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堡垒》导演滕华涛发文道歉:“以往拍的电影,也有观众不喜欢,但大都是就电影批评电影,可今天看到有网友说——《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真的是非常难过。”
豆瓣评分已经应声从4.2跌到了3.3分。作为一部投资3.6亿,筹备周期近5年的电影,这样的成绩显然不合格。更尴尬的是,《上海堡垒》拥有大量原著粉,而且顶着《流浪地球》后的下一部国产科幻电影名头,一度被寄予厚望,没想到如今惨淡收场。
影片中,上海陆沉了;影片外,一边倒的差评也快要让《上海堡垒》整体陆沉。网友吐槽:“逻辑漏洞跟筛子一样多。”书粉更是愤怒地表示:“宁愿电影从立项时就胎死腹中。”
背靠大IP,还有顶级流量小生鹿晗担纲主演,《上海堡垒》怎么就扑街了呢?而我们,距离成熟的国产科幻片还有多远?
“这是烂片?”
砸了3.6亿,筹备1300天
8月10日晚上,《上海堡垒》官微接连发出四条 “这是烂片?”的灵魂拷问,疑似反驳观众对于电影的质疑,不久后随即删博道歉,一连串奇怪的操作再一次将《上海堡垒》推到风口浪尖。
其实,考虑到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和投入成本,再看看惨淡的票房,也就不难理解官微为何失控了。
据了解,《上海堡垒》共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参与,15500平方米实景搭建,投资金额为3.6亿,制作周期长达6年。眼看着费钱费时费力拍出来的电影票房日渐疲软,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片方自然憋闷。
当然,憋闷的不止片方,还有买了票去影院支持的观众。可以说,观众最初对于这部有望接力《流浪地球》的电影有多期待,看过后就有多失望。
差评来源于多个方面,看不清的动态镜头、不走心的服化道、逻辑不清的剧情……其中,指责片方把爱情片包装成科幻片这种“挂羊头卖狗肉”行为的声音尤其刺耳。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上海堡垒》本身。这部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的科幻电影,讲述了外星黑暗势力突袭地球,上海即将陆沉的关键时刻主人公们迎战外星侵略者,保护人类最后一站的故事。这样的设置内核让人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团队作战抵抗外星人的电影漫威早已做过尝试,但相比于欧美,中国在此类题材的创作上并没有经验,《上海堡垒》对于此类题材的尝试是好事,但对于观众来说,剧情经得起推敲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这一点,《上海堡垒》显然没有做好。影片既没有交代外星人来地球掠夺的“仙藤”来源,也没有对外星生物进行过分析,开战场景难以言表,人类士兵竟然用常规枪械与外星机甲战士近身肉搏;作为主设定军方,指挥中心的规定也令人不解,都要世界末日了,还允许军人在外面喝酒泡吧蹦迪,很难想象拯救全人类的重任竟然由他们承担。
当然,大投入大制作下也不能说一点肯定的地方都没有。剧本经过了3年的修改和打磨,对比原著做出了较大改编,使得电影中的科幻元素突出了些,也首次将人类反击战所在地放到了中国上海。最后,特效方面也可以给与肯定,有几个镜头能看出燃烧的经费。
预测总票房仅1.38亿
背后投资方巨亏,有苦难言
《上海堡垒》的扑街,最受伤的莫过于背后的投资方了。
据猫眼APP数据,片方在分账票房中分得的收益大约是37%左右,这意味着,3.6亿的投入成本,起码要达到9.73亿的票房才能收回成本,10亿票房以上才得以盈利。
从票房走势来看,《上海堡垒》算得上是“出道即巅峰”——首日票房达到7600多万,排片占比33%,而后票房接连下跌,第二天票房仅为2055万,排片也遭腰斩,仅为15.2%。猫眼最新预测总票房仅在1.38亿左右,这意味着背后投资方,可能要亏得血本无归。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堡垒》的出品方有5家,分别是华视娱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腾讯影业、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和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此外,联合出品方也有8家之多,其中包括原著作者江南参股的公司北京灵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其中,押注最大的出品方是华视娱乐,一家非传统的影视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港股上市企业海隆投资是华视娱乐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到63.76%,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石油大亨海隆系张军。根据此前华视娱乐提交的招股书来看,《上海堡垒》,华视娱乐贡献了30%的投资份额,投入1.08亿元。
华视娱乐股权架构
华视娱乐曾获得融资。2015年8月,万达集团、新天域资本、远创投资和高瓴资本联合对华视娱乐进行了数千万B轮投资。此前,华视娱乐曾制作《致青春》、《那年花开月正圆》、《我的真朋友》等影片。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那年花开月正圆》市场表现不错,但其他影片均反响平平。
2017年6月,华视娱乐曾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书,欲登陆A股资本市场,不过到了2018年年初,该公司已经撤回了IPO申请。此次投资《上海堡垒》,华视娱乐的IPO之路更加扑朔迷离。
我们距离成熟的科幻片还有多远?
年初《流浪地球》上映,被认为是国产科幻电影崛起的曙光;而《上海堡垒》,则让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清楚认识到,国产科幻片发展的道路上,仍然一眼望不到头。
经验少、投入大,科幻电影向来是中国导演不敢轻易触碰的题材。《三体》火了之后,版权于2009年被导演张番番买走,但在合同期内未能完成改编,随后《三体》版权易主,被游族影业买下,计划斥资2亿元进行改编,并请来冯绍峰、唐嫣等担当主演,但因难度太大,“三体宇宙”至今难窥真容。
回望我国科幻电影发展史,也不难发现科幻影片一直处于缓慢推进的状态。据了解,中国的第一部科幻片是60年代《小太阳》,1988年,国产科幻电影启蒙代表作《霹雳贝贝》上映,引发关注,随后《大气层消失》、《魔表》等科幻电影相继面世引发小高潮,可惜的是热潮未能延续。
许多90后对《快乐星球》记忆犹新,这部连拍多季的电视剧尽管剧情设置偏低幼化,但在普及度上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而年初《流浪地球》的上映,则让人们开始有了科幻片崛起的自豪感。
我们距离成熟的科幻电影还有多远?《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曾有过回答,“我们真的是任重道远,拍了《流浪地球》才知道与发达国家的电影工业化水平差距有多大。当更多人开始认同《流浪地球》,我们就要建立标准。”
有人好奇,如果《上海堡垒》在《流浪地球》之前上映,效果会不会好一些?对此,导演滕华涛曾表示:“我们是站在《流浪地球》的巨人肩膀上干下去,没有想做得多伟大,只想为中国科幻电影发展出一份力,让中国科幻电影真的能够薪火相传。”
这次对科幻影片的尝试,滕华涛用了6年,“趟出这片枯寂,就趟过生长”,就当做一场试错也是可以的,虽然代价大了点,但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总要有人在前面趟路。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雪莉,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908/4454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