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雪人奇缘》破亿背后的启示录:中美合拍片究竟该怎么拍?

合拍片的成功尚未出现可靠的法则,但它起码透露了,中国故事与好莱坞叙事的叠加的“中间派”,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2019-10-18 08:15 ·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楼巴蒂   
   

《雪人奇缘》并没有像片中的小女孩一样,在票房上创造奇遇。

这由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合拍的原创动画电影,曾被寄予“中美合拍片里程碑”的厚望。截止今天,《雪人奇缘》国内上映15天,豆瓣评分7.5分,猫眼评分9.3分,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国内电影口碑已经得到认可,累计票房过亿。

而在海外市场上,《雪人奇缘》由环球影业负责发行,首日于北美4242家影院上线,开画三天进账2061万美元,一度登顶北美周末票房冠军。但随着《小丑》《双子杀手》等新片上映,影片票房逐步下滑,目前北美上映19天,上映范围扩展至全球53个地区,北美累计票房4787万美元,全球票房累计1.09亿美元。而该片成本达到7500万美元,考虑到院线分账、宣发成本等问题,目前电影收回成本或许还有一些压力。

从现实层面出发,《雪人奇缘》是东方梦工厂从一家中美合资公司转变为一家有华人文化等中方资本全资控股后的*部原创作品,携手美国梦工场联合拍摄,中国故事+好莱坞表演,但是显然没能重现2016年《功夫熊猫3》的盛况。

纵观近5年国内市场上的中外合拍片,成功与失败案例皆有。《功夫瑜伽》《金刚:骷髅岛》《巨齿鲨》《白蛇:缘起》等合拍电影获得票房认可,但也有《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长城》《谜巢》《龙牌之谜》等滑铁卢之作。

于是合拍片背后是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雪人奇缘》是否能给出答案?

中国元素与好莱坞叙事,《雪人奇缘》合拍后的得与失

就《雪人奇缘》而言,能十分明显从这部电影上感受到合拍片的特性。《雪人奇缘》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主角们发现奇异生物雪人,帮助它回到家乡,并在途中明白家人、梦想、勇气等主题,实现自我成长。电影大致设定已经十分清楚,母题关乎家庭与成长,伙伴与旅途是自我成长与和解的辅助剂,同时雪人作为核心人物,既是故事矛盾发生的根本起因,也承担了影片卖萌与治愈的功能。

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的合作,让这个故事有了两面性,一方面《雪人奇缘》的故事核心有种中国色彩,比如感情表达上的中国式的家庭羁绊,自我成长与乡土归根的情怀,电影中场景中出现的乐山大佛、千岛湖等中国性地标,包子、鲤鱼等中国意向。这让《雪人奇缘》拥有国产电影的文化属性与感情共鸣。

另一方面,《雪人奇缘》拥有好莱坞式的动画表演与技术制作。观众能很轻易的从动画角色的服装、表情、行为、情绪表达等方面感受到好莱坞特色,奇妙的视听效果与*画面也达到了好莱坞的工业水准。

但仅凭这两者是否就足够撬动国内票房或海外票房呢?虽然《雪人奇缘》的制作水准和工业化程度堪称一流,但在故事性方面却差强人意

就以动画电影来分析,国内动画电影市场上,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IP认知度相当重要,从出品公司的厂牌效应到内容本身的IP沉淀,受众覆盖面的大小与认知度息息相关。迪士尼、皮克斯能占领了进口动画大半江山,动画帝国的品牌效应起到了护航作用;国产市场上各类原创动画电影滑铁卢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少有的几部爆款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大部分有传统神话作为共鸣基础,IP认知度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雪人奇缘》作为一部原创动画作品,背后虽然有东方梦工厂、美国梦工场“双剑合并”,但尚不足以引起普通观众注意。电影内容趋向于合家欢类型,但雪人作为核心角色,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完全陌生,而仅凭乐山大佛、千岛湖等,显然不足以引起大众情感共鸣。

一个完全原创的动画作品,想要打通国内动画市场,是存在难度的。而在海外市场,中国元素能为电影加多少分不能确定,而在国内还能作为优势选项的“好莱坞水准”已经成为了常规操,*技术的优势消弭,故事内容成为更核心的竞争力。

这一点华纳兄弟或许比两个梦工厂/场更早认知,2019年华纳兄弟与追光动画合拍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国内票房达到4.51亿,不管在动画电影还是合拍片领域,都属于成功作品。而成功的原因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合拍带来的工业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是电影内容脱胎于中国民间传说,动画改编创新,但是IP本身在国内有着广泛的认知度。

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阶段IP认知度是掀起观众共鸣的前提,而共鸣作为一个纽带将中国故事与好莱坞工业技术连接在一起,让二者达到优势互补。一部成功的合拍动画电影,内容认知与故事质量同样重要。

动画之外,合拍片的成功标准是否是个伪命题?

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动画市场合拍需要认知度,那么在类型化日益成熟的电影市场,中外合拍片成功的条件什么?

参考近几年相对成功的合拍片——2017年太合影业参与的、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春节档收割红利,票房达到17.48亿;华纳兄弟、传奇影业与腾讯影业合拍的《金刚:骷髅岛》国内票房超过10亿;2018年华人文化与华纳兄弟合拍的《巨齿鲨》,国内票房超过10亿——合拍片的票房天花板似乎在渐渐抬高,但是合拍片背后的成功之道却带着玄学色彩。

以2018年《巨齿鲨》为例,《巨齿鲨》制作成本达到1.3亿美元。华人文化作为主要投资方,投资过半。该片全球票房达到5.30亿美元,国内票房10.51亿,被国内媒体成为“继《大白鲨》之后卖得*的鲨鱼片”,但它在烂番茄上新鲜指数近46%,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了46分,2019年该片进入金酸梅奖最烂续集/翻拍/恶搞电影提名。在国内,该片豆瓣评分5.7分。显然电影票房与口碑之间存在倒挂现象。

业界也有不少人对这部电影的成功进行分析,一方面该片上映期间处在2018年暑期档后半程,在《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等爆款电影的带动下,市场处在国内票房喷发期。另一方面,该片同期上映的电影为《一出好戏》《爱情公寓》等,从内容上讲,《巨齿鲨》的惊险题材、视觉效果等,十分符合大众的大片口味。电影中的中国式的情感内核、主演李冰冰、三亚湾戏水的中国游客等,都让观众拥有了相当的代入感。

但这其中无疑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档期因素并不稳定,处在暑期档的《巨齿鲨》得到票房空间,处在今年国庆档的《雪人奇缘》却遭遇劲敌,而合拍片中的各类中国元素,长久以来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刻板印象,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中国演员与元素、品牌,稍有不慎就会变成“烂片”的提示标。

甚至IP认知度也不能作为合拍片的保障,2016年张艺谋导演的《长城》,从制作成本到主创阵容,都达到了国内*,电影不存在认知度上的问题,大导操持下中国元素与好莱坞工业技术也实现一定程度的融合,但电影豆瓣评分4.9分,从故事内容到主演演技都被网友吐槽了一波。该片国内票房11.73亿,全球获得3.34亿美元,对比其1.5亿美元的生产预算,被视为票房失利,亏损达到7500万美元,这部电影也成为合拍片浪潮里*的一块暗礁,既没有讨好国内市场,也没有获得海外认可。

从《白蛇:缘起》到《雪人奇缘》,从《长城》到《巨齿鲨》,合拍电影有成功也有失败,而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背后,很难理清转折的根结。或许根本而言依旧是故事,一个故事想讲给谁听,参杂哪那些元素,照顾哪个市场,有自身的逻辑与取舍。合拍片的成功尚未出现可靠的法则,但它起码透露了,中国故事与好莱坞叙事的叠加的“中间派”,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