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这几年冒头的好项目都是投资人和行业没有建立共识的项目,拼多多也是其中之一。
很长时间,拼多多不被理解,找不到投资人,没人认为现有电商格局里,还会出现新机会。
靠着这样那样的偶然,拼多多才幸存下来,其幸存背后是黄峥及他的人脉圈起了关键作用。
01
1980年,黄峥出生在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在当地一家工厂工作,学历都不高。
小学,黄峥就读于杭州市郊一所普通学校。上学期间,黄峥得了个奥数奖。小升初时,老师让他试试杭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杭外)
杭外是当时浙江省*一所在小学升初中时就可以全省自主招生的学校,其他初中都是就近入学的,所以它能够在省内垄断性地挑选小学毕业生。另外,它是六年制,初升高是只出不进的。
结果,12岁的黄峥就真考上了。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老师都说他是小学前后9年里*一个考进这所中学的。
但黄峥以为它是一所完全学外语的学校,不想去。黄峥喜欢理科,就想去数理化强的中学。后来,他被小学校长叫去,劝他去读,他才去了,就读于杭外92级3班。
杭外是所好学校,师资厉害。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也是杭外的。他和黄峥同岁,比黄峥晚一年入学。
杭外之后,黄峥基本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1998年,他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竺可桢学院前身),主修计算机专业。
大一时,黄峥就入选了浙大与梅尔顿基金会合作的培养计划。这个计划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给入选的学生一台电脑,可全年免费上网。那时,能免费上网就如同上天馈赠礼物,十分难得。
2001年的一天下午,黄峥下课回到寝室上网,在MSN上有个陌生人要加他好友,对方自称是网易创始人丁磊,要请教一个技术问题。
彼时网易已在纳斯达克上市,黄峥的*反应是遇到了骗子。当然,那人确实是丁磊。他们都是浙大的,也能聊在一起,于是成了朋友。
02
丁磊、王卫、段永平、孙彤宇,能跟其中任何一个人做好朋友,就是很好的运气了,而黄峥做拼多多时,却同时拿到了这四个人的天使投资。
这四个人,分别是黄峥在不同时间段认识的。前文提到,黄峥和丁磊从网友成为朋友。而黄峥认识丁磊后,产生了蝴蝶效应。
2002年,黄峥浙大毕业,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读计算机研究生。丁磊就把他介绍给了在美国居住的段永平。段永平也是浙大毕业。和丁磊结识,是因网易最难时,他帮了丁磊一把。
黄峥快毕业时,原本要去微软实习,但听了段永平的建议,加入Google。在Google工作时,离段家又近,黄峥就开始帮段永平做些投资。
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他去见巴菲特的时候也带上了黄峥。那年,黄峥只有26岁。
此时,黄峥的人脉圈从浙大系扩大到了Google。在谷歌期间,黄峥认识了现为光速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的宓群。
2004年初,Google成立了CJK中日韩文搜索部门,黄峥虽不是该部门成员,作为工程师的他经常和宓群讨论产品和市场方面的话题,也积极参与一些开发项目。此后,两人相熟。后宓群回国,担任Google驻中国办事处最早的首席代表,搭建Google中国相关框架和业务。
2005年,黄峥也回国,参与创立Google中国办公室。
2007年,黄峥从Google辞职,*次创业。黄峥是Google中国里最早离开去创业的,他一直有一种探索新东西的想法。
创业的钱是段永平给的,公司叫欧酷,是卖手机和数码家电的线上商城。公司虽然有一定的交易流水,但毛利不高。
2010年,欧酷被兰亭集势收购。兰亭集势的创始人郭去疾也是Google前员工。黄峥的*次创业画上句号。
03
2010年,黄峥带着原班创业人马第二次创业,成立了乐其电商,主攻电商代运营服务。
这时,黄峥认识了王卫。两个人从电商聊起,海聊,甚至聊到了宗教信仰,最后王卫居然忘记黄峥的身份,迟疑地问黄峥,原来你是搞电商的。王卫想做电商,问黄峥意见,黄峥直接说,你们做电商肯定做不成。
2013年,乐其的一部分核心员工开始运营游戏,成立上海寻梦,上线不足一年就开始盈利。
经过这两次创业,黄峥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4年,上海寻梦不断发展壮大时,黄峥突然得了中耳炎,在家休息了差不多一年。空下来后,黄峥就琢磨以后是继续创业,还是做投资?
这时,黄峥认识了胡泽民。胡泽民是91无线的CEO,2010年百度以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公司被收购不久,他便离开百度。
胡泽民打算成立VC做投资,在募资。一个朋友对胡泽民讲有个潜在的LP想见他,是谷歌早期员工,这个人正是黄峥。
两个人见面,聊得很开心,黄峥突然问胡泽民有没有可能做合伙人。胡泽民觉得挺奇怪的,他形容就像*次见面男生向女生示爱一样。
胡泽民随口一说,真有兴趣,就搬到我家附近来吧,方便双方沟通。他以为这事就结束了,没想到两三个月以后黄峥给他打电话,真的搬过来了。
两个人住得近了,就更频繁讨论。最终,黄峥成为胡泽民的基金MFund魔量资本的管理合伙人。
04
黄峥,决定第三次创业。
这次黄峥想要做O2O业务,借助互联网让手艺人从幕后走向前台并获得更多收益。
他找老友宓群聊,宓群认为这一理念是好的,但美甲师或其他手艺人要到用户家里上门服务,一天下来效率并不高。为此黄峥还特意招了一批人,进行实地测试,最终得出同样的判断。
与此同时,黄峥关注到了美国一家会员制电商初创公司Jet.com,创始人也是连续创业者,这家公司以动态实时定价手段,通过低价模式和大力度推广,在电商行业引起了轰动。上线仅一年,每月新增用户40万,在2016年8月被巨头沃尔玛以33亿美元收购。
他们发现Jet.com的获客成本非常高,大约100美元,每一笔交易基本不赚钱,但电商的一个核心问题恰恰就在于如何高效获客。
在不断思考中,黄峥发现,微信社交是流量的价值洼地。如用巧妙的方式挖掘,就能解决电商高效获客问题。水果生鲜平台拼好货由此诞生。
2015年,黄峥成立拼好货。
拼好货的核心之一是解决用户发现好商品的需求。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发现好的商品,往往通过逛店或好友推荐的形式来购买商品,但这一场景在京东、淘宝搜索模式下不容易解决。
拼好货专注水果拼团,采用了B2C模式,只运营二三十个SKU,价格也拉的非常低,一个石榴只卖2.99元。由于物美价廉,一度做到全网水果发货量*。
拼好货上线大概两个月后,到了荔枝成熟的季节。订单从一天几万单暴涨到一天几十万单,货来不及发,钱也来不及退。
好在当时创业积累了很多人,迅速增加仓库的产能,差不多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国建了近20个仓库,发货能力从一天两三万单,瞬间提升到七八十万单。
拼好货在快速发展时,上海寻梦CEO阿布也坐不住了。他对黄峥说,这种拼单模式可以做成平台。但黄峥提醒阿布,做平台可能要烧钱,竞争会更激烈。阿布决心比较大,黄峥就同意了,将游戏公司里最核心的员工抽调20多人出来,做了拼多多。
2015年,黄峥共孵化了三个项目,拼好货、拼多多和拼小站。这三条业务线放在一起,就是自营+平台+O2O的电商全模式。
拼小站的情况不如预期。它的模式类似社区前置仓的模式,每个站点有一个负责人,同时负责线上社群维护,售后客服和线下配送。由于这些站点负责人只是加盟商,不愿受公司制约。半年后,黄峥选择关掉了拼小站。剩下拼好货和拼多多,一个自营,一个平台化。
2016年9月,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新的拼多多。
拼多多沿用拼单社交分享,将品类从单一的水果拓展到了其他品类,从自建供应链自营模式变为供应商入驻、与物流第三方合作的平台模式。
05
拼好货成立时,胡泽民就打电话给很多投资人。
他们有的直接拒绝,有的委婉表达已经不看电商了,见了的也不相信这种模式。这背后也是市场共识,都认为电商格局已定,已有淘宝和京东,不会再有新机会了。
所以,才有孙彤宇、王卫、段永平、丁磊的天使轮投资。这几个人投黄峥,完全是投人。
孙彤宇与黄峥相识,无证可考。他们相识也不难,杭州做电商的都在一个圈子。孙彤宇前淘宝网总裁,淘宝网就是马云让他带队做出来的。离开淘宝后,孙彤宇就匿迹于江湖。
拼多多成立的前几年,融资很难,没投资人看好。那时能融到钱,靠的都是黄峥的人脉圈。
2016年3月,拼多多拿到了9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人之一便是胡泽民。这轮融资,投资方还有高榕资本、IDG资本。
拼多多2018年上市前,高榕资本占股10.1%,凭借拼多多,高榕资本回报不少,同时也证明了自己。
高榕资本与黄峥的相识颇有戏剧性。2014年底,创办不到一年的高榕资本把二十多位被投企业CEO拉在一起吃火锅开年会,也请了一些LP过来,这其中有江南春,有胡泽民,还有孙彤宇。公开信息可以查到,孙彤宇目前还是高榕的LP。
这次年会,黄峥也来了。把黄峥引荐给高榕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张震的其实是孙彤宇,得知黄峥在做拼好货,张震当即给出6000万美元的估值,胡泽民和黄峥都惊呆了。
那晚,张震前司IDG的人也在。IDG的人闻讯而来,愿意给8000万美元的估值。
所以,拼多多的A轮投资,其实在高榕资本的年会上就敲定了。
拼多多B轮时,光速中国参与投资,主导人正是宓群。圈里人讲过一件更为隐秘的事,不知真假。光速投的那轮,拼多多已融不到钱,宓群出主意,光速先给TS,黄峥带着光速的TS找其他投资人谈,就说光速准备投了。但没想到,腾讯也在这时决定投资拼多多。
创业后,黄峥遇到*的困难是不被理解。用户来自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卖的是低端产品、上市是因为缺钱等,黄峥认为这些都是外界的错误看法和偏见。
这种不理解倒也不尽然没好处,被强大的对手忽视,才能崛起。据说,某个高管会议,有人对下属说:拼多多做起来了,这就是你们的失职。
拼多多是从现有电商格局的夹缝中长出来的。创立三年时, GMV交易额过千亿,拥有3亿用户,是仅次于阿里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
达到这一成绩京东用了10年时间,淘宝用了5年,而拼多多只用了不到3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VCPE参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