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喧嚣过后回归本质,金融科技下半程如何开场?

过去传统金融在数字应用包括采集分析都是有限的,金融科技更加注重于市场细分,更注重于用户问题。
2019-12-08 18:12 · 投资界  yorke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消息,2019年12月,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汇聚国内外政商学界精英,深入探讨全球热点,全面展望2019年全球及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新趋势,共同求索大变局下的应对之道。

论坛上,亚金协筹建工作组组长、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同盾科技副总裁、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李伟东,数字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Terry CULVER,在《财经》杂志副主编袁满的主持下,以“金融科技下半场——回归科技赋能”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以下是发言内容实录:

主持人:现在金融科技的发展回归到金融本质以及规则的扩清,下面有请蔡主席发言。

蔡鄂生:这个题目开始搞晕了,金融科技下半场回归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下半场回归还是实体经济。

主持人:科技赋能金融应该更加贴近实体。

蔡鄂生:现在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确实我觉得好像是在本质上认识了,但是我觉得金融科技的结合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想谈一个问题,就是过去我们金融传统,我们过去传统金融在数字应用包括采集分析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的传统金融他是比较喜欢控制,就是从上到下每一个流通环节,每一个环节程序都要控制。金融科技更加注重于市场细分,更注重于用户问题,所以基本上是这种科技运用应该即插即用,有什么需求我的科技运用就可以了。

这样从你传统的金融就是不管商业银行还是什么,只要控制纵向管理的模式,包括我们的监管部门对于这些它的监管方式可能都要随着这样的场景还有方式的改变而改变。因为现在确实通过这几年的情况来看,科技的发展不管现在大家对于网贷也好、P2P也好出了很多问题,但是他科技本身对于大家认为打的普惠招牌或者方便群众,但是这几年发挥没发挥这些多少,而且这些过程当中到底是什么问题出现了。

是监管不足出现了,还是它的这个本身在这个金融的时候存在了本质上的问题,这个可能还是虽然现在大方向已经定了,很多部门都在清理,但是我觉得已经产生的这些东西在我们的这个经济生活当中已经运用的这些东西,本质的东西要搞清楚。

因为科技本身特别是现在的最热的区块链本身解决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对于金融不了解,对于科技了解吗?所以要向社会对于这个东西有了解,要透明要增强互信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这个确实是一个我觉得还是要有一个过程。

当然这个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监管部门怎么样能够对于有些大家很难理解的一些透明化的东西通过监管来解决这个事情。

你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很多问题就结构性产品的复杂性,你很难在这个市场透明度当中就让他表现的很透明,就得靠监管部门解决这些问题,而现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这么快,这个时候监管者的挑战创新发展可能还严峻。

主持人:谢谢蔡主席以老监管者的立场提出了金融科技监管提出的挑战,尤其基于当前中国市场情况下金融本质科技本质还各自有一些不清晰的时候,监管的挑战也是更加巨大的。

下面我们有请理事长。

王忠民:我们从新进入角度来讲可以提高原有金融里面的低效率我们利用高效率解构他,比如说现在创造的新的支付逻辑比原来的支付高多了,普惠的人群就会多,人们可以在微小的数量之间迅速传播流通性发挥巨大的效应。

另外一点大大节省成本,原有成本巨大的,乃至于我们原有成本当中创造一个金融工具市场大众服务的时候,为各种社会群体服务的时候成本很大,居然我们今天可能用金融科技的阶段新的技术降低大的成本,比如说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风险防范当中,我们的如果能够找到了风险识别,识别的更加准确而且轻易识别准确了。

如果我们今天放大到了所有的金融里面最大的一个成本是交易成本,以至于我们过去中心化的东西,就是拥有一个管理机构监管他去让这个金融有效的运行,但是这个我们基于新的技术可以区块链当中构建一切的时候,所有的交易成本就会消失,这个时候如果金融原来整体上以交易成本为主的世界金融科技大大降低。

所以,我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角度来看,包括我们金融领域当中风险识别、衍生交易等等这个东西,我们今天金融科技一定会巨量的改变这种成本结构推进科技金融当中的应用,通过科技金融应用普惠全部的金融,每个人都是金融人群的逻辑当中。

更想说的第二第三层逻辑,如果我们今天科技要放在金融领域当中应用的时候,不仅要有技术的端口,今天的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可以用,问题谁去最快速的这个东西内嵌进入当中拓展应用,这个需要一个社会的有效的我们从赋能的角度来看一个逻辑,这个就是说这个世界必须要有风险投资,风险投资这个技术金融场景当中,风险投资的时候要对新的技术新的场景应用早期的培育,特别是我现在要培育出来的时候要给参与到这个领域当中的技术人员场景拓展人员高收入,所以这个领域当中雇佣其他的劳动者其他的技术人员,我这个风险投资的对象当中的社会生产要素的回报率大大提高。

甚至要对这个技术技术场景应用在很低估值的时候引入一个新的投资者,用最短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的估值让估值翻一番,没有盈利的金融资产估值之上,这个资产回到这个当中的资本数量越多,这样吸引投资者劳动力技术贡献者越多,这个地方突破性越大。

金融本身角度来说,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领域这个领域一定推动这个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当中,而他们本身的生产要素端担当了一个赋能逻辑,这个逻辑资本端赋能其他的生产要素。如果我在新的金融科技当中找到了场景技术应用还拓展出来了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个时候怎么办?一定要把产生的内在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节省普惠给翻过来也是赋能给全部的金融的使用者手中。

如果回望中国今天,如果金融科技领域当中得到最早突破的是支付,因为支付的这个成功是首先为每个人使用他的时候你的成本低的,你的付费少了,你的效率高了。

如果一次的历史性的革命性的技术加上金融不场景的革命进步最终是支付人获益了,这个可以让原有的这样的一个技术创新迅速的覆盖每一个人的手中,每个人都是支付者的时候就会因此大大节省自己支付环节的效益。

如果越赋能给消费者越快越多越疯狂的时候,实际上把我的市场占有率,我的渗透率我的覆盖率大大提升了,从而让一件东西的一个金融科技的东西在真正的消费市场当中铺天盖地而发生。

如果看到了中国金融科技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的初始的数字化的逻辑技术不是中国产生的,进一步说我们的初始化的三大场景,电商、搜索社交不是中国,但是中国人却可以这三大场景的突破运用到中国来产生了中国的三大的公司场景下面的特别是这个消费端口的数字化消费者,数字化社交人群,数字化的搜索和电商当中,更加关键的是我们把这个用到支付当中,支付当中用到了每个用支付的人的利益时候铺天盖地,而他对于原有的支付一定竞争跟替代,对于原有的支付一定是冲击,当他冲击那个时候原有支付发生改变,你不改变只能慢慢淘汰。

所以经济学的这个效率特别是节省交易成本是金融科技的核心要在,而更根本的金融逻辑是早期的私募的风险投资市场的形成是金融科技得以有效拓展,特别是商业场景拓展的有效逻辑,拓展的成功之道在于能够这种成功背后的利益让你的消费者瞬间全部无覆盖无差异的得到销售,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赋能翻过来叫做普惠。

主持人:您讲了三个逻辑,这三个逻辑实际上带给我一些思考启发,您谈到三个问题我想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您讲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最有价值的一个竞争力的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很多时候需要平衡的,金融领域追求效率成本降低的同时安全公正也是大家重视的。第二,您的资本端的赋能很多的PEVC等等进入金融科技的领域投资,为这个市场提供足够的能量,通过您的描述我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真正的产生经济效益达成普惠还是有一个相当的周期,这个过程当中如何未来产生的效益当下一刻的合理估值,当下已经有人关注这个市场,我们看到有些最初打着科技的概念,在一级市场融到很多钱的企业,恰恰IPO市场失败了。

投资人对于金融科技本身的估值,以及未来价值的变现估值产生质疑的。

接下来我们有请杨凯生行长。

杨凯生:首先我们这场小的论坛题目取的挺好叫做金融科技的下半场回归科技赋能,既然下半场我们前面已经走了一段路了,既然下半场说明我们的戏大幕已经开始了,现在已经该进入正题,该回归本原了,就是回归金融科技赋能。

这个问题我今天想谈两点想法,第一点,就是我们的上半场走的怎么样,首先还是肯定金融科技的进步已经和正在促使传统的金融业银行业不断的转型升级。

你比如说我稍微远一点说,那些年我们已经把以物联网点为主的原有的银行变成了以网上银行、资助设备为主的所谓的鼠标银行,后来过了几年之后,鼠标银行借助于我们的所谓智能设备,又都变成了移动银行。现在从移动银行进一步智慧银行转型,就拿中国来说,我觉得现在有几大银行都有已经设计发布了各自的智慧银行的发展战略。

他们致力于打造一种智慧银行的生态系统,除了银行之外除了传统的金融机构之外,这个过程当中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原来并不从事金融业务银行业务的IT人士,IT的机构他们敏感的意识到了金融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性。

他们抓住了其中商机快法推出了一大批的新的产品,你比如说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现在有不少科技金融机构进一步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为银行进入进行客户的引流,利用自己的算法,利用自己的模型为银行风控提供一些技术支持等等。

也就是说,科技金融机构和银行的合作进入了现代领域了,所以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助贷业务还有联合贷款业务指的是这些,所以回顾这些可以看到上半场或者说前些年来在科技金融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确实带动了促进了乃至帮助了金融业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和进步,这一点我觉得没有疑问的,应该充分肯定的。

第二场回顾我们过去走过的上半场我们确实不能自满,这个不能自满我们两层意思,第一层放眼全球来说不能自满,为什么这么说?可能许多朋友不太赞成我的说法,现在我们的通常讲到了这个科技金融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说中国在这个方面是世界上领先水平,特别是我们一出国看到了国外支付手机支付那么落后回来之后我们深有感触差的太远了,包括发达国家这个方面不如我们,这个说法一定的道理反应了一定的事实。

但是,如果仅仅的于此可能有一点片面了有一点有失偏颇了,实际上我们了解世界上不少的大型机构大型银行这个方面步伐也不慢,我们分析了一下大体三种形式,一种形式就是立足于自身自主开发系统推广应用的,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应该说法国巴黎银行,这个方面做的比较领先的,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正在抓紧的实施。

第二种科技金融公司合作,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比如说花旗银行,花旗银行这些年来一直推进他们跟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主要表现在支付业务方面。

第三种,银行直接投资于一些,银行直接孵化器的作用,他直接投资于一些属于初创期的一些科技型的公司,准备着眼长远做一些技术积累,甚至将来有一些壁垒为自己的自身业务发展,摩根投资了不少初创期的科技公司正在合作。

现在也有统计数据世界上比较领先或者一流大型银行他们的税前利润17%到20%现在在用于科技金融的开发,因此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没有理由太盲目的自满。

第二个不能自满的意思是说,当然说到这里我们想说一句,我们看到我们现在的一些西方银行国家有一些经济体这个方面确实好像跟我们有一些差距,特别是第三方支付方面有些差距。怎么样客观的看这个差距,一个可能市场需求并不完全一样。再一个我们可能也要看到他们的政府,他们的监管部门乃至他们的整个社会对于金融业对于银行业的金融的负外部性或者经营情况外溢性考虑更多一点,这个对于所谓的金融创新所可能支付的试错成本顾虑更多一些,比我们多一些不说好坏,这个比较客观的看待差距的原因。

另外,我们自己必须认真的总结汲取前几年所谓科技金融发展过程当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这种反思汲取教训恐怕监管部门需要做,从业机构需要做,从业人员需要做,乃至媒体也需要做一些反思,在五六年前六七年前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第一波风起云涌的时候,P2P大潮卷来的时候,大家可以冷静想一想当时大家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如果当时有一些监管办法可以提出来,尽管不成熟比较粗糙也许会比后来好一些。

如果媒体当时更多的辩证法跟形而上学更少一点忽悠可能情况比后来好一点,如果我们从业机构从业人员当时要发展这些业务的初心更纯正一些也许情况也会好一点,所以总的觉得我觉得这个反思总结可能都是需要的,研究大家说P2P都是一地鸡毛,面对一地鸡毛似乎人人都是一脸无辜,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利于我们科技金融的长期的可吃去的发展,我们恐怕还是要进一步克服自满情绪,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纠正急功近利的想法,进一步消除浮躁的心态,我想以后的路子走的更好一点,这个就是我想说的。

主持人:说的非常好直面问题尤其对于P2P的问题这个影响非常大,不光对于起步当时充满了憧憬还有这个理想的投资人也好,或者说是这个机构也好从业者也好包括监管者也好P2P目前的状况确实是对于大家都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深刻的问题,需要我们反省。

这个问题蔡主席也有一点点涉及,比如说究竟技术的问题还是金融问题还是监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把过去的问题想清楚接下来怎么样走可能还是会有问题。

同盾科技:我从金融机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观察,今年九月份我们作为一家中国企业,我们参加了好几个国际上的会议,有在伦敦的论坛全球金融机构的论坛,还有新加坡的东南亚的论坛,还有日本的APEC国家监管机构的闭门论坛等等,这些会议走出去的时候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是很自豪的,我们觉得这个的确中国的这个很多经验很多成功案例在国外简直就是三五年之后才有的事情,像刚刚杨行长所有我们做了非常多的反省,讲金融科技的时候,大家发现中国的企业在那里讲的都是我做的有多大,我融了多少钱,我服务了几亿的人口。

但是当我们仔细听一听那些国家就是老外在介绍他们的这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时候,我们听到他们在讲的这个模型透明度,算法的透明度,我们听他们讲个人信息保护,我们听他们讲ESG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在听他们讲这个不同的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划分的问题,我们会听到他们讲巴塞尔协议系的金融科技下面模型设法迭代的问题。

我们虽然感觉到自己比较牛逼了,公司的估值方方面面已经属于很领先的地位时候,其实我们做了很多反省,中国的这个金融科技的这个上半场走的快但是质量还有很大的问题。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科技的下半场我们自己的观察是会向着精细化的这个方向发展,但是这个精细化的发展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回头来看其实国内的我们作为一个从业的机构我们看到的是刚才领导讲到的一地鸡毛,其实国内过去几年过渡耗费非常多的资源重复建设一些科技领域的细分领域。

这个其实是一个悖论,因为有些人会说如果中国三千家银行,每家银行拿一个亿出来发展金融科技,同样的钱包要求花三千遍其实做一件事情,第三方机构来做其实社会成本效益原则上面来讲像我们这样的一个机构,我们如果开发一个工具三百多家银行在用一定意义上面节约了社会成本。

我们回顾过去几年P2P的金融科技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个P2P大家可以用,那样的一个开发应用依然存在重复投资建设社会资源浪费的问题。

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企业,我们意识到金融科技下半场可能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个特点包括小步快跑,一个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如果真正的赋能银行,赋能金融机构我们做的不是大而全广而美,如果一个科技公司追求规模效应,当他追求这个所谓的一定要几百亿几千亿的估值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一个情况就是已经碰了金融的钱不再继续赚科技的钱,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话来讲,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我们现在所说的我们要鼓励不同的要素的连接,我们要去鼓励不同要素这个各自赚各自的钱体现各自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会很明确的感受到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我们更加鉴定的赚科技作为要素的钱,而不是赚金融的钱,一旦我们一味扩大规模遵循这些流量的优势,遵循一些要素的垄断优势的时候,我们赚超额收益的时候科技公司已经变了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整个市场的变化非常快,我们现在看到金融机构的自身的科技能力迭代速度非常快,对于我们的这样的一个三方科技公司而言一些要求,这个要求体现在很简单的一个方面,就是在现在的这个时代下面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必须有非常快的一个迭代速度,七八年前可能一个银行好的APP工程师没有几个,那个时候做一个APP下工具给银行用很适合时宜的,今天银行不缺这样的程序员,我们这个公司第三方机构培养自己算法工程师的团队,我们做非常深度的算法模型赋能银行,我们相信中国银行不需要三到五年自己可以培养一大批算法工程师,那个时间点如果金融科技公司不能快速转型一定带来很多的问题,就像今天P2P,很多P2P给银行做倒流,银行自己已经有勇有了倒流能力的时候,三方公司不能找寻自己的位置科技公司非常快的消耗社会资本浪费资源自身的比较也会面临瓶颈,这个最终很有可能只能跟银行抢生意赚资本作为要素的收益。

最后做一个总结,也是我自己的思考,中国金融科技机构我们其实希望我们自己秉持初心赚最难赚的钱,我们看到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他们自己对标比拟的公司不是纽约美国的公司不是以色列的公司,他们经常下南洋马来西亚、印度、缅甸那些国家做生意,这个一定意义上面代表了国人急功近利的心态,因为中国技术比那些国家领先,所以中国20万人民币的东西卖到东南亚小国家两百万,但是其实多少家企业愿意自己的核心技术跟纽约伦敦这样的世界级金融中心做比较,看一看我们的技术和那些国家的这个差距。

行业从业者角度思考一些顶层设计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的保护包括金融适量性、金融责任等等这些更长期有情怀愿景的金融科技公司愿意投入做的事情,我们作为一家独立的第三方科技公司,其实我们一直说我们自己只赚小钱,每一笔交易我们赚几毛钱一块钱,我们永远不碰金融,我们公司成立到今天没有做过一笔贷款跟倒流兜底业务,我们希望真正的可以金融科技赋能公司可以一个长期的投资作为一个情怀,可以放弃短期的所谓的规模优势,短期的这种要素的垄断优势,而去追求一个长期有利于国计民生,让中国科技真正的非常领先角色占领在世界的长河的一个能力。

主持人:在接下来的阶段应该众神归位的时代,科技公司专注于科技,金融专注于金融,但是二代融合相互赋能的尤其科技赋能金融的,我们归位的时代纠正过去的错位,您的发言当中谈到了,金融公司你看他拿金融挣钱,我们甚至看到了传统金融公司上去的时候是打科技的牌,接下来有请Terry CULVER。

Terry CULVER:非常感谢大家的精彩洞见,我们是一家投资公司,我们培养了非常多的初创的金融科技公司,我们会思考金融科技技术的潜力机会,当然这里也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有很多的操作。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家投资公司我们必须要从炒作当中摆脱迷雾我们已经在美国拉美已经投资了60多个区块链当中来的,我们决策有几个指导原则,希望这个指导原则大家一致的,首先看看金融科技两个层面应用,一个基础架构的应用我们看看互联网他是推动了金融行业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但是这些效率的提升对于消费者来说基本上是他们看不见的,对于区块链当然有一些用力,他的好处非常的清楚的,中国政府最近也有一些政策上面的这个宣布,这个将来会有更多的支持。

第二个层面就是看消费者回到互联网上面,大家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区块链其他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这里使用案例用例并不是特别的清楚,需要更多的时间看清楚他的好处需要更多理由推动大家采纳。

我们看一下金融科技技术有那些经济社会上面的原因需要利用他们,实际上金融科技是为人解决问题的,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硅谷一一个孵化器,我们每年支持25个区块链的初创公司,初创项目我要说大部分的写项目他们是解决方案在寻求问题。

作为投资公司我们必须保证首先确定问题在哪里才能解决问题?

第三,我们科技发展历史当中通常来讲那些最经常被大家使用的这种情形其实不是最开始发明的时候用意,比如说互联网最开始希望可以能够军方通讯用的,但是互联网变成了原有目的完全不一样的用处了,所以今天看到的我们的应用情景可能未来并不存在,然后在未来广泛性情况下我们今天没有出现,这个给我们创造了很多的风险,这个也就是我要谈的。

第四,就是监管。监管机构必须监管消费者市场风险等等,所以我们负责必须跟监管者合作,让他们可以能够了解这个技术负责任的使用如何的,如何能够来很好的合适的监管这个市场,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就不能够有科技的真正的应用,科技不能真正的创造价值。

主持人:您的发言我们感觉到投资的最初非常重视合规性,这个对于中国的市场投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提醒。

现在五位嘉宾发言结束了,我先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听众你们对于五位有没有什么问题想提问。

提问:想请教一下王忠民理事长内地中小型机构如何有效的发展自己培育自己的竞争力?

王忠民:如果你是中小机构你要去介入今天的这个金融科技这个领域当中我想你最好的一个办法是技术取胜技术领先但是为现在的金融当中的龙头公司或者说的大型公司,他们的服务原有成本大幅度降低,通过打开龙头公司的时候全行业当中服务,成为了金融工具当中全行业当中的有效供给者,如果找到这一点我想你已经是基于金融科技的突破口,打破龙头企业的过去的高成本的这个壁垒建立你的市场切入点,再通过覆盖到全市场当中成为一个这样的一个专业细分领域当中的一个龙头公司。

主持人:这个当中揭示了两条,一个大量的投资人烧钱投资人不接受的,另外一点前期的一级市场高估值投资人不接受的,尤其现在的这样的一个逆周期的这样的一个衰退经济环境下,投资人趋于保守的,金融科技企业真正的收获期比较长的,我想问一下,我们目前的金融企业的收获期大概经历多长时间比较好的收益,估值过程当中如何合理的定价,希望您说一下。

Terry CULVER:估值非常困难的,根本不可能传统的现金流的分析,所以要两点,比如说一是领导人领导力,然后还有他的技术,这个技术是不是真正的创新。

第三,就是执照在美国的话,这个区块链的执照现在还是非常的不成熟,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看。

主持人:你们这个企业有没有明显的收益,大概期限多久?

Terry CULVER:真的是每个情况不一样,有一些现在已经转正了,因此开始赚钱了是很好的,大多数的尤其是在区块链的领域,我们这个领域起码超过了十年。这个是一个非常早期的这个技术发展的情况,所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展成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不会盈利的。

主持人:我注意到了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这个作为中国市场的投资人也好,包括我们的所有区块链期望也好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数字。

王忠民:我们看人类的技术进步包括我们的金融科技的这个进步一定是伴随着一级市场,特别是一级市场当中的VC和田市的这个全球数量进步同步发展的,就是这种投资一定自己进步了,所以我们今天去看这个全球的独角兽的时候一定看全球独角兽里面的美元投资者占多少人民币占多少,如果人民币投资者占得多我们的人民币VC和天使投资人发挥作用,我们后悔腾讯阿里早期引资的让美元挣钱了,我们后悔的二级市场制度挣到钱资产公司上市,结果今天不得不把科创板没有盈利的公司可以去,只要基于信息披露的证券制度当中信息准确的,让大众可以分担风险一块成长,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我们会说这个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为了叫做天使,天使就是给人送钱给人办好事的,风险就是这个风险介入其中的,问题如此高风险的东西为什么产生了如此大的基金的规模,恰好是风险是用来分散的,我是一个风险投资者不能在一个基金当中一个项目当中达到百分之百,一定分散开来的,只要分散的维度可以我少数的成功可以覆盖多数的失败。

你看孙正义也看过几个大单,投阿里赚了几万倍,把一个公司二级市场下市挣钱现在已经把成本收回了,他的概率是说我只要几单或者百分之10%的秤钩就可以,如果这个市场当中一级市场当中催生了泡沫,这个也是泡沫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干这个事情,他泡沫才让那个里面的人收入高了,泡沫才让干这种技术的人感到光荣有钱可挣,泡沫逻辑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几个方面,刚才还是分散化的一个逻辑。

第二个逻辑为什么一级市场当中大量出现对赌协议,对赌协议创始人投资者之间估值性不成共识,我按照高估值投资,但是你签一个对赌协议,如果达不到这个结果回购回去这个就是防风险的一种交易结构,如果在市场当中一级市场所有的这个交易结构都可以点对点的创造无数的风险点的交易结构的防范的逻辑时候这个才有效,我们放到基金的先投资的钱不一定风险投资人他是融了其他人,其他人有限合伙者他是无限合伙人他对那些人负责,我们投到公司当中,他通过放大资金的来源同时通过分散交易逻辑风险降可控范围内最后得到有效汇报,但是他给社会的贡献的一个逻辑早期泡沫化吸引了早期的各种生产要素进入的这个领域当中,由于泡沫化局部的失败我用局部的成功覆盖他可以了,人类才有人去追逐梦想投资梦想不然那泡沫没有价值。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向这个另外三位嘉宾。下面一个问题提给另外的三位嘉宾,我们的金融科技具体应用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链在于KYC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收集了解客户的需求精准定位营销服务,这个里面初级硬币的另外一面,个人数字资产或者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了欧洲已经出台了非常严格的法律,中国现在也酝酿当中,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当前在这个金融科技领域去践行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平衡这个问题,如何在你满足这个商业需求KYC同时兼顾合规个人信息权益保护。

蔡鄂生:这个问题很好很重要现在做下来看各个方面怎么办,我们现在讲金融科技,老忘了我们的一些市场基础,因为国外的这个金融体系和它的体制制度价格不太一样,这个现金支票信用卡等,我们现在根本你从发展过程没有支票过程,信用卡发行了之后开始第三方支付他是有市场基础客户需要的,但是这个里面这个就是一个时尚的需求。

信息来了之后信息乱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开始金融机构来讲不讲其他公司运用个人信息,金融机构来讲利用客户的信息最早的储蓄存款来讲宪法里面说为储户保密,现在打的这个承诺保密什么程度,社会发展人的行为活动达到一个什么程度,你的金融活动有时候他跨领域的金融活动,你原来只有银行的时候你是在银行的客户里面活动,你现在有了保险投资有了资本市场,你还可能其他的民间借贷,涉及到个人信用方面的活动金融机构是否有必要把握怎么样把握,而且你现在还有一个就是亲戚朋友这样的一个信息,就是我们的对于信用记录的东西是缺乏历史的记载,国外从一开始有了信用之后有一个制度法律逐步的一个形成历史过程,我们现在在短暂的情况之下由于互联网还有科技的应用使信息量的大量爆发之后就可以了。

但是最糟糕的问题在于我们利用了这种信息,用到了一些就是你说的一种交换,他把这种个人交换作为一个交换交易让他成为一种有价值的,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你这个无保护的这种交易价值是对个人有伤害的。

你说这个也有文化的问题,我们说支付宝这个微信,但是到欧洲外面人一聊天,他说要用这个支付我个人隐私怎么样保护,在他那里应用什么技术想到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所以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因为他的这个制度和他的架构对于他的个人保护认为,而你完全看不明白的情况下,虽然快虽然有效率,但是他认为他会受到伤害。

这里我们的文化还有我们的接受的程度还有我这个最主要的首先应该法律层面,另外信息的这个运用层面的这个级别划分,包括我们的现在的问题在于最近政治局学习完了区块链之后颁布了人大密码法,密码法实际上对于我们的交易保密我们的这个未来的科技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问题可能还得从这个生态法律等等层面甚至包括我们的对于自己的本身行为的一种保护,怎么样利用法律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现在你说一二三可以解决的,这是我的看法。

杨凯生:所谓的知晓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这是金融企业银行乃至其他任何的一个企业在防控自己金融管理当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必须实施的一个原则,实际上信息化科技水平远没有达到今天的时候,我想金融机构银行业机构也都是努力的做KYC,只不过可能技术水平有限或者信息部对称比今天表现的更加充分,所以当时要真正的做到KYC是有一定的难度,当然到今天并不是今天这个难度彻底消失了,应该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采用可以比过去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因此这个角度来说,信息科技技术的发达我觉得是一件好事。

但是现在需要的是,谁有权采集他人的信息,包括社交行为信息,商业信息等等,有权采集的是谁,有权采集什么样的信息,谁有权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提供给第三方,这种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是可以有偿提供的,什么样的信息必须无偿提供的等等包括这些信息的所有权到底是谁的,如果有偿提供的话这个收益应该归谁等等,这些问题我觉得似乎是科技技术发展的今天,社会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尽快这个方面建章立制什么立法解决这些问题,否则我们看到的科技是在进步,但是如果这个不解决,可能有些实施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做法可能野蛮退步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以我想现在这个问题上面这个立法很重要的问题。

同盾科技:中国大概4亿中等收入人群,8亿中低收入人群,KYC主要后面8亿收入比较低的困难人群,这部分人群放弃了自己一部分的隐私信息,原来只能服务前面四亿中等收入人群的金融机构有能力服务他们,这个金融科技当中比较明显的趋势,原因很简单就是原来服务的4亿人的金融机构没有足够多的数据技术支撑他服务后面8亿人,原来谁可以服务的后面八亿人,我们希望他们尽快变成中等收入物流公司电商公司包括O2O游戏公司这些工业,所谓的新经济的公司,所以过去几年KYC把后面的八亿人打游戏逛街行为抽象化变成了四亿人的补充信息,运营过程当中出现了信息过渡的透支,甚至有机构倒卖身份证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我们作为一个技术公司其实我们自己一个愿景,我们有一天帮助金融机构做KYC不再需要获取信息,言下之意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数据连接器不碰数据,这个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的,比如说区块链技术,比如说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有联邦学习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这个事情不可能一天完成,需要一个过渡,要有一个先走过这个数据的经过汇总加工处理然后慢慢的到数据主体去中心化的过程,我相信这个不会很遥远应该两三年的左右的时间达到这一步,所以我们希望大家给到KYC的三方机构的一定的宽容度跟理解。

区块链国家掌握的数据还有私营经济民间掌握的数据这一要素的连接器的作用,区块链的效果一定能够尽快的打通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数据流通,可以数据作为一个要素定价未来不会最后才有一个定价,不会变成一个产品才有定价,这个可能这些要素原始环节,老百姓对于自己的信息掌控程度的时候知道自己的一个信息如果让他提供到金融机构做KYC就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一旦这个经济定价可以前置,KYC的效果变得更好更能够保护个人的隐私信息,这个过程我们愿意一起努力奋斗尽快的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下面一个问题我想提一个偏国际化的问题,跨过界的支付结算体系,从刚开始建立这个联盟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些传统支付机构退出了,这个现象怎么样解释,现在跟监管层的沟通过程当中现在市场认为已经死掉了,这个未来怎么样预期跟怎么样看?

Terry CULVER:这个是有比较好的记录,而且有非常多的受众,其他的区块链是没有的,而且背后也是有发展的原因,你知道脸书的这个区块链应该可以帮助脸书来去检测人们的社会行为,我想脸书还有他的合作伙伴低估的是这样的一个在美国存在的一种脸书监管机构之间的信任缺口,这一点被他们低估了,这个信任缺口我想需要花很长的时间修复。即便如此有些合作伙伴退出了,他们监管极口也是不太愿意让脸书继续下去,就是由于这样的一个信任缺口,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他们也是这个问题有一支意见的。

陈达亮同盾公司:我们知道雁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中国的数字货币,我理解工农中建四大行,比如说阿里腾讯这样的巨头各自其实对于这个中国的数字货币最后出来的形式大家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间接,脸书的那个作为一个数字货币本身没有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运行这个数字货币的主体方的信任问题。

大家通常认为国家有信用的,中国央企国企信用的,但是一个货币民营企业发行的时候信用并不会因为区块链技术本身产生信任,这个信用差距永远在那里,因为大家关心法定代表国家主权的东西,最后被一些人用到了不该用的地方。

回到中国角度来讲,他跟中国的一个很明显的对标,我们利用数字货币解决一些区块链的问题的时候,我自己的感受程度是数字货币一块钱假设国家一块钱,一块钱给到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给到了财政,财政给到了央企包工头,包工头可能分包把这个一块钱付给了农民工造楼,整个一块知道在哪里,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数字货币没有得到一个足够的解决,就是这一块到底在哪些场景上面可以用,哪些场景不能用包括立法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包括谁来运行的问题,这些相信随着这个逐渐往前走大家可以慢慢看到一些解决的方案。这个技术层面相对比较成熟的,监管法律环境的公司治理要求需要进一步明确的。

主持人:央行的独立货币很充分的,并不是说这个法定数字货币推出必须的产品,他认为法定数字货币推出与否政治的问题,接下来也想请问我这边在座的杨凯生还有王忠民你们对于法定货币这个真正的价值,我们今天也在谈科技赋能,对于我们的这个社会现实的这个经济发展来讲到底能够带来怎样的价值?

杨凯生:现在数字货币的讨论比较多,但是首先我们似乎要把数字货币的概念理一理清楚,数字货币是指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还是指民间机构发行一种货币,民间机构发行两种形式,一种法定货币挂钩的,有一种是不挂钩的,比特币典型不挂钩的,我们到底讨论什么?法定货币的数字化也许应该是一个方向,他对于货币发行的成本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了纸币的发行虽然比过去用金银跟贝壳要先进得多了,但是纸币的这个印制防伪运输保存成本非常高的,如果数字化的法定货币替代显然也是一个进步。

现在许多中央银行包括中国的人民银行在抓紧研究的这个应该是研究的自身的发行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可能是这个,社会上面第三方民间发行稳定币法定货币挂钩的数字货币的话没有想到,仔细想一下这个跟我们过去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食堂卖的饭票到底多少区别,跟购物券有多少区别,如果这个不是和法定货币挂钩的,不是说我们所说的稳定币就像现在的比特币火币一样就是另外东西,到底自身有没有价值,纯粹的一个操作工具还是本身价值的可以投资的,这个价格的暴涨暴跌究竟有利还是不利的,这些深入的研究,所以讨论数字货币我们到底讨论什么。

王忠民:数字货币出现,正好Libra出现,反应了区块链应用,应用在货币或者数字货币领域当中的连接维度越多,形成的共识难度越大,Libra推出的数字货币不叫一般的支付端的数字货币,而是要由原来Libra的基础之上的27亿用户的信用而信用的不断的在支付在信贷在资产管理各方面延伸的时候,才是一个庞大的世界,而这个共识当他用区块链逻辑做信用货币的时候犯了一个小的错误。

刚才杨凯生行长也说了,如果稳定两个字连接怎么样连接,一定稳定连接不一定现在的稳定币连接方法,你找了五个主权货币设计了一个份额,光这样几个份额谁的份额多少形成不了共识,况且找的几家没有一家好谈的。

我们设想一个东西过去没有数字货币的时候,全球金融稳定一个机构,这个机构不是一个国家支配的,也是不同货币的IMF。你当时就是干脆个IMF谈就可以了,这个跟ESDR不一样的,ESDR这个机构做的,而且现在跟你连接连接一个稳定的比率安全的问题。

我们想一个过去工业生产制造业全球化、社会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过程当中我们什么东西做标底,用今天如果标底放在稳定这一个共识角度当中,用什么东西做标底,我们想一下如果金融过去领域当中那么多指数,一定要创造一个最新的指数,拿他做稳定的标底看的时候才能那样,我跟新的东西连接埠经过你们的谁同意,现在最大的障碍就是原来连的五个主权主体,回过头这是我说他的基础是什么逻辑是什么还有今天推动的过程当中犯的一个小小的分叉错误共识的问题,反过来我们今天说如果主权货币只做支付,主权的数字货币只做支付,有必要吗?这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说降低成本,原来的纸币还有信用货币支付管理信用成本太高甚至还有这个发币税等等。

我们现在全球已经很多做的支付的东西成本比他还低,中国有支付宝国外也有其他的支付工具,已经有人做了你做他干什么,你做的货币断口其他信用功能延展出来,不仅仅M0,M1M2才可以用杠杆,信用管理才可以,所以今天如果主权数字货币只做支付已经不具有竞争力了,你存在的这个还有新发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你一定要做更多的信用币当中基于区块链当中,这个当中最大障碍恰好今天Libra遇到的障碍,你原来的主权汇率怎么样,跟他汇率关系比例关系数量关系全部人的信用不只是流动性的信用杠杆的信用证券的信用财务的信用时间大跨度的空间吸的信用怎么办才是遇到的最大障碍能不能有效的达到数字化货币的解决。

主持人:主权数字货币支付结算领域发挥功能是不是获得市场接受这个是一个问题,比如说当下的扫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我们有些金融科技的产品推出源于技术的推演,并不是自下来自于市场需求,这个里面你推行的过程当中确实面临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市场接受度的问题。

蔡鄂生:货币这个问题说白了我说不清,现在特别讲Libra这个问题,这个有些人提出了一个理念,或者通过技术的东西来谈这个问题,区块链本身带币的,我们的学习恰恰区块链当中解决不代币的问题,刚才讲的有道理的,你讲货币讲的很长了,再长了不讲,一个凯恩斯观点一个是美国代表的观点,凯恩斯的结果找一个可以提供多种的概念,就是一个黄金为主的而美国的代表提出的就是一个美元跟黄金脱钩,结果他美元的地位就是这个会议上面定了,现在来讲这是一个很难的,这个就是私币公币,现在来讲你私币的问题肯定现在你要是搞就是挖挖矿搞一搞火币,每一个央行研究自己的数字货币也是在和他现在的这个美元人民币这些考虑制约未来怎么样走成的状况,咱们走着瞧看谁力量强大。

主持人:金融科技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绝不是一场讨论结束,感谢五位嘉宾精彩发言。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yorke,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912/449325.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