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他带领吉利拿下沃尔沃轿车公司,被称为“蛇吞象”。十年后的今天,他再次下了决心,要彻底“吞下”沃尔沃。
与此同时,李书福接连牵手富士康、百度,开始在智能电动汽车、第三方汽车代工等领域发力。一连串的大动作之后,他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1月13日,吉利汽车(00175.HK)控股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控股”)与富士康科技集团(下称“富士康”)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吉利控股CEO李东辉对外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我们必须主动拥抱变革,寻求广泛联合,资源协同,为用户创造*化价值。”
吉利控股最近动作频频,就在此前两天,吉利控股刚刚宣布与百度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成为百度电动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据吉利汽车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介绍,此次合作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
吉利汽车也在对外公告中称,本身并非战略合作的订约方,且没有针对上述交易与吉利控股合作或提供融资。但如果战略合作落实,后续并不排除寻求与百度潜在合作机会的可能性。
在利好消息背景下,近日吉利汽车股价一直维持在高位,截至1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为32.70港元/股,市值超过3200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除牵手富士康、百度外,吉利未来还将有更大的动作,那就是李书福不久前曾提出的,2021年将在吉利汽车成功登陆科创板后,重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的合并重组。
01、冲击世界一线车企“发令枪”
公告消息显示,对重组沃尔沃,李书福表示,此举是为打造一个更强大、更具竞争力的全球企业集团,以应对未来更多的变革与挑战。
在此前后,1月6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0年全年销售数据,2020年销量132万辆,同比下滑3%。疫情之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外界对吉利汽车的未来普遍看好,进而出现股价飙升。
对吉利的业绩和重组,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市场学会汽车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向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如果整合在一起,加上沃尔沃现在的销量,估计一年能够达到230万至240万辆。这将为李书福在全球汽车产业地位的提升,也为沃尔沃在全球产业地位的提升,创造了基础性的条件,更有利于沃尔沃的生存和发展。”
其实,2020年2月,吉利汽车就曾提出过与沃尔沃汽车合并重组的计划。当时吉利汽车公告表示,如果完成重组合并,有望成为一家全球集团,将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
但是,双方的重组因吉利汽车返回“A股”的计划而中断。
2020年6月,吉利汽车确认将登陆科创板。当年9月,吉利汽车科创板申请获受理,其上市融资金额为200亿元。目前,吉利汽车科创板申请已顺利过会。
与此对应,去年7月,沃尔沃汽车方面发布公告称,因为吉利汽车拟在A股科创板挂牌上市,双方的重组合并计划已经暂时搁置。到了12月初,沃尔沃汽车CEO汉肯·塞缪尔森表示,沃尔沃与吉利汽车的重组合并谈判或将于2021年*季度恢复。
对于重组能否顺利进行,薛旭认为,“关键要看双方对重组合作的认识,对未来前景价值的判断,总体上目前来说,难度不会很大。”
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本身在全球的地位,以及吉利汽车目前在中国市场取得的发展能力和状态,提供了这样一种整合的基础,应当是水到渠成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我相信不会长过吉利当年收购沃尔沃的时间,大概率一年到一年半就结束。”
据吉利汽车此前公告显示,双方整合重组将保留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领克和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吉利汽车品牌主要为跑量产品,领克是布局中高端市场,沃尔沃汽车是豪华品牌,极星汽车定位豪华高端电动车。四大品牌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品牌产品矩阵。
在重组之前,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合资打造了高端品牌领克,各持股50%。领克品牌上市至今,累计销量已突破40万辆。2020年前11个月,领克合计销量为15.06万辆,同比增长约28.44%。
薛旭认为,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是“一个非常*的双赢发展状态。在这个基础之上,此次整合是非常明确的打响了迈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集团的发令枪,或者冲锋号,意义还是挺重大的。”
但是,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的重组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者隐忧吗?这要从当年那场开启吉利逆袭之路的“蛇吞象”并购说起。
02、为并购,李书福曾赌上身家性命
李书福对沃尔沃的兴趣由来已久。
2002年的一次会议上,李书福就提出“我们要去买沃尔沃,现在起就应该做准备了!”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是瑞典人最引以为傲的汽车公司,历史上曾与奥迪、宝马、奔驰等著名汽车品牌分庭抗礼。而当时的吉利,才刚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
但是,这样的差距并未阻挡李书福的决心。
2007年5月,李书福发出《宁波宣言》,吉利开始实施战略转型,而此次转型“就是为收购沃尔沃做准备。”当年6月,吉利成立“V项目”即沃尔沃项目团队。9月,李书福给沃尔沃当时的东家福特汽车发出一封英文信,但得到对方回复则是:对不起,沃尔沃不卖。
沃尔沃是福特家族第四代比尔·福特的*。彼时,福特旗下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都被考虑出售,但沃尔沃仍未被提上日程。
2008年1月,李书福在底特律见到福特汽车CFO雷克莱尔时,对方给李书福回复仍是“不卖”。但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变,当年12月1日,福特汽车明确表示,“认真考虑出售沃尔沃”。
“李书福抓的时机非常好。”薛旭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说,“经济危机时代,往往意味着原有资产价格下降70%,恰是全世界兼并收购的*时间段。”
据《新制造时代-李书福与吉利、沃尔沃的超级制造》一书介绍,2009年1月,李书福在达福特总部见到了比尔·福特及福特CEO阿兰·穆拉利等。李书福多年来对沃尔沃的追求以及他的长远规划,得到了对方的认可。随后不久,吉利向福特提交*轮标书。同年4月,国家发改委信息备案确认。拿到“路条”之后的吉利,迅速展开了收购沃尔沃的艰苦谈判。
2009年9月底,福特汽车公开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竞购方。当年12月23日,吉利与福特同时宣布,双方就收购沃尔沃的主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在此期间,吉利收购沃尔沃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阻力,便是沃尔沃的工会。2009年8月,沃尔沃工会表示希望中国工会能够出面,制止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
在李书福与工会成员对话的过程中,他突然被问到:“很多人都对沃尔沃感兴趣,你能否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在哪里?”
“用三个词形容”吉利的优势,一度让李书福措手不及,随后灵机一动,用一句“I Love You”,获得了工会成员的好感,也成就了一段佳话。此后,吉利与沃尔沃工会代表团又经过几番交流,双方在2010年3月达成最后协议。
针对如今的重组,薛旭指出,首先要考虑的仍是工会的阻力。“欧洲的工会所起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如果对方不同意,担忧沃尔沃的形象被吉利拉下来,这种组合是完全不现实的。”
2010年3月,历时三年,在闯过重重“关卡”后,吉利与福特在英国伦敦正式签署收购协议。
在半米高的合同签署完毕后,李书福泪流满面。
福特最初对沃尔沃的报价是60亿美元,最终价格为18亿美元。而即便已大打折扣,也让当时的李书福十分为难,融资方案反复调整,最终他不得不通过个人终身反担保来解决问题。
“我把身家性命都赌上了。”他说。
事后证明,由李书福主导的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事件,是中国汽车企业*规模的海外并购。而此后十年的发展中,吉利、沃尔沃的并购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03、十年“豹变”,五点总结
“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这是李书福的名言。
在决定造汽车之前,李书福就已创办了*个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而更早之前,他曾走街串巷帮人照相,攒下自己的*桶金;创办过北极花冰箱厂,年营业额达四五千万;90年代初,创办浙江台州吉利装潢材料厂,年利润近亿元。此后创办摩托车生产厂,1999年实现产值15亿元,
在李书福35岁这一年,他确定要造汽车。
如今吉利汽车员工总数已超过12万人,连续七年进入世界500强,但创业之初只有李书福加两名工程师,一共三个人。
由于拿不到资质,刚开始造车的李书福以1400万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厂。1998年8月8日,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台轿车“豪情”正式下线,第二年,吉利轿车开始批量生产并上市销售。
2001年,吉利汽车获得轿车产品“准生证”,颠覆了民营自主车企不能进入轿车领域的历史。紧接着第二年,李书福便开启了并购沃尔沃的准备工作。
随着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时期,最终在十年后完成跃升。近日,花旗银行报告称,预计吉利汽车的Zero 01纯电动车将对特斯拉的市场地位构成挑战。
薛旭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李书福在管理收购后的沃尔沃的办法上,“采取了尊重沃尔沃总部欧洲的管理团队的策略和模式,完全是在欧洲的法律和法规之下,给欧洲管理团队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逐渐的发展,非常合理恰当。”
“其次,李书福先生借助沃尔沃这样一个传统欧洲二线豪华品牌,大幅度提升了吉利在中国本土的影响力和声望。收购沃尔沃极大的提升了吉利的影响力,使大家看到吉利汽车客观上具备整合全球技术,来支持中国本土品牌发展的这种前景。”
“第三,李书福借助收购沃尔沃,形成了针对欧洲汽车技术的沟通、资源动员整合的通道。沃尔沃本身在欧洲的汽车界经营多年,欧洲一体化之后,事实上把法国英国的一些人才,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在这种背景之下,沃尔沃的收购,使得吉利汽车能够更好的整合欧洲的相对先进的人才,参与到吉利的发展当中。”
“此外,吉利非常明智的派出了大量中国本土人才,到欧洲与沃尔沃以共同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事实上发挥了双方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幅度提高了沃尔沃创新的速度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吉利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思想。”
最后,薛旭认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处于发展性的市场,在整合全球二线品牌的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成本,来推动被收购品牌在原有品牌基础之上的发展。”
2018年初,吉利汽车豪掷80亿美元,成为奔驰汽车*股东,再次轰动中国企业界。
在当年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柳传志曾称赞李书福:“今天,‘疯子’买了沃尔沃,又成了奔驰大股东,这不是给中国企业家长脸吗?”
如今,吉利汽车与沃尔沃将再进一步,进行更为彻底的重组整合。而随着控股股东与富士康、百度接连“牵手”,吉利汽车在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也更加广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