然大家分享的角度不一样,但是对大方向的判断,对驱动力、商业模式的判断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点,这一点对于现在的创业者来说,也许方向的选择就没有那么迷茫,相对来说找到了真正行业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找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往下去做。其实这也许是一个创业的好时代,大家不要在前期的战略和方向上花太多的精力和走太多的弯路。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活动是在宁波,对于宁波的传统制造业刚才齐总也提到了一些建议,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挑战巨大,那么应如何更好的借助物联网实现智能化升级呢?苗总和齐总在当地,所以发言权会大一点,我们先从苗总开始。

苗挺挺:我觉得也有几家宁波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在用物联网或者相关的技术,也不是说今天想到了物联网这个东西就全面铺开,可能还得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几个点或者选几个环节去切入。现在比较关键是建议先在生产过程这个环节去做一个突破,我们通过这个技术,用这个技术应用来优化人力成本,一个是需要人力资源投入比较多的地方,还有一个是生产线上比较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以及应用到产品检测环节,一个是能减少人力的成本,另外也是减少人出错的状况,从这点上可以去试着做做看,也不要盲目去投入,主要看能否提高效率、节省成本,这是我的建议。

齐行峰:对于宁波的制造企业,我的建议就是四个字-开源节流,规上企业2000万左右的,就从节流身上下工夫,怎么样把企业做到精益生产?提高一个点、两个点,对你的效益就大了。对于有资产10个亿或者上规模的,就是做开源的动作,把柔性制造做进去,其他的没有太好的建议。小企业真正去做智能制造,那一定会死得很快。

谭群钊:对宁波的产业还不是很熟,但是宁波的制造业很发达,我看各种为产业提供服务的物联网公司,比如安全领域,能够帮你提供资产安全,本身就是开源节流的手段。还有环境保护,还有制造业,我看了好几个为生产刀具提供的检测,一个刀具能节约几块钱,减少了损耗,相信这样的会越来越多,对中国未来的制造是有信心的,通过跟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的结合,我们走另外一条路,可以逼近日本和德国的高性能制造。站在物联网创业的角度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深入沉入一个行业里面去,你要了解这个行业的,还有核心需要以及行业的独特点和关键在什么地方,至于说物联网技术,我们也有很多成熟的方案,也可以帮助创业者找到更好的方案,重点还在于了解这个行业。

刘喜平:我觉得无论是在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现在传统企业也面临一种焦虑,前几年的时候东莞和惠州的制造型企业面临着要不要做电商的焦虑,好多企业如果纯粹做自己的企业还能活下去,然后招一个电商团队做线上销售,几百万资金砸进去了,销售也没起来,公司现金流也断了。我们看中国经济大的转型期,就是要进入一个优胜劣汰和精益化生产的阶段,其实这就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是宁波传统企业面临的问题。刚才齐总说开源节流和柔性制造,对于传统企业,*步应该是把自己能够收集上来的数据利用好,基于利用好的前提下,哪里缺、还需要补充收集哪些数据?怎么用更廉洁的方式把这些数据收集上来?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去做。齐总的行业协会和政府能做哪些工作呢?可以和这些做物联网服务、传感器的企业是互动融合的,需要哪些物联网企业来为我服务?我们是不是可以吸引这些企业到宁波落地?我既可以为它带订单,同时它又可以近距离为传统制造型企业服务,这样可以一体两面发展。

肖然: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各位嘉宾的互动,希望能够为创业公司和传统制造业提供一点思路,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