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95后留学生的艰难毕业季:没去学校就已毕业,没实习就面临就业

曾经许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到海外求学,不仅为了体验文化差异,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就此踏上更高的台阶。但2020年留学生的留学生活却与以往大相径庭。
2021-01-11 12:39 · 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  Lu   
   

魔幻2020终于要画上句号了,但对于很多身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这一年可以用三个字来总结——“太难了”。

曾经许多人选择背井离乡到海外求学,不仅为了体验文化差异,同时也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就此踏上更高的台阶。但2020年留学生的留学生活却与以往大相径庭。

学业经历区别于以往。他们为了维持合法身份,不得不在疫情的冲击下坚持全副武装到校上课;

交着昂贵的学费,却就读“Zoom大学”,即使回国也要半夜上课,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只为一纸学位;

毕业典礼是在家里举行的,毕业照也是PhotoShop的。

求职之路也异常艰难。有的同学原本在海外拿到工作面试机会,因疫情导致招聘冻结,再无后续,只得打乱计划让导师再“留”自己一年;

公司虽早早承诺了包办工作签证,谁曾想疫情导致公司破产,万般无奈只能选择回国;

然而,回家之路也异常艰难:高价票要抢、各种申请表要填、核酸要做、全副武装长途跋涉后还需要继续隔离……

这群即将踏入社会的留学生大都是95后,其中有不少学生有着优渥的学习成绩,有的头戴名校的光环,但在灾难面前,个人的优秀似乎显的又那般渺小,很多人在迈向社会的*步便尝到了「闭门羹」的滋味,但也因为这些种种困难和问题,他们从中收获和成长了很多,懂得了人生中面对「抉择」背后的更多意义。

2020年在他们的人生中画下了怎样的记号?他们的人生规划有因此改变吗?这一年带给他们的得与失又是什么?我们采访了几位美国留学生,聊聊他们对海外的学业、工作、生活中这一年的“得与失”。

线上获得了更多参与活动和社交的机会

口述者:Kevin ,纽约某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我是商科硕士,预期是有很高比重的面对面沟通软实力和团建训练,因为疫情,所有课程改为网络,但这样的好处是减少了很多通勤时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态面对困难。

我一直待在美国,最初认为Networking(搞人际关系)会是个很大的阻碍,现在看来,大多数人(从业者,前辈)能接受virtual coffee chat(线上的“喝咖啡套瓷”)。对时间也很慷慨,通常会给半小时至一小时一对一的对话,而且实习时间被缩短了,实习机会也比较少。疫情结束后,我个人对求职市场恢复还算乐观。

有在疫情的时候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但在地点上还是选择留在美国找工作,国际学生工作签证的问题很大,周围大部分小伙伴都回国了,今年求职很不容易,所以心态好特别重要,但我还是会尽自己所能尝试每一个可以面试的机会,多积累一些海外的工作经验再做打算。

社交方面,不能频繁和朋友同学见面会是一个缺失。周围很多小伙伴对于不能再外出旅行或者需要换工作会都有些情绪影响。

说到2020年的得与失,得是很多曾经因为物理空间限制不能参与活动项目和networking机会现在通过线上的形式也可以获得了,我们可以参加的各种求职活动包括企业的宣讲会反而变多。能和在不同地区的人networking也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一个公司不同地区office的文化和职能,在做offer决定方面也有了更多参考。

还有很多面对面的接触改为线上后,我能够更充分地准备每一次会面。比如之前线下的会面或者活动,对于着装准备和通勤我们都要花时间,还有要提前准备和记一些信息(比如问什么问题,来参加的人都是什么背景)。而现在通过线上省了通勤时间,着装也是,还可以把提前准备的笔记放到电脑前面提醒自己,对着电脑说好像也不像跟真人说话那么紧张。

算了一下,这个求职季一个月最多参加了十几场宣讲会,线上约了快20位校友和职场前辈,效率甚至比以前高一点。我从这件事上学到的就是,自己如果能尽快适应并且利用好现状,会收获很多之前意想不到的东西。

国内上网课,学会了时间管理和更自律

口述者:Vivian 德州某大学在读本科生

2020年对我*的影响就是整个生活的节奏。一开始我没有下决心回国,想先看看情况和形势。但是后来听了我朋友的吐槽,就下定决心回国了。

我朋友已经工作了,有一天周日突然接到邮件说,下周一所有人不要到办公室上班。第二天早上收到邮件说办公室有人确诊了,并未表明是哪个同事,只知道是哪一层楼的。我朋友那时候刚刚搬家,他之前的室友也是他同事,我朋友就赶紧问前室友,结果没想到确诊的就是这个室友。当时我朋友整个人都慌了,而且单位也没有联系他做检测,他就赶紧询问公司HR是否需要做检测,HR说确诊的人没有把他列在密切接触的人里,所以不用做。后来是他自己找诊所约了检测,所幸是阴性。

那时是六月份,美国当地的病例追踪做得不理想,加上家里人也很担心,我选择了回国。另外买机票难、贵、不确定性因素多,核酸检测难预约且不透明。回国之后,发现大家都很积极配合防疫,机场护士做核酸特别温柔,社区医生阿姨和警官人也都很好。

在国内交着美国学费,大半夜上网课的体验可以说是从未想过的。个人感觉任务量多了很多,一天到晚都在写作业,尤其是做小组作业,整个时间线被拉长,因为大家不在一个时区,甚至我有的美国同学一边讨论作业一边在照顾确诊的家人,特别不容易。

有很多课要凌晨上,相应的很多课程也改成了录播,能够更自由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比如有时状态不好,可以在自己想上课的时间上。而且之前上课有些听不懂的就过去了,下课也懒得再回头看,现在因为可以自己掌控节奏,想停就停下来查资料。

虽然线上的形式给予了学习方式上很大的自由,但是也明显感受到需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需要自律,我在时间管理这方面算是被迫提高了一些。

生活上由于需要在电脑前久坐,一周出门的频率明显下降,作息也逐渐变得混乱。

求职计划不能说完全改变了,就是没有以前坚定了。疫情使得美国的政策变化太厉害,还是决定先好好提升自己,随机应变。明显感觉到美国实习的机会变少很多,所以更加需要个人能力的突出才能得到offer。而且因为现在回不去美国,只能寻找远程的实习或者国内实习。

对于职业规划有很多转变,还是决定回国。回国后*的感受就是自由和安心,可以不带负担的出门与朋友家人吃喝玩乐。觉得2020年自己真的变得佛系了。在生命面前就觉得很多东西都不是那么重要了,现在就想过好每一天。

毕业放弃海外机会

欲加入国内春季校招大军

口述者:Andrea, 美国加州某大学本科毕业生

疫情对我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影响都蛮大的。整个人的重心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美国生活节奏慢,人少,安静,更加容易专注学习和工作,国内虽然生活更加丰富,热闹,但是容易过得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

回国之前遇到了回国难,机票难买的困难,以及对于周边环境的恐惧(比如害怕出门买菜被感染,没有做好保护的措施)。

同时因为学校把课程变为网课,我一个人住在一居室的房子,没有室友,大量的时间在家中独自学习,也缺少社交的机会,一个人呆着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但也很感动有朋友经常会打电话和我沟通交流,买菜的时候问我要不要一起去,使得负面情绪有所减缓。

之后打算回国,回国的人挺多,整个流程还算顺利,每个步骤都有相当多指引。总体感觉,国内机场的管理和每一步安排就是明显超过国外一个量级的公共卫生解决方案。从机场内的核酸,入境所填的表格,以及去到隔离酒店的分流,每一步都非常井然有序。

回国之后,感觉生活立刻变得更丰富了,国内疫情控制得很好,家人和自己也没有像海外那般担心。本来我的求职计划是今年暑假毕业后先在美国找一份线下的实习。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提前回国,在国内找了实习,现在在准备今年的春招。

我的一个好朋友,今年年初他拿到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公司也同意给他办H1B,所以他当时想继续留在国外一段时间,结果H1B被RFE了两次,这个是谁都没想到的,他那段时间也挺煎熬,本来坚定留在美国的心也开始动摇,跟我讨论要不要回国,和我讨论很多关于回国求职的问题。

美国对留学生政策如此的变化多端,周围的小伙伴有的人选择了gap一年半年实习,有的人选择在国内一边实习一边工作,有的人选择在国内的大学交换(有的美国大学在国内有交换的项目),有的人选择继续呆在美国学习。可以说,这一年的留学毕业生大部分都在一种深刻的焦虑和彷徨期度过,内心经受了不少的煎熬。

2020年除了疫情外全球各国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自己也生了一场大病。*的心态变化是之前觉得自己一定要在年轻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努力拼搏,工作和事业是永远排在*位的,但是经过这么多事现在觉得自己要珍惜当下,家里人平安健康快快乐乐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觉得自己*的得是有更多时间和家里人相处,国内丰富多彩吃喝玩乐的生活,省下了一些生活费。但我们也失去了本该有的校园生活,和朋友们一起在图书馆熬夜的日子,失去了很多社交的机会,失去了在

对于众多身在海外的和即将踏入职场的留学生来说,在2020年这疫情开启超难模式的一年,「不安」、「焦虑」、「纠结」、「煎熬」、「压力」等等这些词汇他们在这一年都深有体会:失去了面对面的课堂、失去了体会当地的文化生活和在国外积累经验的机会,这场「留学之旅」不再是光环之下的潇洒美好的海外生活,而留下的是一群年轻95后面对全球疫情和各种危机中的慌乱和无力。

然而,在这些迷茫背后的年轻人他们也在迅速适应和调整,尽全力找到平衡点和及时转变方向,探索一切可能的机会,他们学会和更加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机会、懂得各种机会的来之不易,明白世事无常。这群留学海外的95后在危机四伏的世界里,感悟到更多地得与失,也带着这些失落去拥抱更多广阔的世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