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亏损13亿还坚持做出行,美团的执念是什么?

“一群创业者在海南游艇上聚会,讨论完毕说可以游泳,一群人正在犹豫相互观望时,只听扑通一声有一人已经入水,那人正是王兴。”
2019-06-05 09:28 · 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  快刀财经编辑部   
   

5月20日这天,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多个网约车平台的司机们照常出车,不过系统派给他们的订单,有一部分并非来自他们所属的平台。

如果不是乘客告知,他们将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就在事情发生的前一天,美团打车聚合多个出行服务商,正式在17座试点城市上线。作为试点城市的司机自然都多了一个接单渠道。

这是美团时隔两年后,重新进军网约车领域。

2018年的3月,美团打车在上海首次上线。据其官方宣传的数据,上线当日订单超过15万单,上线3日已占据上海市场超过30%的份额,可以说是来势汹汹,箭头直指滴滴。但没多久,就因为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被上海市交通部门叫停。

01

不做滴滴而整合滴滴,

美团打车要规模化?

放弃自营,以聚合模式再出发,美团打车为什么?

据美团发布的201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经营亏损虽然达到13亿,但亏损率大幅收窄至6.8%。且美团解释道,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新业务的扩展。对于这次美团打车的模式更新,美团也表示,侧重在用技术投入推动用户体验,不会涉及大额补贴。

其实纵观美团成立到现在这8年,发展迅速并盈利的业务,没有一样是自营的,都是依靠整合B端。

美团的外卖业务营收107亿,占营收的55.8%;到店及酒旅营收44.9亿,占营收的23.4%;新业务及其它营收39.8亿,占营收的20.7%。外卖和到店酒旅占了大头,而它们都是聚合各大商家的业务平台。

自营模式的重资本不适合长远发展,“资源整合”的道路似乎才能彰显美团的优势。在笔者看来,网约车是一项投入成本巨大的领域,目前发展还涉及很多相关政策,前景尚不明朗。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角度上而言,重模式的自营,不如聚合模式来得快。但等到市场政策一切开朗之后,美团打车可能再出击。

毕竟,美团打车已经先后在杭州、成都、温州等城市获得了网约车牌照,它不会轻易这些资源。

02

聚合打车,美团遇见高德

说到“聚合模式”打车,高德打车才是*位吃螃蟹的人。

去年7月份高德开启叫车业务平台,接入10余家网约车服务商,用户从下单到司机来接驾的等待时间,比行业平均节省10%。

高德地图作为国内*的地图导航APP,累计用户已经超过7亿,平均每天为用户提供高达3.4亿次的出行路线规划。庞大的用户体量让它拥有天然优势,加之高德被阿里全资收购后,收获了不少阿里体系的流量,比如今年4月上线支付宝小程序。

美团也有其场景优势。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美团点评的2.5 亿日活用户中,30%有出行需求。所以,打车是美团在整体生活服务业务上的价值延伸,贯穿到店、离店、到家三大零售场景,真正实现了从信息决策、出行到交易的服务闭环。

用美团打车时,下载并打开美团App,在首页左上方显著位置,找到“打车”入口,即可选择出行服务商和不同类型的打车服务。

或者,选择任一餐饮商家页面,直接点击打车按钮,一键呼叫多种车型。将自动识别位置及商家地址,无需填写起止位置,一键直达餐饮商家目的地。

未来,酒店旅游、休闲娱乐等其他各品类商家也将会陆续接入此功能。

但出行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场景和流量,关键在于底层技术。借助阿里大数据能力和AI技术,高德地图的自身实力得到不少强化,比如优化道路交通、协助交管部门“治堵”,以及优化运力资源利用、提高用户出行效率等。

而美团呢,有业内人士预计,美团未来可能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发地图模式。但就在去年9月,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还在IPO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团不会加大在网约车上的投入。也就是说,美团未来的地图模式的开放上,估计很难与高德形成竞争。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团依托外卖、到店等核心业务,通过“吃”获取大量用户地理位置,用出行将用户从家到店连接起来。这样实现到店、到家、离店的闭环,将来是要比肩阿里腾讯的。

03

到店、到家、离店闭环初显,

美团能否追赶阿里腾讯?

针对比肩阿里腾讯一说,数据给出了一些暗示。

从5月20日发布的雅虎财经收盘数据看,美团仅用了两个季度,市值就强势跻身中国互联网企业10强,仅落后于腾讯和阿里,排在京东、百度、网易、小米、拼多多之前。

经过几年血雨腥风的互联网江湖大战后,新生的企业要么战败而亡,要么努力存活下来的大部分转投BAT,背靠大树好乘凉,借助它们的流量和大数据深耕自身。但“买来的肉长不到自己身上”,比如猫眼从腾讯获得流量。

剩下靠自己获取流量的,则易显疲态。比如58同城和搜狗搜索,流量变现必须依靠大量广告变现,但这很容易令用户观感疲惫,边际收益很快到头。

脱离之前阿里腾讯的荫庇,美团以外卖为获客渠道。美团用户在2018年已达到3.4亿人,平均每4个中国人就有一个在美团上花过钱。2018年美团外卖完成60多亿单,假设每完成一单用户平均要看5次手机,一年就是300多亿次。加上到店业务的流量,足以支撑一个主攻酒店预订的OTA了。

所以目前为止,虽然美团外卖的利润低,但能为美团带来流量。

这些流量真的那么好变现吗?外卖带来的流量很显然不能在外卖变现,不然它就无法带来新的流量了。

从2015年美团点评合并后,就有媒体曝出,其*盈利的只是大众点评的广告业务。这很显然会走58和搜狗的老路,边际收益下滑迅速。

高频打低频,将外卖获得的流量倒给其他业务可能是比较成功的探索,比如酒旅业务。2017年、2018年美团酒店预订间夜数分别为2.05亿和2.83亿;2019年Q1,美团酒店预订数为7860万。坊间普遍认为,美团酒旅间夜数已超过携程。

但其他业务比如打车,并不顺利。据一位美团打车员工陈斌(化名)透露,之前美团打车在美团系统内是一个非常受重视的部门,但因为资本的压力,现在转变策略做聚合平台,基本不需要自营团队,只做发单平台。

美团司机也曾表示,在保持原有的8%抽成不变、每天开车15个小时的情况下,以前一个礼拜流水(扣除8%的抽成后)在4000元,现在只有2000元左右。

而今做聚合模式,能否实现更好的变现呢?这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近几年,阿里成立菜鸟网络、复活口碑、收购饿了么、建立盒马鲜生、强化支付宝本地生活平台定位,箭头直指新零售和生活服务平台。腾讯也开始进军新零售行业,投资了京东、永辉超市、家乐福等零售企业,在微信生态上布局自己的生活服务。美团的布局,对于阿里腾讯而言,也不过是跟随战略。但在前两者强大的流量变现能力面前,美团的动作最多可以看做自保。

王兴明白美团的方向,并能够果断去践行。有人曾讲过一个段子:“一群创业者在海南游艇上聚会,讨论完毕说可以游泳,一群人正在犹豫相互观望时,只听扑通一声有一人已经入水,那人正是王兴。”

只是王兴的果断决绝,能带动整个美团迅速成长吗?一切交给时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