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投资机构疫情狙击战:余粮已不足 一二季度基本冬眠 四季度可能活跃

与创业者一样,绝大多数机构也无法逃离疫情的严重影响。机构投资项目的流程大约分为10个,其中大约50%的流程无法完成。
2020-02-11 09:28 · 微信公众号:铅笔道  希言 付艳翠 刘小倩   
   

疫情对创业者最直接的影响是现金流,而现金流中,*的影响之一就是融资。疫情期间,创业者的融资需求更为迫切,但无奈投资机构短期“动不了”:疫情造成许多工作无法开展,不得不拉长投资周期。

与创业者一样,绝大多数机构也无法逃离疫情的严重影响。机构投资项目的流程大约分为10个,其中大约50%的流程无法完成,比如:约见、管理层访谈、尽调... ...另一方面,募资流程同样如此:LP无法尽调,银行没有办法出资划款,募集基金难度加大。

影响主要集中在几方面:

1、 募:影响募资,募资时间拉长,资金难到位。有投资人估计,新设基金周期是过往的1.5倍,旧基金的分批拨款也要视阶段投资业绩而定。

2、投:影响投资,线下尽调难推进。即便疫情能在3月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也至少要再过3、4个月后,机构才能恢复正常出差或线下约见,完成尽调、募资等正常业务。往年3-10月是投资事件活跃期,今年可能要到10-11月份。

3 、管:影响投后企业管理,但这一影响有积极的一部分,是判断项目模式的试金石。有些项目业务模式本身就有问题,此次疫情只是一根导火索,有些企业虽然业务模式比较完善,但仍旧抵御不了疫情。

4、退:影响退出,上市环境不理想,至少延迟半年时间。一旦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不能正常退出,投资机构甚至会面临被LP降管理费的情况。

疫情之下,投资机构的业务不能停止,为此,它们也探索出了一些应对方案。

1、在募资环节,上期拨款的投资业绩直接影响下期资金能否到账,所以当前需要线上挖掘项目和与LP加强联系双管齐下。

2、在投资环节,不是特别关注或者迫切程度不高的项目,投资机构就再也不看了。今年1、2季度的投资工作要压缩到3、4季度集中完成,

3、在管理环节,梳理企业,对接资源,寻找机会,全力帮助被投企业先“活下去”。

4、在退出环节,与创业团队充分沟通,摸底团队情况,主动包装项目和运作退出。不能正常退出的基金,投资机构会及时跟LP沟通能否整体延期退出。如果LP的资金压力较大,机构会主动帮忙寻求基金份额的转让。

……

本文摸底了几位机构投资者,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们的应对方案。

一季度工作压缩到二三四季度

刘伟是一家中小股权投资机构合伙人。因为疫情,他们现在只能通过线上办公的方式,消化去年积攒下来的项目资料。实地尽调、访谈等无法通过线上工作完全替代的操作流程,均被搁置。我们1季度的投资工作也要压缩到2、3、4季度集中完成。如果下半年完成不了,机构很可能要自己增加运营成本,甚至基金的退出也要延期。

以下为刘伟的口述:

因为要涉及机构基金的情况,还是匿名吧。

疫情之下,其实也别把我们当成投资机构去看,实际上,我们与所有创业公司一样,只能线上办公,线下业务完全开展不了,还要面临着寻找新LP的问题。

截至2月8日,我们已经连续7天通过线上的方式办公。这7天,团队10多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去年积攒下来的项目资料,以及去年就看好且一直在跟的10几个项目。我们还通过线上的方式,与这些创始人聊了聊他们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近况。

至于实地尽调、访谈等无法通过线上工作完全替代的操作流程,只能搁置。

虽然2003年时我还没有开始创业,但当时大环境的经济发展背景属于高速发展期,而现在的大环境正处于转型调整期。我感觉,这一次疫情的影响可能至少持续半年的时间。即便疫情能在3月就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也至少要再过3、4个月后,我们才能在正常出差或线下约见,完成尽调、募资等正常业务。

这样一来,机构的投资周期势必会受到影响。本来,平时投一个项目最短都要2个月时间,长的需要半年、甚至一年。2019年,我们一共投资了10多家项目,为了保证机构运营,我们今年也要按着这个节奏去做。但现在,疫情期间投资人们可能就只能在线上看项目,其他工作都要相应往后挪。

甚至,我们1季度的投资工作也要压缩到2、3、4季度集中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机构很可能要自己负责运营成本。

种种迹象表明,疫情对投资机构短期内的募资活动也造成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小机构来说,说实话,我们“弹药”已经不足,账面上资金已经不多,疫情的爆发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刚刚经历过去年的资本寒冬,本来我们预计,2020年下半年环境可能会好转。但疫情的发生,可能让募资难、融资难的情况往后移,甚至到2021年才会好转。

目前来看,这场疫情已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阶段性的负面影响,而实体经济其实会传导到我们的业务中,进而影响机构投资业务的进展。这很好理解,个人投资者、上市公司及其他非上市企业因受疫情冲击,其短期内资金主要流向应侧重于企业的正常运营,出资节奏势必放缓。

不过,疫情之下,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出资平台为代表的国资LP,可能会受行政管理、财政预算影响较大,给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增加资金流动性。但这部分一般更愿意与已经有知名度的一线机构合作。

因此,机构的洗牌和二八分化现象将更进一步。一部分中小机构将被洗掉,一线头部机构则会发展得更好。

资本寒冬之下,作为中小机构,我们也不能像产业基金一样,先募到足够资本再投资,期间的管理费就能够支撑公司的运营发展。我们提取募资到位基金的管理费,一般是一次性提取3年的管理费,甚至是一次性提取整只基金存续期的管理费,才能维持公司运营。

所以我们每年都是一边左手去找资金,另一边右手去投项目。

虽然现在找资金和找项目虽然都出现问题,但我们也想到了一些应对措施。

比如,在疫情期间,因为原来的LP已经对我们有一定认可,所以会继续跟其沟通,看有没有新的合作可能。

同时,我们也会不断通过专业的FA,政府的科技园、产业园、券商、律所平台找新的项目,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去做一些行业研究,挖掘新的项目投资机会。

更糟糕的是,对于我们存量资金来讲,还有部分涉及到项目到期,存在一定的退出压力。

现在,机构投的一些项目,有一些已经上市,但有一部分还处于正在上市的路上。这部分极可能也因市场环境不理想,影响到上市节奏,延迟半年时间。一旦基金所投资的项目不能正常退出,我们甚至会面临被投资人降管理费的情况。

对此,我们会有3个应对措施:

1、基金肯定会有一部分能够正常退出,不能退出的我们也会及时跟LP沟通能否整体延期退出。

2、如果LP的资金压力也较大,我们会帮忙寻求一些基金份额的转让工作。

3、可以跟LP沟通,在资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帮对方找新的基金接盘该投资标的。

虽然现在确实处于较危险的时期,但我对机构的情况还是呈乐观态度。

从资金面来讲,我也相信,国家肯定在财政或者在货币政策上还会加大力度,比如降息、减税等政策的支持。

事实上,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在股权投资领域已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2020年2月1日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通过建立针对疫情防控相关领域资管产品备案绿色通道、适当延长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完成首支私募基金产品备案时限、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管理私募基金的各类信息报送更新时限等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私募基金行业相关业务平稳运转。

最后我认为,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往年3-10月是活跃期 今年是11-12月

石矛所在的常垒资本是一家关注高成长技术型公司的早期机构。他认为,疫情对于投资机构的业绩释放也好,还是企业经营行为也好,是一种暂时的延期,经济需求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疫情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所以他们机构的工作会较往常有所延后。上半年依然会看项目,但对于一些迫切程度不高或是短期内处于探索阶段的项目,会暂时放一放。

以下为石矛的口述:

我们机构主要关注高成长技术型公司,关注中国每年GDP增长的最上层奶酪,所以我们只聚焦“新生事物”。更相信软件定义的世界,因此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自动化、物联网都是与我们相关的关键词。

所以对于我们而言,疫情现阶段的影响并不大。如果是主投线下消费项目的机构,它们近期面对的挑战会更大,有些机构可能会转换投资策略和投资赛道。

最近我们主要还是以保证员工安全为主,特殊期间安全最重要,谨慎为好,开工以后的一个月尽量避免出差,能用远程会议就远程。

但是对于一些重要的商务谈判或者行业调研,甚至是投资同行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只有线下见面才会聊得更多才会更有效,远程会议的方式只能替代一部分,因此投资行业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疫情期间,我们机构也在关注远程办公赛道,这个赛道企业很多,但不能说它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举个例子,真正的远程视频需要把会议交流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集成一个应用里面,我觉得这个才是关键。不是说开几个摄像头开会就可以,开会的时候还要把会议纪要语音转化成文字,并智能做一个校正,快速形成一份可读性的文档,有时还需要一些辅助的图形协同工具使得演讲者的展示更生动直接,这才是有差异化值得付费的产品。

每个企业在它发展的某个阶段,对自己的现金流管理都有捉襟见肘的时候。这次疫情对于很多领域头部项目的现金流都会造成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对手比拼的是精细化运营能力和应对压力的适应能力,某些赛道的企业可能会实现弯道超车,从第2名越级到第1名,行业格局会因为这种黑天鹅事件发生一些变化。

总体而言,我认为疫情对于包括投资机构在内的各行业的影响,不管是业绩释放也好,还是企业经营行为也好,是一种延期,但不是一次需求基本面的抑制。

其实就像冬眠结束,万物苏醒。上周已经有一批投资机构开始伺机而动了,在一线城市的投资机构在本周都开始复工。大家处于需求复苏的阶段,对于感兴趣领域的投资标的还是会按照原来的节奏去跟进。

但是因为疫情的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所以投资机构的最终触发投资有可能会选择性的延后。Q1的数据肯定不太理想,可能要等到Q2,投资机构会延迟投资我觉得是正常的。

事实上,我认为机构的投资节奏,一方面与现实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自身状况也分不开。

有些机构可能没有资金了,就不会投,但是创业者以为机构有钱,这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过程;另外一个情况就是机构余额不多了,资金必须要精挑细选,节奏自然会放缓,尤其前面投的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情况下,更要珍惜手上的弹药。

疫情会起到一些助推的作用,但是本质上还是基金本身遇到的问题。对于那些募资完成较好的基金,还是会快马加鞭地去投资,否则的后续的退出压力更大,所以在今年它的投资可能会出现加速的状态。但是在现在这个情况,这些机构不会盲目地下注,只能等待,往年3-10月份是投资事件的活跃期,今年可能11、12月较以往会出现更多的投融资事件。

对我们而言,今年的投资节奏会进行调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会等一些企业的业绩,进行观望与考察。因为在这时候给企业钱它也做不了事,它想扩张,但是扩张不了。很多公司本来是3月份可以做迭代、做测试,但是现在没法做,所以我们的投资节奏会暂时延后,经过了上半年的观察,下半年我们会加速投资节奏,果断下注。

上半年我们还是会看项目,但对于一些不是我们特别关注或者迫切程度不高的项目,我们会暂时放放。

在今年,对投资机构而言,募资还是*的考验之一。

过去十年,中国民资的LP从鱼龙混杂赶新潮,特别是在万众创业的浪潮下,无论机构还是个人都杀入了股权投资的一级市场,到现在经历了股权投资的过山车后,LP变得更加理智。其实到今天为止,中国的民资LP也没有形成有序稳定的投资结构,这就导致国内LP尤其是民资人民币LP还是稀缺,在一定层面上也影响了机构的募资。

对于常垒资本而言,募资工作去年就结束了,我们的LP目前包括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龙头和政府引导基金。我们这一期的基金在2个亿左右。这2亿左右的基金计划在一年半到两年时间投出去,时间还算充裕。

我预计机构们今年的募资还是不会很容易,而且即使募完资了确实不太好投,这期基金如果业绩没做好,对以后募资也会有影响。所以我建议那些想出来独立做新基金的投资人一定要慎重决策,不妨先观望等待一段时间,正好也可以借此蓄积能量,为以后打下基础。

新设基金周期拉长50%

章宁是某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机构VP,他所在的投资机构是一家与低线城市政府基金合作的机构,但此次低线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大,这家机构也有所波及。在募资环节,她估计新设基金周期是过往的1.5倍,旧基金的分批拨款也要视阶段投资成绩而定;在投资环节,机构上半年会先趋向谨慎,下半年集中完成全年计划;在管理环节,机构会把工作放在先帮助企业活下去;在退出环节,会主动包装项目。

以下为章宁的口述:

我们机构主要与政府基金合作,而大多数这些政府基金都分布在二三四线城市,那里的疫情非常严重。

当前,疫情对我们*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尽调环节。

一方面,LP无法对我们进行尽调,银行没有办法出资划款,募集基金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我们没有办法对被投企业做尽调,投资工作难以继续往前推进。

因为一期基金的投资任务是有期限的,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收到延期的通知,上一期基金还在照常运行。又因为不同基金的打款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是项目上会,每个LP再打款,有的是LP一次性把钱打到账上。所以,我们现在投资企业的打款和交割可能会滞后,毕竟有些项目还没有完整尽调过,我们现在只能在线上看资料,不停地交叉印证。

具体到我们投资机构的募、投、管、退四个环节,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每个环节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我们也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1、在募资环节,上期拨款的投资业绩直接影响下期资金能否到账,所以当前需要线上挖掘项目和与LP加强联系双管齐下。

通常,以前有过与投资机构合作的政府基金,它们也愿意重新拾起投资项目,如果没有,在当下,它们也不会有多余的心思插手这件事。因此,我们的重点募资目标是仍然是前者。

我们也一直在与政府基金合作,正常情况下,从基金申报到最后批下来一般需要1年的时间。但是此次疫情抽调了很多相关人士,会拉长基金设立周期,保守估计为1.5年。大多数情况下,募集资金的主要高峰都是在上半年,年中的时候基金资金到账,下半年就可以开始投资项目。

这种募资时间会促使一个现象的产生:拿到资金后,我们会开始猛攻,大手笔投项目。只有少数年底没有彻底完成交割的项目,我们才会在明年上半年陆陆续续完成。

对于我们来说,之前的那2亿人民币基金也没有用完,所以在募资上还不用过于担忧。但若想发现新的机会,想要立即募资到新基金,今年上半年可能没戏,但也说不准,可能4、5月会有转机。

在这之中有一个隐藏的问题,就是基金给我们的钱也是分批的,上一期拨了8000万元,我们要达到某个约定的标准,它们才会把剩余的1.2亿元拨给我们。上一期的投资业绩直接决定了我们这期能够拿到的基金。疫情当前,很多创业公司的发展也都受到影响,甚至倒闭,这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投资业绩。

在这方面,我们的应对方案除了继续在线上挖掘优质项目外,还要与这些政府基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前者是我们硬实力的体现,后者则为软实力。毕竟疫情是客观情况,大家都能理解。

2、在投资环节,面对面沟通成痛点,上半年先趋向谨慎,下半年集中完成全年计划。

投资活动中,很多事需要面对面交流,但是在当前,人与人之间不能面对面交流是我们机构面对的一大痛点。我们需要到一线考察项目的真实发展情况,访谈创始人、联创等高管团队,查看公司财务状况、人事架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

尤其是在谈论估值问题时,电话的沟通效果肯定不如面对面直接交流效率高。在线下,几个人坐在一张桌子对面,谈判双方的诉求能够直接表达,面对面传递出来的气势也是谈判的一大技巧。双方是敷衍还是认真,一目了然。

此外,一旦投资机构人员在尽调期间感染,我们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先不论是否会在潜伏期传染给同事,即使早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在短暂期间不能工作也是一笔较大的损失,毕竟投资机构的内部人员都是少而精,所以我们也一直保持谨慎。这样一来,投资自然会推迟。

但我们也没有过于悲观,当年的SARS也是在年中就基本结束了,我估摸着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差不多,不会影响全年的计划。我们的想法是,上半年投资行为更加谨慎一些,珍惜手上的弹药,把上半年未完成的任务集中在下半年去完成。

3、在管理环节,梳理企业状况,对接资源,寻找机会,全力帮助被投企业先“活下去”。

疫情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利的方面,成为检验被投项目业务模式是否完善的“试金石”。我们会仔细甄别判断,有哪些项目是业务模式本身就有问题,此次疫情只是一根导火索,有哪些企业是业务模式较为完善,但仍旧胳膊拧不过大腿,无法抗衡疫情。

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发力的一部分。疫情影响线下的沟通,我们现在的重心放在梳理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与企业细致沟通,并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困难,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我们也在号召这些企业做一些捐款、分享疫情应对方案等,其实这也是投资机构公关的一种方式,能够为我们之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4、在退出环节,摸底团队情况,主动包装项目和运作退出。

如果在疫情期间涉及到企业退出的话,我们也会主动与创始人商量,并搞清楚现状,把利弊分析展示到创始人面前。

同时,我们还会与企业的其他股东沟通,告诉他们我们机构的应对之策和退出方案。不过,疫情之下,退出环节并不通畅,我估计这种状况至少持续2个月。

募资还是不会很容易,而且即使募完资了也不太好投,这期基金如果业绩没做好,对以后募资也会有影响。所以我建议那些想出来独立做新基金的投资人一定要慎重决策,不妨先观望等待一段时间,正好也可以借此蓄积能量,为以后打下基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铅笔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