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毕业求职季。
国庆的一场绵绵秋雨,给祖国大陆带来了丝丝寒意;凉凉的习风,也给处于“金九银十”校招季的2020届毕业生带来了一丝紧迫的氛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43万人,再创历年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在未来几年都将非常严峻;此外,由于一二级市场的波动导致今年的就业市场缩紧,大学生的职场焦虑与就业压力将有增无减。
在“毕业=失业”的魔咒下,却孕育着非常大的商业机会——大学生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培训市场,被看做一片还未被大量开发的蓝海,“职前教育”近日愈发受到关注。
所谓“职前教育”,泛指帮助学生从校园到步入社会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型的培训,提供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职业规划、求职课程、能力提升、个人礼仪等。
这个市场的诞生源于高等教育与快速变化的社会生产发生断层,大部分大学生所学知识和就业市场要求完全不匹配。再加上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原则上只负责就业信息的对接和后期三方协议的收发,并没有为学生就业提供具体的实践指导,学生不免在毕业或者初入职场时感到“焦虑”、“迷茫”,这些痛点也就这样催生了新的需求。
职前教育这个市场有多大呢?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0-2018年的毕业生人数在按照2%-5%的同比增长率逐年增长,近8年间累计毕业生人数达到6526万人。如果以客单价约为4000元来计算,2018年中国的职前教育市场规模已经突破30亿元,未来大学生职前教育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政策也为职前教育添了一把火。早在2012年,《关于“十二五”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提到了要引导传统教育与互联网产业相融合,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此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等多份文件,也都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行业与职前培训赛道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们可以将这类企业分为四大类:
一是重点针对海归和优秀本科院校毕业学生的教育机构,如职优你、offer先生、集思学院、职业蛙、DreamBigCareer等,他们主要满足这部分学生对于投行、咨询、四大等“高端”职位的渴望,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求职技能、背景提升服务和认知课程;
第二类机构可以根据他们的课程形态,概括为主要提供1对1求职服务的机构,面包求职、Ace Offer、职派都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类企业主打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服务,小灶能力社、求职奶爸、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三节课等,都属于通过具体的课程特训为学生解决就业焦虑的机构。
第四类玩家,则主要是直接面向高校B端收取费用,例如职得、一起点拨和 FutureTour都主打校企合作,解决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尽管有一些玩家嗅到了“职前教育”这个赛道的机会,投资机构也在此领域频繁发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职前教育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业内机构水平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民众的职业规划意识并不强烈,对该行业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都比较低。
挑战背后就是机遇,在亿欧教育看来,这些痛点都是职前教育的潜在机遇:
一方面,职前教育的用户可以进一步下沉,做大蛋糕,将职前教育变成一种大众服务。因为相对少数的一线城市的精英人群,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学生,同样存在着对知识,对稀缺性资源的渴望。
另一方面,市场小意味着可以专心塑造壁垒、抬高天花板的机会更多。职前教育服务在没有明确求职结果的导向下,如何保障学习积极性和培训结果的外显性,提高培训老师资质,将定制化服务变为标准化产品,解决这些显性问题都非常关键。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说,相比过去,我们面临的三十年会更加的激荡。
国庆结束后,2020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金九银十”黄金期也就过去了一大半。在经历一些忐忑的面试后,他们高呼2019是史上最难就业年。但遗憾的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未来几届的学生,或将面临更加艰难复杂的局面。
换个角度想,我们可以寒窗苦读数十年,去为4年的大学做准备,是否也应该为自己未来30年的职场生涯多做一些准备和投资?商业社会,瞬息万变,所谓“风险”,就是因为无法预测。学习其实早已不再是一个阶段的事情,而应该是一种长期性的行为。
在接下来的资本寒冬里,相信大学生职前教育、职业教育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发展机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