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消费金融,依旧在风口浪尖之上。
行业的抓捕浪潮还在持续。据接近监管的知情人士透露,多家公司被立案,还在侦查阶段。
在行业动荡之际,另外一边,却是繁花似锦,欣欣向荣。
持牌消金的业务量成倍增长,且近一年来有10家持牌消金增资或计划增资,比如9月底,中原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就从8亿增加到20亿。
在过去的三年里,消费金融的主角,一直是金融科技公司们,劣币驱逐良币,持牌系一度被挤到墙角,牌照反而成为负担。
强监管之下,牌照优势彰显,这一次,持牌系们终于成为行业主角……
全力进场
今年开始,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都进入了强监管轨道。
大数据公司大多停业观望;现金贷平台停止放款,要么转型,要么转战海外;场景分期大规模倒闭、退场。
整个行业万马齐喑之时,持牌消金系却在强势崛起。
公开资料显示,招联消金、兴业消金、马上消金的上半年营收,都在20亿元以上。
譬如,招联消费金融上半年营收为46.06亿元,较2018年上半年的30.4亿元,同比增长52%。
除了头部玩家,小玩家的崛起速度也很惊人。
兴业消金上半年净利润达到了4.42亿,比去年同比增长120%。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持牌系都在盈利。目前公开数据的19家持牌消金中,还有4家在今年上半年处于亏损状况。
它们分别是:华融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北银消费金融。
除了业务量暴增之外,各大持牌系也正在忙增资。
9月底,中原消费金融增资至20亿,增资方是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华平投资。
这也让中原消费金融在27家消金公司中的注册资本排名,从第14位,上升到第5位。
“华平投资在美国和印度也投资了一些类似于消金公司的机构,我们希望增资之后,他们能把国外消金领域的管理经验带给我们。”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
在做增资布局的,不止中原消费金融一家。
近一年来,先后有10家消费金融公司完成增资或正在计划增资。
比如,今年1月,长银五八消金注册资本从3亿增加至9亿;兴业消金注册资本从12亿增加到19亿。
5月,度小满成为哈银消金第二大股东,后者的注册资本也由10.5亿元增至15亿元。
为何持牌系都在忙增资?
目前,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金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10%-12%,也就是说,它们的杠杆率不能超过10倍。
比如2018年,招联消金的杠杆率就为约9.47倍。
为了扩大业务量,增加可调动的资金量,*的方式,就是增资。
这也意味着,持牌系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在消金领域继续扩张。
“据相关报告预测,2017年-2022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仍将维持15%以上的增长率,面对这样一个几十万亿的巨大市场,即使完成了增资,相对于消金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而言,资本仍然是稀缺的。”周文龙说。
他预测,未来消金公司的增资,将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消费金融市场中,持牌系在强势崛起:业务量迅速扩大,资本不断加持。
“持牌系正在收割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果实。”多位从业者认为,持牌系正在成为这片市场的主角……
风水轮流转
在过去的三年间,消费金融一直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天下。
甚至,对于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牌照反而是一个负担。
“那些没有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受到的监管反而更松。“一家持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负责人孙可佳称,持牌系,却在强监管之下。
首先,它们必须遵守杠杆率,调动的资本有限。
“我们的业务系统,还要对接当地监管部门,所有的业务、利率,都得符合监管要求。”孙可佳称,每一步,都得在监管画的红圈之内,不得越雷池一步。
“每年,持牌机构都要迎接非常长时间的检查,做得不好,就会有处罚,监管的成本极高。”某业内人士称。
金融科技公司的大胆操作,在持牌系这里,全是“禁区”。
“感觉牌照就是紧箍咒。”孙可佳直言不讳,那个时代,无疑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牌照的优势并不明显。
在这种倒逼下,整个行业开始走向了恶性循环。
持牌消金和互金,很多时候争夺的,是同一类客群。
“如果进来一个好客户,根据风险定价原则,我们也许会给他一个较低的年化利率。”孙可佳称。
问题是,市场上还存在很多金融科技机构,它们并不按照规则出牌,继续给这个客户不加节制地放款,过度负债导致客户很快“烂掉”,坏账持续上升。
此时,持牌系较低的年化利率就无法覆盖坏账,只能被迫将利率再度调高。
太多的野蛮金融玩家,让行业透支,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利率不断攀升。
金融是具有传导性的,从来都没有防火墙,在一个无序发展的市场中,没人能够独善其身。
利率如此,流量同样如此。
在争夺流量时,往往是价高者得,而最能出得起高价的,显然是714平台——它们赚钱最快,但用户的生命周期也最短。
这一度导致行业的流量价格暴涨。
“最开始一个用户的注册成本是十几块,后来到了上百块。”孙可佳称,流量最贵的时候,价格暴涨了10倍。
在消费金融的混战时代,持牌系一直未能成为行业主角,正规军反而被挤到了墙角。
当看到身边金融科技公司的朋友在急速挣钱的同时,孙可佳甚至都动了单独融一笔钱偷偷放贷的想法。
“还得和内心的贪念作斗争,也会觉得不公平。”但孙可佳最后会庆幸,自己当时并没有迈出这一步……
未来
2019年,监管出手了。
而且不止金融监管,公安部门也出手了。
孙可佳身边很多在金融科技公司的朋友被抓——他们多少都涉及套路贷和滥用用户隐私数据。
“做金融,真的要守住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孙可佳感叹。
此时,消金的牌照优势和股东优势,终于开始逐渐显现。
“我们承受高昂的监管成本,也终于享受到了监管收益红利。”孙可佳认为,游戏规则越明确,对持牌消金的利好就越大。
目前,在打击套路贷和整治大数据乱象的过程中,尚未有持牌消金涉案的消息传出。
在整个行业业务暂停的情况下,持牌系开始大力拓展业务。
“一个月之内,我们部门招了50个人。”孙可佳称,因为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开始裁员,还有一些此类公司员工选择主动离职,整个行业有了充裕的人才储备。
一些互金平台发现,持牌系已经开始吞噬自己的用户。
互金领域的好用户,正在被淘洗出来,进入上升通道。
行业认为,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信号。
但持牌系也面临两个挑战。
最近,大数据行业面临整顿,大量的数据公司人员被抓,第三方风控和数据提供商纷纷停工观望。
孙可佳称,他原来合作的5家风控公司,只剩2家还能接部分业务。
“现在需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风控体系和数据库。”孙可佳称,这也许是个好事,倒逼他们建立起金融核心。
为此,他们也招聘了不少风控人才,准备深耕。
另外一个挑战,就是银行的强势入场。
从去年开始,银行就自己下场做消金。
它们和一些风控公司、流量平台合作,以更低成本的资金进场。
目前,持牌消金的资金成本是5%,而银行更低,“平均低2个点”。
“头部的低成本流量,大部分都被银行垄断了。”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除了直接做消金之外,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也在下沉,试图抢夺消金的客户。
有媒体报道称,北京银行的“农宅宝”贷款已超过300亿元,增长32%。
业内普遍认为,银行与持牌消金的客户重合度正在不断提高。
面对资金成本更低、更容易建立信任关系的银行巨头们,持牌消金已感觉压力越来越大。
尽管行业充满了变数,但*不变的是,消费金融依然是黄金行业,它对内需的拉动力量,依旧不可小觑。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数年内,这个市场,可以被分为三个阶段:未来两年,市场仍然平稳发展,但风险可能慢慢增加;未来三到四年,累积的多头风险可能爆发,监管会出手,市场会出现一场大洗牌。
“那时,监管可能会出台针对多头的文件,提出一些监管细则,比如说,根据收入水平,一个客户的多头借贷不能超过多少个。”该业内人士说。
他认为,这是一个修建飞机跑道的过程。
规则沉淀下来之后,这个行业才能真正成熟。
现在,持牌系开始在各个渠道投放广告。
微信朋友圈、分众传媒、快手,都开始被它们攻占。
而它们广告主打的关键词,就是“别碰黑网贷”……
草莽时代似乎已经过去,接下来,这里将成为持牌系和银行系的主场吗?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