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喜剧演员,集体出逃

如果好不容易等到好的喜剧剧本,好的喜剧演员却已经走光了,那还真是黑色幽默了。
2020-01-06 07:58 ·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顾韩   
   

《唐人街探案》网剧上线了。为了强调剧影IP联动,势必是要请同名电影里的角色来串个场的。刘昊然可能是太忙;宝强以视频通话的形式出现了一下;最终,这个任务落到了肖央头上。

梳起小分头、穿上花衬衫,肖央再次扮演油腻警长坤泰,跟《误杀》里一脸凝重的父亲判若两人。

事实上,正如贺岁档挤满了中小成本的国产类型片,这些类型片里也挤满了转型的喜剧演员。如《受益人》里的大鹏、张子贤,《长安道》里的范伟老师,《被光抓走的人》里的黄渤、白客,《两只老虎》里的葛优、乔杉。

把时间跨度再放长一些。年初的《来电狂响》里,马丽饰演一名被性侵的大龄职场女性,不再是笑点担当。沈腾在春节档的《飞驰人生》里虽然也贡献了不少搞笑名场面,但最终驾着失控的赛车冲向了大海,很有几分悲剧意味。

为什么喜剧演员都不再演喜剧了?

喜剧演员的出逃

众所周知,喜剧是一个非常讲观众缘的东西。

可能有些人什么都不做,一个表情一个反应都会惹观众发笑。而另一些人就算是努力去装疯卖傻,也只能让观众产生打人的冲动。可以说,能够得到观众认证与喜爱的喜剧演员,是很难得甚至很稀缺的。

然而,从演员本人的角度来说,谁都不甘心被就此定型。毕竟,喜剧形象太过知名,带来名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烦恼。徐峥就在某综艺上讲过自己和黄渤、沈腾一起去吃火锅的事,服务员一见到他们就狂笑不止。徐峥自嘲,“好像喜剧演员都没法正常吃饭了”。

对于女喜剧人来说,问题可能还要更严重一些。因为她们很多时候要自毁形象来达成喜剧效果。贾玲早年说相声的时候也曾身材纤瘦、伶牙俐齿。但为了喜感,发胖之后也没有刻意再减肥,这才有了综艺里所有人都喜欢的“傻大姐”。

马丽和张小斐则是中戏北电的科班生,在圈中打拼多年后才凭喜剧成名。虽然之后她们戏里戏外一直试图向世人证明,女性喜剧演员也可以美丽性感,然而收效甚微。

而在今年的演技综艺中,压根儿还没怎么成名的鄂靖文、金靖和辣目洋子,已经在大谈打破标签,不想因为喜剧出身而早早圈定了戏路。

不是所有演员都驾驭得了喜剧,但似乎大部分喜剧演员演正剧的效果都不错,特别是偏现实主义题材的角色。

可能正应了卓别林那句话: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喜剧演员所塑造的始终是头破血流、执迷不悔的小人物,放在喜剧里是笑点,放在正剧里就是别样的效果了。

另外,很多喜剧演员都长了一张大众脸,与偶像剧无缘。但又是大银幕所需要的长相,从底层的贩夫走卒到精英的中产阶级,可以适配多种角色。那种自然而然的生活质感,也是许多偶像明星难以企及的。

黄渤可不是一上来就演喜剧的。在早年与管虎合作的电影《上车走吧》、电视剧《生存之民工》中,演的都是心酸草根。王宝强在《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喜剧里吵吵嚷嚷、聒噪浮夸,谁能想到他的处女作是禁片《盲井》,还拿了奖。

除了转型正剧,导演也是喜剧演员转型的一大热门选择。很多喜剧大师,如卓别林、基顿,本就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全才,表演和调度一同构成了作品的“笑果”。也有许多喜剧演员是一步步走向幕后,比如周星驰,还有现在的徐峥。

当然,导演毕竟还是需要专业能力作为支撑的,大部分演员首次执导电影,效果都挺灾难。

更可怕的是曲艺界的朋友也动了当导演的念头,继郭德纲(《祖宗十九代》)、小沈阳(《猛虫过江》)之后,宋小宝也执导了电影《发财日记》,日前刚刚杀青。表达欲旺盛可以理解,但这消息还是让硬糖君心里咯噔一下。

滑落的喜剧片

喜剧一直是中国观众钟爱的类型。逢年过节看相声小品,电视有情景喜剧。电影方面,以周星驰等为代表的香港无厘头喜剧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内地则有冯小刚对白犀利的冯氏喜剧、宁浩的黑色幽默、徐峥担纲的“囧”系列,还有一时引领风骚的开心麻花

2015年可以说是喜剧的高光时刻。年度票房前十中,16亿的《港囧》占到第三位,14.4亿的《夏洛特烦恼》占第五位,大鹏的《煎饼侠》以11.6亿的成绩占第八位,王晶的《澳门风云2》9.7亿,占第九位。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让开心麻花就此闯入大众视野。网络喜剧IP《屌丝男士》与《万万没想到》也趁势推出了大电影,将大鹏、万合天宜众人送入电影圈。

也正是这一年,裸播的《欢乐喜剧人》意外大爆,开启了喜剧综艺的热潮。熟脸身价飞涨,新人崭露头角,甚至还能看到偶像歌手、体育冠军跨界演小品。而爆红的喜剧人们,又很快被输送到其他综艺以及影视之中,担当客串或主咖。

但供过于求,必然导致内容的良莠不齐、观众的审美疲劳。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以笑星云集为卖点的喜剧烂片,导致硬糖君看到某些名字、某种起名方式(比如谐音梗)、甚至某种海报排版,烂片雷达便滴滴作响

开心麻花的直男喜剧,没红个几年便显出颓势。2018年,女主换成台湾女星宋芸桦的《西虹市首富》在暑期档败于《我不是药神》;国庆档《李茶的姑妈》则遭遇三观争议,口碑扑街,最终仅取得6亿票房;2019年年底,由《驴得水》班底打造的《半个喜剧》已经尽力去贴近现实和女性视角,但表现也只能说不温不火。

而在喜剧片滑落的同时,《我不是药神》、《少年的你》等聚焦现实话题、依靠口碑传播的“泪点片”开始崛起,被视为电影工业化之里程碑的《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两相比较之下,喜剧更受冷遇,有能力、想尝试的喜剧演员自然会流向其他类型。

偏爱自己“整活儿”的观众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流行更新换代的速度都越来越快。过去春晚小品贡献的流行语可以让全国人民玩半年。现在则是春晚跟在网民后头捡段子,讲出来的时候已经不好笑了。

当然也有媒介的影响,网络段子和短视频大大拉高了观众的阈值。如果十几秒的短视频能够让人笑出来,那何必选择一部两小时长、起承转合的喜剧片?更何况很多时候,正片还没有吐槽好看。

这届观众似乎偏爱“自己整活儿”。嗑CP,放着好好的官配不嗑,偏爱风马牛不相及的拉郎:看林黛玉为伏地魔葬花,权志龙为贾玲倾倒,吴亦凡与岳云鹏旷世绝恋,苏大强与魏无羡甜宠发糖。

*的笑点是美女翻车、帅哥秒变铁憨憨,然后又往喜剧里找深沉。用《马大帅》的素材剪王家卫的剧情,用《小丑》的预告重新解读喜剧演员和喜剧片。

这似乎是一种“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的心态,能受观众眷顾的内容是互动性强的、解读空间足够大的内容。而不是一目了然,直白饱满的那种。

可能这也是段子或明星拼盘式喜剧片、喜剧综艺遭遇窘境的理由之一。同时也是历时三部的《唐人街探案》系列还能保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才不只是因为刘昊然呢!)。

当然,喜剧是不会消亡的。可能消停个几年,人民群众又会想念喜剧片。到那时可能,又要担心喜剧演员的更新换代问题。

因为正如开头所说,好的喜剧演员都*个人风格,相对来说还是稀缺的。类似的人设,从王宝强换成包贝尔就完全不好笑。周星驰电影里的表演大多延续了他的风格,但没有一个能够达到本尊的效果。国庆期间很多人去电影院只为看一眼葛大爷,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好不容易等到好的喜剧剧本,好的喜剧演员却已经走光了,那还真是黑色幽默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