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菜贩涨价猛于互联网

一般情况下,这些线上到家卖菜平台的商品价格,普遍比线下菜市场贵10%-30%左右。但在菜价波动较大的冷季节时期,线上平台菜价的稳定性,反而略高于传统蔬菜零售渠道。
2021-02-08 09:34 · 未来消费  赵小米   
   

没有中间商,如何稳价格?

互联网舆论讨伐大公司社区团购抢夺小菜贩生意的高潮期间,有个观点非常洗脑不明真相的群众:大公司先用补贴挤走小菜饭,意图垄断卖菜生意之后再涨价。

可是,不到两个月,互联网卖菜平台没太涨价,小菜贩的蔬菜价格倒是飙涨的厉害。不过我们得公平的说,小菜贩的任何一次涨价,都是首先来自上游批发市场的涨价。冬季,从来都是蔬菜价格全年的高位期。

虽说每年冬季和春节前的菜价都会涨,但是2021年1月份以来,菜价却以接近翻倍的方式猛涨了数日。1月10日前后,甚至涨到了往年同期的2倍。经过发改委的保供与稳价,2月初,一般蔬菜品类价格已趋于稳定,回落到元旦前的价格。

菜价坐过山车的过去一个月中,原来一直本着省钱目的的消费者,菜市场的菜价令他们惊讶。住在北京的95后小汪,1月初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两根黄瓜5元,小葱更是12元/斤,这些菜价甚至高于她平时用的叮咚、盒马等线上卖菜平台。两家平台价格约在黄瓜4.5元两根,葱9-10元/斤。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些线上到家卖菜平台的商品价格,普遍比线下菜市场贵10%-30%左右。但在菜价波动较大的冷季节时期,线上平台菜价的稳定性,反而略高于传统蔬菜零售渠道。

这里并不是说线上平台的菜价一定更便宜,毕竟线上平台提供配送到家服务,还有额外的包装等成本支出,平时的售价不会低于菜市场价格。但在今年1月份期间,线上平台菜价的涨幅比例,确实普遍低于线下菜市场。

零售端蔬菜价格的变动,一直是由供给端成本变化所导致。除去春节本身越冬反季节设施生产、采收成本增加,节日消费驱动供不应求等每年都有的因素外。今年菜价暴涨还有年初全国大范围寒潮所导致营收减少、疫情封路带来运输成本增加等多个原因。

在传统蔬菜流通渠道中,面对此类黑天鹅事件时,在商品总量减少的情况下,经销商为保障基本利润,会抬高向下层的销售价格。层层加价,导致菜最后到小商贩手中时,即使小商贩还是一斤赚那么几毛钱,但菜价却涨了不少。

而在一些线上卖菜平台中,由于某些菜品不走传统批发渠道,或者采取直供渠道,甚至自己承包种植基地,其价格涨跌相对来说,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当然,这种链路并非线上平台独有,类似于城市“菜篮子工程”等直接与产地对接的生意,价格保障措施相对也不错。

线上平台的理想采买模式,是从源头基地直接对接给消费者,但想要跑通该“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销售链,执行过程中也不是一个轻松简单的活。

01、线下层层加价

传统生鲜流通渠道,蔬菜从田间到市头,需要经过这些加价环节:

首先是从产地到经销商之间的运输过程,其中成本包括油费、包装成本;其次是经销商到次级经销商或消费者的流通过程,包括门店房租、人工成本、多级差价等。同时,蔬菜还有平均25%左右的报损率,同样会反映在最终价格上。

这些多层级、多环节的销售流程导致,若发生影响多个环节的突发情况时,末端的菜价将会涨幅很大。

以北京菜价涨幅*的一月中旬举例,据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于1月10日达到最高,超过5元/公斤,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后稳定在每公斤4元左右的价格。

不难看出,菜价开始猛增的7日,正是河北石家庄正式封城的*天。受到疫情的影响,3条途径河北的主要运输渠道变得不通畅。

由于当时的河北疫情始终没能出现拐点,所以运送蔬菜的车辆尽可能不用河北牌照,人员不用河北籍,这使得运力出现严重不足。同时,几个进京通道又临时关闭,让一些运输车措手不及,需要反复绕行、询问,等候,使得运输时间大大延长。根据北京新发地的统计,进京车辆的运费普遍上涨50%,有的甚至翻倍。

除了疫情带来的持续近4日的高菜价以外,年初的寒潮是另一个导致菜价高于去年的原因之一。

元旦那周,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受到强寒潮天气袭击,导致主产地为山东、湖北的蔬菜价格受到较大影响,云南蔬菜受影响相对较小。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大白菜。新发地的大白菜供应主要来源于山东、河北冬储,1月13日,大白菜的批发价格达到2.4元/公斤(1.2元/斤),与上周对比增长71.43%。

多位接受36氪-未来消费 采访的北京居民表示,在个人自营的线下生鲜店中,一月中旬大白菜价格,通常在2.3-2.5元/斤之间,菜市场价格在1.8-2元/斤间。

与线上平台对比,同时段的叮咚买菜大白菜价格为2.16元/斤,盒马大白菜价格为1.98元/斤,美团买菜同样为2.16元/斤。

同样价格波动极大的蔬菜是大葱。1月20日左右,新发地的大葱批发价为5元/斤;超市中大葱价格在9元/斤左右,菜市场价格为7-12元/斤。盒马、叮咚买菜、美团买菜大葱价格为8-9元/斤。(图中为美团买菜1月22日活动价7.3元/斤)

可以看出,在菜价上涨时,线上平台的菜品与菜市场价格相差无几,甚至有时更为划算,同时产品为收拾好的净菜,还可准时送货上门。

02、从基地直达用户

线上平台之所以能在提供附加的到家服务与蔬果的规范包装之余,同时还能维持与线下商贩差不多的价格,本质原因,还是减少了整个生鲜流通链的中间环节。

叮咚买菜、盒马等公司均对接到蔬菜水果产业上游的种植基地处。这样,通过减少中间经销商转手环节,自建物流减少运输成本,使得在加上送货上门等服务后,仍有利润可赚。我们看到,叮咚买菜生鲜直供产地有350个,85%的商品均为基地直采;盒马商品直采基地在全国,更是高达555个。

“不让中间商赚差价”,听起来他们做的仿佛不难。但事实上,多层级分销是多年来经过验证的商业模式。想要改变,并非易事。

在所有的商业渠道中,多层经销商的意义,是减少销售成本以及平摊亏损风险。生产方通过更稳定的2B批发方式,将大批货源销售至一级经销商,逐级销售,直到卖给消费者。这样,售卖压力被逐级分配,风险也被各级平摊。尤其是在生鲜此类报损率全行业最高,风险相对较大的生意中,可以说传统的卖菜渠道是最科学的。

那么像叮咚、盒马等互联网企业,要解决的便是较重的自营模式,该如何减少平台与基地蔬菜滞销、报损所带来的亏损。

叮咚通过大数据预测与动态促销解决该问题。根据叮咚采购相关负责人朱家杰表示,叮咚会根据平台大数据所预测的单量下单,若有蔬菜直销,便通过APP上信息推荐优化,从而促进销售,以此减少蔬菜的损耗。叮咚买菜表示,自己的损耗在3%左右,远远小于平均水平。

对于盒马来说,解决这些问题则分为几步。首先是通过将商品标准化售卖,将损耗前置。这样提前将不好的菜叶择掉,再标准化按份售卖给消费者,顺带提升用户体验。

在累积起一定规模的需求量后,盒马开始从销售端倒推生产端标准化。对此,侯毅提出“订单式农业”这一概念。

“订单式农业”具体指,通过分析需求端喜好,向上游生产端提出采购需求,并预定订单;其次,基地按照采购需求的标准,定制种植计划,如菜种至几厘米,水果要什么甜度等。

当然,目前的线上卖菜平台尚未达到理想化程度,各平台给人的感觉仍为购买高端食材更划算。随着模式的完善与规模效应的逐步扩大,未来的线上生鲜平台一定会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并迎来更多竞争。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未来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