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疯狂的盲盒凭什么让人甘愿“入坑”?

如果你记忆力足够好,一定会记得2019年下半年,突然挂起了一阵盲盒风尚,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商场里,还是互联网海洋中的朋友圈、微博当中,总是能看见这些盒子如雪花般散落在你的身边。
2020-05-19 14:20 · 互联网头条  木易   
   

过去,一个小小的盒子更多是用于盛放各种物品,或者是集齐到一定的数量,废品站见。但如今有的盒子不再是普通的盒子,当它变身为盲盒之时,不仅受到年轻人的疯狂追捧,还有人要把它做到上市。

凶猛的盲盒

近日,有消息指出靠着卖盲盒出圈的泡泡玛特计划会在今年赴港IPO,融资规模约为2亿至3亿美元,目标是在5月底提交申请。

尽管泡泡玛特回应是不予置评,但伴随着这一消息的到来,是再次引起了大家对盲盒这个产业的强烈关注。毕竟在刚刚过去的4月,泡泡玛特刚刚完成了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两个消息的指向,盲盒这个看起来没有多大技术门槛的行业,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

如果你记忆力足够好,一定会记得2019年下半年,突然挂起了一阵盲盒风尚,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商场里,还是互联网海洋中的朋友圈、微博当中,总是能看见这些盒子如雪花般散落在你的身边。

盲盒人如其名,靠着精美的外观包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购买者永远都不能提前得知里面是什么东西。只有购买之后,才能拆开包装见证它的庐山真面目。不局限于玩具,盲盒还可以应用到多个品类,几乎是能用盒子装的东西,都可以玩转盲盒这一套。

这种操作,就像《阿甘正传》里面的那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充满了猎奇和新鲜感。也正是因为如此操作,盲盒近年来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红。

比如,言几又书店和百度CEO李彦宏此前举办了“李彦宏的书单”盲盒活动,据说在不到两个小时内,1000份书单盲盒就已经被抢空。这侧面反映的,不仅是李彦宏的影响力,还有盲盒的闪闪惹人爱。

再把时间往前推,盲盒被疯抢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有一对北京的夫妇,为了置办盲盒能在4个月里花费20万,这几乎是相当于小县城里一套房子的首富。又或者是不少年轻人,为了买到自己的心头爱,会“一掷千金”,甚至不惜套现多张信用卡。

天猫所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就显示了,在一年当中,有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花费的金额就超过了两万元,有的则是达到百万级别,其中以95后为主。而在闲鱼所公布的2018年数据显示,2018年闲鱼上有30万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每月同比增长320%。

无疑,这只是盲盒江湖的一个缩影。按照这样的趋势下去,这些数字还将不断增长。

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它怎么火都是一个盒子里装着各种物品,看似平淡无奇,却是来势汹汹,在这背后,它是拥有了何种神奇的魅力?

它卖的压根不是盒子

生活经验总是告诉我们,一个行业的火热并非突然就到来,而是集齐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就像共享单车在2017年的势如破竹,一方面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一方面是它击中了人们“最后一公里”的需求。这放到盲盒身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它买的压根不是盒子,而是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

其实盲盒这种玩法,并不算什么新鲜操作。类似的玩法,相信众多80后、90后都在小时候经历过,那时候的方便面厂家和泡泡堂厂家总是在包装袋里面附赠一些卡通人物的卡片或者贴纸,只要集齐全套,就是整条街最靓的崽。但碍于购买前消费者无法得知里面隐藏了什么人物,有人往往会斥巨资购买一大箱。

十几年一个轮回,现在这种玩法则是来到了盲盒身上。

由于不知道外表下隐藏着的是什么类型的东西,有一种神秘感,总是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像平常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不会珍惜,反而是到某种特定时刻,才会觉得它珍贵一个道理。尤其是在平淡的生活中,会增添更多趣味。盲盒正是捉住了人们猎奇的心理,走出了它爆红的*步。

其次,用户消费主力转移的顺势起飞。

无论是哪个领域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力相当凶猛,在有的市场里,已经是主力军的角色。

*财经《2019中国互联网消费生态大数据报告》,生于1995-2009年的“Z时代”用户达3.69亿人,每月可支配收入达3501元。这部分群体的消费习惯一般受到二次元文化影响,追求新鲜事物,并且愿意支配更多钱去购买。

而当盲盒的到来,无疑是顺应了他们这一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购置盲盒的主力军多为95后。

其三,产品本身足够吸引人,形成收藏机制。

一般来说,当下盲盒都会搞一个产品系列,即是满足人们的收藏需求,而是也能吸引用户的二次购买。收藏这个操作,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都能促成一个巨大产业的产生,一些收藏爱好者,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喜爱,疯狂收藏某样东西。这放到盲盒身上,亦是如此。以泡泡玛特的玩偶为例,有用户为了集齐一整套娃娃,通常会进行多次购买。

最后,不能忽视的还有一股炒盲盒之风,也在促成这个行业疯狂生长。

和当初的炒鞋一个道理,炒盲盒也正是在盲盒不断走俏之后,浮现的一种企图发家致富的方式。即通过正常的价格入手盲盒,再到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出去。

以某平台上,泡泡玛特“潘神圣诞隐藏款”为例,价格可以从59元飙升到2000多元左右。看到其中财富,不少消费者疯狂涌入其中,“炒盲盒月入上万”、“一个月烧掉一套房”的消息层出不穷。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网友对盲盒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割韭菜的操作。

可见,这在盲盒身上是两个对立面的糅合,一方面是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却也是质疑声满天飞。在这冰火两重天当中,盲盒的确有它的价值所在,却也是有更多值得注意的。

回归本质才是真

黑格尔的那句“存在即合理”,似乎不会过时。不管你承不承认,泡泡玛特的接连融合和当下盲盒的火热,印证了盲盒的价值所在。它不仅是在平淡的生活当中,给我们添加了一剂调料品。

只不过争议点在于,当它突破了自己的圈层,当它变成一款理财产品之时,一切都不再单纯。

此前炒盲盒火热之后,有网友用一个段子形容了炒盲盒的火热:炒房是70后的狂欢,炒股是80后的疯狂,炒币是90后的荒诞,炒鞋、炒盲盒是00后的盛宴。

和房子这个领域相比,目前大多数观点都认为,盲盒的壁垒不够高,生产门槛比较低,尽管可以做到比本身售价高出几十倍的价格,但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那些企图通过炒盲盒发家致富的群体,小心那天就会被套牢在手,即便是以正常的价格入手,也并不能以低价出售。

其实这样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回溯到盲盒的本身,它之所以能爆红,皆是因为它身上充满了神秘和新鲜感,是它价值的所在。但是当它加入炒的性质后,这些特别之处也就无影无踪。

人们往往只是因为没有抽中自己喜欢的玩偶或者其他物品,才会转向去炒盲盒的人手中进行购置,这个时候盲盒已经变味,和普通购买并没有什么区别。

只能说是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收藏欲望,长久下去,也并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说到底,这正是偏离了该条赛道本身的属性,当一切价值消失得无影无踪,又谈何它能继续高歌

所以,当看到有炒盲盒的行为时,大家*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当然,这同时也是盲盒整个行业自己需要思考的,在高速增长当中,如何能把自己的对立面效应减到更小。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互联网头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