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马上消费父亲节特辑丨守护老年人“钱包” 莫让非法集资钻空子

2021-06-21 10:34 · 互联网     

“儿子,我被人家骗了,欠了三十多万。”

前两天,小张接到父亲的一通电话才得知,一年多来,父亲一直被骗子引诱投资了所谓的“高收益”养老理财项目,最后不仅骗光了二十万的养老积蓄,还欠了网贷、亲戚共计三十多万。发现被骗后,一直隐瞒不敢和儿子说,实在还不上沉重债务之后,才终于和儿子说出了实情。

小张父亲的遭遇,是许多老年人被骗的一个缩影。儿女常年在外,老年人手有积蓄,想通过理财改善养老生活,但由于老年人风险辨识能力弱,证据保存等法律意识不足,防骗能力较差,很容易落入非法集资分子的圈套,被骗光“养老钱”甚至负债累累。

在此父亲节之际,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消费”)推出防范非法集资科普宣传内容,带大家了解非法集资的真面目,科普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提高防骗意识,守护老年人“钱包”。

什么是非法集资?

国务院公布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对非法集资的界定为“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由此可见,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

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有哪些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增多,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日前,中国银保监会消息,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归纳了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四个:

1. 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以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等形式非法集资。

2. 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或企业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者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3. 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不具有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会议营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方式欺骗、诱导老年群体,实施非法集资的行为。

4. 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非法集资。一些企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通过召开推介会、社区宣传等方式,诱使老年人签订“借贷”或者变相“借贷”“抵押”“担保”等相关协议,抵押房屋以获得出借资金,再将资金购买其“理财产品”并承诺给付高额利息等进行非法集资。

同时,四部门指出,非法集资存在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养老需求无法满足的风险。非法集资不仅让一些老年人血本无归、养老无依,众多家庭蒙受损失,影响社会和谐,更严重破坏了金融市场秩序,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

老年人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防范非法集资,需要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才能避免落入骗局。

1. 莫贪小便宜吃大亏,提防“亲情”套路。

不法分子常常以一些免费福利诱惑老年人,比如以送鸡蛋、大米、油等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并且擅长打亲情牌,经常嘘寒问暖,带老人免费旅游,送生日礼物,以温柔陷阱骗取老人信任。因此,平时要对免费福利、亲情诱饵保持警惕,不要被小恩小惠蒙蔽双眼。

2. 警惕高利诱惑,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

集资人往往以“高利息”“高回报”为噱头,许诺老年人丰厚的回报。但是要知道,投资中的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有人宣称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3. 投资前等一等,及时与家人商量。

很多受害者,一时听信不法分子的谎言忽悠,当下立即投资,发现被骗后才告知家人,但却为时已晚。数万元、数十万元的投资支出对普通家庭来说属于大事,老年人不仅要提前和老伴沟通外,也要多听听子女的建议。作为子女,也要多关心父母,及时沟通近期动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骗局,及时止损。

4.投资理财选择正规金融机构

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建议到银行、证券等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办理,选择购买其他公司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让子女提前做好信息查询工作,不仅要看其工商营业执照和经营范围,更要看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金融业务许可证件及其许可范围,查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准文书,理财产品类别是否在其批准的经营范围内。

最后,马上消费提醒广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积极学习防骗知识,提升防骗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父亲节之际,马上消费也在此特别呼吁广大年轻人,平时多和父母沟通,多多向他们传递金融防骗知识,多做防骗提醒,做到及早发现、及时制止、积极举报。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