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我985、211毕业,在暑期实习被同龄人吊打

有时他们还来不及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便已经义无反顾地继续跑下去。
2021-07-15 17:04 · 谷雨数据  谷雨数据   
   

七月到来,2022届的秋招逐渐拉开了序幕。

应届生们即使再怎么高喊不干了,这时都得一个鲤鱼打挺式支棱起来,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就业。

如今“985211毕业”的头衔,不再是找工作的免死金牌。为了不被毕业后的就业大潮淹没,一份亮眼的实习offer成为了大学生们的狩猎目标。

名为秋招的竞赛,号令枪在暑期实习就早已打响。

01

实习,各方各面的竞争

“大一0经验如何获得大厂实习”、“双非如何拿到心仪offer”、“留学生如何边上课边实习”......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成功学气息的经验分享,将找实习的焦虑精准传递到不同的学生群体当中。

“看上去轻轻松松拿到offer的永远是别人,而在原地踏步的只有自己。”

在这场名为“实习”的战斗中,offer如同一张存活证明,它并不能说明我们有多优秀,但至少可以证明我们还没被不断进化的评价标准刷下去。

为了拿到这张存活证明,大家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赢在起跑线上,实习也越发变得“低龄化”。

《2019暑假实习季数据》显示,同比2018年暑假,2019年低年级(大一/大二/研一)同学简历投递比率由13.5%上升至26.4%。

很有可能当你入职一个暑期实习,却被比你年级更低的学弟学妹吊打。

相应地,这种低龄化趋势也在各种企业打出的“福利标签”中得到体现。

除了高居榜首的“可转正”外,“接受大一大二”已经成为企业吸引实习生的一大因素。

刚进入校园的萌新们,并没有留给自己太多时间体验大学生活,便匆匆站上了新的赛道。

也许还来不及认清图书馆到食堂的小路,却已熟悉投递简历的各项流程。

更有网友调侃:“照这样卷下去,可能不久之后就会出现今天刚从高考考场走出来,明天就来大厂办理入职的景象。”

如此激烈的竞争,更容易出现在高学历人群中。

根据《大学生实习市场大数据报告》,在寻找实习的学生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九成,其中硕士学历人群对实习的偏好度更高,实力演绎“比你优秀的人还比努力”。

02

无法计算的金钱成本

全盘交付体力与脑力的实习生们,也并没有得到可观的薪资。

大多数实习岗位的日薪在50-200元不等,然而这些微薄的补贴,根本无法支撑他们在大城市的日常花销。

伙食、租房、通勤,任何一样都能掏空自己的腰包,入不敷出成为实习生们的常态。

好在其中大多数实习生都是“人间清醒”,对收入已经不抱期望,做好了为爱发电的准备。

面对庞大的实习需求,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常常供不应求。所以,面对有限的资源,有时不仅拼的是实力,也讲究“眼疾手快”。

即便岗位紧缺、竞争压力大,也总会出现一些“卷王”,找实习对他们来说仿佛不是一件难事。

“3段实习是标配,不过我刷到5-7段才会比较安心。”曾几何时,实习也像练习题一样,成为可以“刷”的存在。

没有实习经历的同学在焦头烂额地找,有了实习经历的同学在孜孜不倦地刷。实习作为残酷校招的初级形态,已然呈现出一副“处处卷”的样貌。

置身这场竞争中,对于那些急于得到实习又毫无回音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选择求助于这条堪称捷径的实习产业链。

据统计,多家求职平台曾提供针对实习的有偿服务。

在《财经》杂志的报道中,大学生吕方花费两万多元,从一家知名留学机构买了一个实习名额。

然而,在这次特殊的实习中,她从未去过公司,没见过导师,甚至没有拿到实习证明。*的收获,是简历“实习经历”一栏上,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毫不吝惜地用金钱和精力,去置换所谓“宝贵”的实习机会,至于值与不值,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明白。

03

实习的最终目的:就业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为909万人,再次创下新高。

逐年增长的应届生人数,以及逐渐走低的就业率,无不印证着“史上最难就业季,永远是今年”。

对于他们来说,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也如同再次经历高考或考研一般,需要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

残酷的就业竞争之下,他们还需要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心理落差。

毕业前踌躇满志:“我985211毕业,非互联网一线大厂不去,年薪起码三十万起。”

毕业后普遍失望:“救救孩子吧,不想家里蹲,各位爸爸看看我!应届生便宜!”

迷信一线城市大厂、偏爱光鲜亮丽的岗位、过于乐观的薪资期待,当这些滤镜统统被现实击得粉碎,构成了一幅《当代应届生心碎图鉴》。

好在及时复盘之后,他们也收获了血泪教训:想要毕业招聘拿offer,多积累相关的实习经历才是王道。

相比之下,名校毕业、成绩优异、学生干部经历等优势,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毕业招聘这场的战役,以实习为起点便已经打响。学生们目标明确,将自己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名企的写字楼或者大厂的格子间里。

刚开始0经验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去门槛相对低一点的小公司积累经验。进而,将这段经历当作跳板,争取在下一次实习前申请到更好的公司。

一段接着一段,犹如游戏中的打怪升级。数据显示,近七成的高校毕业生有两次及以上实习经历。

段位不断提高的同时,闯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互联网大厂实习的含金量之高,大家有目共睹,尽管公司提供了大量机会,但是投递者数量仍远远超过岗位本身。

这些实习链顶端企业的笔试和面试难度,也随着竞争者数量以及质量不断提升而水涨船高,也难怪被吐槽“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

所以,为了获得热门行业的实习机会,可能需要学习上百篇经验贴,经历七轮面试,战胜一百多位竞争对手。

04

成功入职之后,

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了吗?

还没拿到offer的同学固然焦虑,但找到实习的同学又是另一副“惨状”了。

例如以互联网大厂为代表的加班文化,作为“基层”的实习生也没能幸免:

“以我们部门来说,招人永远招不够,然而工作内容永远那么多,如果今天做不完,那么工作只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大厂如同一座围城,外面的人都想方设法地进去,而进来的人才知道光鲜背后的阴影。

由实习生负责的往往都是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技术含量不高,需要强大的耐心和体力去应对,所以也有不少人会自嘲自己是“新时代的流水线工人”。

有人吐槽说,入职之前对于大厂的想象是光鲜亮丽的,入职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订奶茶和填表。

开不完的低效率会议和无尽的加班消磨着他们对于实习工作的热情,但又不得不为了漂亮的履历和一纸实习证明继续苦熬。

兼有学生和社畜的双重身份,“上学上班两头跑”也让身为在校生的他们感到身心俱疲。

一面是leader“你要请假到什么时候”的催促,一面是导师“学生要先搞好学业”的谆谆教导。

瞒着导师来实习和瞒着leader回学校已经成为了日常操作,做完一个普通实习,活生生将自己变成双面间谍。

工作内容、人际关系、薪酬……实习工作正在方方面面向初出象牙塔的他们展现着职场的真相。

感谢工作带来的收获也好,实习之后感到失望也好,一路厮杀至此的实习生或许没有更多的选择权。

当竞争的压力向他们倾斜,不论是出于自愿或者被动,都只能身处其中不断前进。

也怪不得有人调侃:“人生的终点是大厂,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有时他们还来不及思考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便已经义无反顾地继续跑下去。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谷雨数据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