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这次,碾压了甲骨文

5G和芯片技术之后,又一次弯道超车。
2019-10-07 17:21 · Tech星球  贾宁宇   
   

一场曲折的中美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较量,在「十一」假期期间揭晓,中国企业拿下数据库「世界杯」冠军,而这此前已被美国公司制霸9年。

10月2日,在被誉为「数据库领域的世界杯」TPC-C基准测试中,蚂蚁金服自研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创造新的世界记录,打破甲骨文(Oracle)保持9年的世界记录,基准性能测试成绩为甲骨文的2倍多。

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一样,是IT基础软件的命门,重要性不亚于芯片。

数字经济时代,一切经济工作都离不开数据,如果没有数据库,就没有信息科技发展的根本。

然而,过去数十年,中国数据库市场长期被海外巨头占据。

如今,这一里程碑式的反超,关乎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继5G和芯片技术之后,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又一次弯道超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称,“这是我国基础软件取得的重大突破。”

「数据库巨头」的傲慢

互联网行业有一种说法,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并称为美国的「八大金刚」,从通信、数据库到通信系统等,他们几乎垄断IT基础设施的各个领域,全球企业对「八大金刚」都十分依赖。

中国的数据库市场也长期被海外巨头占据,Oracle、微软等国外巨头企业的数据库产品,在国内政府、金融、企事业单位中的IT系统中,一直占据核心位置。

如果把数据库比作「大脑」,在过去十几年,全世界*的「大脑」就是美国的甲骨文。

1997年,初次到访中国的甲骨文创始人艾里森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的「数据库帝国」会遭到一个中国对手的碾压。

艾里森之行的排场搞得很大,迎接车队直接开到北京机场跑道上,一溜车队闪着大灯,煞是威风。

当时,还有个小插曲鲜为人知,第二天,埃林森计划到长城拍摄推广网络计算机的宣传片,时任甲骨文中国总裁的冯星君找了20个小学生参与拍摄,约好早上8点开拍。但直到9点,艾里森都还没起床。

那天北京零下20几度,20个小学生在没有暖气的大巴上冻僵了,冯星君带着哭腔给艾里森电话,一个多小时后,才终于见到大老板的身影。

当自己手中没牌,半条命甚至整条命都掌握在别人手中时,必然会有艾里森的傲慢。

彼时的中国,经济和商业全面复苏,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相伴而生的,是信息技术需求的井喷。

中国几乎所有的机构和公司,金融、电信、航空,清一色地使用IBM的小型机,Oracle(甲骨文)的数据库,EMC的存储设备。

中国银行用的*台计算机,是IBM3032;中国电信用的数据库,全是甲骨文……

甲骨文从1997年开始,在中国站稳了脚跟,这一站,就是数十年。

这意味着,中国人每一笔银行取款、转账,每一次充值话费、买机票产生的数字,都储存和跑在美国的数据库上。中国的整个信息技术体系,都是遵循美国企业的技术架构和生态。

被「扫地出门的研究员

艾里森1997年在长城上耍大牌时,距离北京1300公里之外的杭州,马云正在首次创业失败的沮丧中试图重新振作起来。

他即将创办的阿里巴巴,22年后将碾压让埃里森引以为傲的数据库联机交易处理性能。

要知道,创立于1999年的阿里,一度也曾是甲骨文中国的标杆客户,淘宝、阿里巴巴B2B和支付宝等公司,98%以上的软件系统和业务都是采用甲骨文数据库提供数据服务。

核心命脉受制于人,令人寝食难安。

2008年,阿里巴巴提出「去IOE」(去掉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并首次提到要自研数据库。

一年后的2009年,「双11」成为中国现象级商业活动,阿里技术团队感受到的不是欢欣雀跃,而是极度焦虑——「双11」的交易量呈几何级增长,未来势必还将继续呈几何级增长。

马云认为自主研发势在必行,除了数据安全问题,更关键的是,每年交易额都翻倍递增,庞大的交易让阿里需要付出上亿元购买主机。

摆在眼前的抉择:要么耗费巨资购买服务,要么自主研发数据库。不懂技术的马云,再一次选择了相信技术。

但是,在当时,对于一家刚刚上市的国内电商企业来讲,挑战全球10强科技企业,很多人认为不可能。

毕竟,甲骨文有十几万人,从事核心数据库研发的就有两千多人,而阿里数据库团队就20多个人,团队负责人阳振坤也压力山大。

从北大本硕博一路念完、留校任教并获得北大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阳振坤,离开象牙塔、投身产业界,先后辗转联想、微软、百度。在百度开发分布式数据库,两年多没拿出成绩,而被「扫地出门」。

阳振坤在百度并没有施展的空间,2010年跳槽到了阿里巴巴,负责OceanBase的研发。

在百度经历了一段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之后,更让彼时的阳振坤心里没底的是,新东家有多大的耐心,等到他把想法变成现实。

那时候,连云计算没多少人懂,分布式存储也看不到前景。阳振坤的团队人员转岗的转岗,离职的离职。

在2010中国IT*峰会上,那场著名的辩论,百度CEO李彦宏说,「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而马云坚定地认为,阿里不做云计算会死。

幸运的是,阿里当时出现了后来被业界称之为「那群疯子」的技术团队。

马云挖来的原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王坚,力推阿里all in云计算研发,力推全面去商业数据库(去IOE运动),力主自研数据库OceanBase。

真正出圈的标志性事件,是「双11」支付宝核心交易流量完全不依赖甲骨文的数据库,100%由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产品OceanBase承载的消息,不仅让OceanBase名声大噪,也让项目负责人阳振坤被推到了前台。

时隔多年回忆往事,他庆幸两点:技术理想主义遇上了技术理想主义;技术理想主义遇上了云计算时代。

今天,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的营收还无可比拟,但OceanBase对Oracle Database关键性能的超越,依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不同于甲骨文沿用至今的传统数据库架构,OceanBase采用的新一代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水平拓展性能优势,不仅是主流的数据库发展方向,也在宣告技术创新才能弯道超车。

而且OceanBase经受住「双11」的*流量考验,目前也已初步具备向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架构转型升级服务的能力。

这件事让很多人明白,曾经高高在上的全球500强巨头甲骨文,不是永远一统天下的。

有价值的浪费

今年5月,甲骨文的全球裁员蔓延到中国区。

拥有1600人的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裁员约900人,其中北京500多人的研发中心,一夜之间全部空置,只留下一座研发大楼,为员工预留了15天的注册时间,且没有选择余地。

云计算时代的甲骨文,已经落后许多。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在云计算市场领域,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是市场占有率前三的玩家,谷歌云排名第四。甲骨文则未能进入市占率前五。

曾经的巨头,正不断被后起之秀们超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今天,中国科技公司已经用实力说话,打破美国巨头的垄断。

「OceanBase与鸿蒙,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比翼双飞之举」,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原院长朱晓明教授,近日在中欧金融科技课上表示。

中国企业自研数据库

实际上,不止蚂蚁金服的数据库OceanBase与华为手机操作系统鸿蒙,如今中国科技创新的突破越来越多。

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截至2019年前四届Top500排名中,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夺得冠军,全部使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

在5G领域,华为的Polar码(极化码)被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接受为控制信道编码方案。同时,截至去年底,中国5G专利申请数量位居全球*。

芯片领域也成果凸显,平头哥芯片在一年时间中,交出了一站式设计平台「无剑」后,又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发布了 NPU 芯片「含光800」,「一颗顶10颗CPU」,阿里CTO张建锋在介绍这款AI推理芯片时说。

成立刚满两年的达摩院,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视觉计算等领域算法夺得40多项世界*,量子实验室完成了*颗可控的量子比特研发。

基础科学技术的投入,是一个长期而难于见效的大工程。也正是因为如此,阿里巴巴持续在以阿里云、达摩院、罗汉堂、平头哥芯片等代表的主体上进行长期投入。

而这在阿里内部,被看作是「有价值的浪费」。

每一项互联网技术的突破,背后都经历了很多人多年的探索与攻坚。正是被折叠的那些年「有价值的浪费」,才让今天的每一项成就,显得那么惊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Tech星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