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升级下,医疗与生命科技行业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长期关注并深耕的重要领域,华兴医疗团队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依然延续惯例,从生物医药、IVD及基因检测、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智慧医疗五大领域及资金端入手,力求全面描摹过去一年间全球医疗领域发展风向。
回顾2019年,医疗器械领域的资本市场因为科创板和港股18A新政而开拓了新的退出途径,私募融资延续了之前小而美的风格,国际巨头继续稳步进展在战略管线领域的并购和投资合作。匹配行业容量和潜力,影像、骨科、心血管、外科等领域仍然是资本关注的重点科室。
在2018年医药行业面临4+7集采的大洗牌之后,器械产业也在2019年迎来了落下的另一只靴子,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集采政策对标准化程度较高的高值耗材器械进行试点,骨科、心血管和眼科首当其冲。在政府前期多年的临床数据收集基础上,进一步促降价、防滥用、严监管。虽然预计头部公司的销售业绩将受到不小的冲击,但中长期来看将有利于进口替代和行业集中度提升。
2019年,一批初拿证的创新器械企业面临新常态下商业化的考验,而另一端,一批走过发展周期初具业务规模的企业积极探索IPO的契机,展望2020年必将成为进一步整合与规范的大年。
本期将从私募融资、IPO、并购三个层面入手,分析和分享全球医疗器械领域过去一年间的资本市场表现。
政策关键词:采集
2018年12月,由4个直辖市和7个省会或计划单列市参与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陆续揭晓拟中标结果,中选品种大幅度降价,相关药企的二级市场市值应声下跌。紧张的关注中,针对高值耗材的另一只靴子也在2019年落地。
1. 201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核心条款包括统一编码体系和信息平台、实行医保准入和目录动态调整、完善分类集中采购办法、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制定医保支付政策等。国家进一步强势调整药占比、械占比和服务收费的比例。
2. 7月,安徽省打响*枪,将脊柱植入物和眼科晶体率先作为试点品种。安徽省18家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将执行谈判价格,采购周期一年。骨科脊柱类产品有11家企业中标,眼科晶体4家中标。骨科脊柱植入物总体平均降价53.4%,人工晶体总体平均降价20.5%。
3. 7月和9月,江苏省的两轮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谈判,对心血管介入、骨科关节、眼科人工晶体降价幅度比起安徽更加激进,覆盖医院也扩大到省阳光采购联盟组织107家成员单位。
4. 10月,山东印发《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高值医用耗材平台集中采购实施方案(试行)》。
5. 12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文,全面推广福建和三明医改经验,其中包括通过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据悉2020年9月底前,江苏、安徽、福建、青海、浙江、重庆、四川、陕西、湖南、宁夏和上海要率先进行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
虽然目前执行器械集采的省份、医院和类目有限,但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未来可期,新常态利好商业渠道广泛、招投标工作扎实、产品质量稳定且拥有一定创新性技术门槛的企业,而规模偏小,渠道区域化,产品同质化的企业将在这场游戏中失去门票资格,过去小富即安的企业形态难以为继,行业整合迫在眉睫。
私募融资:交易数量金额双降,新赛道瞩目
1.中国医疗器械私募融资保持常态
2019全年医疗器械领域已披露的融资金额约为7亿美元,较2018年相比下滑8.6%,总交易数量75个,较2018年下滑21.9%。
其中沛嘉医疗单笔融资额独占鳌头,达到1亿美元,1500-3000万美元之间的包括9个交易,700-1500万之间的融资交易44个,已披露融资金额的交易共计58个,平均募资金额为1,213万美元,较2018年上升9.6%。
从细分赛道来看,融资规模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包括以下私募融资交易:
医疗器械的投资仍然聚焦在高值耗材领域,特别是三类医疗器械的植入器械。赛道集中度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心血管、齿科、骨科、外科的创新企业为主,也出现了类似机器人、五官科、肿瘤消融类的新瞩目赛道。这些赛道的热度和全球行业进展、并购交易的风向标息息相关。例如2019年2月官宣的强生医疗57.5亿美元对价收购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引发了国内新一波对医疗机器人的瞩目和项目筛选;6月份瓦里安1.85亿美元收购了生产冷冻消融和微波消融产品的Endocare和为肝癌治疗提供栓塞疗法的艾力康,引爆投资人对肿瘤消融领域的兴趣。
2. 2019年海外私募市场:赛道百花齐放,交易层出不穷
2019海外医疗器械的私募融资总额为72亿美元,美国以48亿美元的*优势傲视群雄,以色列作为创新技术的超级中心依然位列三甲,融资金额达到3.7亿美元,仅次于法国(4.4亿美元)。聚焦的赛道除了骨科、心血管、神经、外周血管、齿科等和中国类似,也在眼科、泌尿、血透、皮肤病、糖尿病等国内欠缺的赛道涉猎甚广。
并购交易:海外巨头继续整合之路
根据已披露的交易数据,我国2019年医疗器械并购交易继续大幅萎缩,全年总并购交易金额为2亿美元,仅为2018年的5%,全年并购交易数量33笔,约为2018年10%。
海外并购交易依然活跃,2019年已披露交易总额达到346亿美元。其中3M斥资67亿美元收购伤口护理公司Acelity及其子公司KCL、强生57.5亿美元收购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Auris Health、波士顿科学42亿美元收购介入医学BTG这三笔4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并购牢牢占据2019年度前三甲。
Acelity:这家专注于外科手术应用和伤口护理的医疗技术公司,其子公司KCI在高级敷料领域独占鳌头,产品线非常丰富,2018年实现收入15亿美元。3M将通过此次收购,提升在伤口护理领域尤其是高阶(新型)医用敷料的地位。
Auris Health:由人称手术机器人之父的Federic Moll博士创立并担任CEO,在Auris Health之前,Moll博士曾创办包括鼎鼎大名的上市公司Intuitive Surgical(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内的3家公司。收购Auris Health令强生获得用于呼吸道手术和肺癌检测的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
BTG:业务领域涵盖介入医学产品组合、血管产品组合以及急性药物解毒剂三个方向,此次收购是波士顿科学继2006年以270亿美元收购心脏设备制造商Guidant公司后*的交易,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在介入医疗领域的能力。
Colflax收购骨科领域排名第六的巨头DJO Global,为其在高利润的整形外科解决方案市场创造了新的增长平台。
Fortive收购强生公司的Ethicon(爱惜康)旗下高级灭菌产品事业部(ASP),助力Fortive步入强劲增长的医疗消毒和灭菌产品市场。而强生通过出售ASP改善整体增长。
Fresenius和美国家庭透析设备制造商NxStage的合并:继2017年达成收购协议之后,2019年2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终于批准此合并,Fresenius借以进入价格更便宜的家庭透析市场。
Corindus:此平台是目前*经FDA批准并带有欧洲质量检测CE标志的机器人系统,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内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以减少医生吸收的射线剂量。西门子对其收购的成功完成,为临床治疗业务开辟了新领域。
仪器再加工、感染预防产品和服务提供商Cantel Medical 完成收购Hu-Friedy:Hu-Friedy是一家拥有111年历史的服务于牙科行业的全球仪器及仪器后处理工作流系统制造商。这次收购创造了一个全面的感染预防,仪器和仪器管理解决方案提供者,以优化牙科医生对*的临床表现和一流的感染预防实践的需求。
眼科医疗技术公司Glaukos收购眼科制药及医疗器械公司Avedro,引进圆锥角膜药物疗法。
Vertiflex研发了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改善身体机能和减少疼痛的微创手术系统,2019年销售6千万美元,公司在波士顿科学对其的收购交易中获得4.65亿美元的前期支付和接下来三年的里程碑支付。该产品线将被并入波士顿科学的神经调控部门。
IPO:新版块,新活力
提到医疗器械板块的IPO,不得不提科创板给这个行业注入的新活力。
2019年7月22日,随着微创心脉和南微医学敲响了器械板块在科创板的*声锣响,民族医疗器械企业又打开了新的资本市场渠道。开板半年时间,一共有16家医药生物企业成功登陆,其中医疗器械7家占比接近一半,也成为了生物医药板块里最为热门的细分领域。
从科创板发行后的涨幅来看,医疗器械企业可谓领跑整个生物医药板块,截止2019年12月31日,已发行的16家企业平均涨幅约90%,而器械类企业的平均涨幅为105%,其中南微医学、心脉医疗、赛诺医疗三家涨幅均超过100%。科创板的医疗器械企业平均市盈率也以76.43名列四大板块*。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修订的香港交易所18A章程,不仅为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绿色通道,也为尚未产生收入或利润的医疗器械企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登陆港股之后,启明医疗的成功发行是*器械公司案例,其以3.68亿美元的整体融资额领跑2019年医疗器械IPO。
已上市器械企业在2019年也表现不菲,这里我们重点选取了A股和港股发行的6家企业列式,主要涉及的领域是骨科、植入物、心血管、外周血管等,分别在不同板块取得了优异的涨幅,均跑赢大盘,其增长势头不输于科创板。这些公司营收的强劲增长是资本市场的信心之源,一方面得益于海外渠道的扩展,另一方面国内市场进口替代趋势加速。
我们认为,之所以医疗器械类公司在国内二级市场受到追捧,除了科创板注入的新活力之外,主要原因是器械的研发周期及资金投入比的平衡和稳定更符合A股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口味,我们预计2020年该趋势会持续,将会是医疗器械行业科创发行之大年。此外,二级市场的热情也会持续传导给一级市场投资人更多的信心,并且重拾对器械赛道的关注,尤其是有可直接对标的上市企业所覆盖的赛道,如眼科、电生理、骨科关节等,也会是今年私募市场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较如火如荼的国内市场而言,海外股市的医疗器械IPO热度与前几年基本持平,美股仅有6家企业登陆NASDAQ,平均涨幅约85%,平均融资额在$94m。其中,专注于转移性颈动脉血管重建术(TCAR)微创手术器械研发的Silk Road Medical以1.2亿美元的融资额拔得头筹,也引起投资者广泛关注。
展望与建议
1. 高值耗材仍是资本市场最青睐的对象,但疫情也带来新的投资逻辑,口罩手套等低值耗材企业、ECMO等高精产品线也成为投资人新关注的对象。
2.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被投资人提到关注的新高度,在产品管线的进度管理、节奏搭配、成本控制方面勒紧裤带,能提升股东信心,也帮助企业熬过2020年糟糕的上半年开端。
3. 中国会出现数个平台型集群,在资本和优秀职业经理人的结合下,快速整合中国过去20年小而散乱的器械资产,凸显巨头。
4. 市场对于器械创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模仿海外对标产品不再能轻易拿到资金,必须要有长远的管线规划、中国特色的产品改进、临床注册、批量制造、质量控制、营销破局等全面的能力才能符合资本市场期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兴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